二 对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新认识

回顾近十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以为汉语教学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点新认识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或发展方向。

(一)在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框架下开展汉语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因此,从教育技术全面支撑教学设计、从而推动汉语教学发展的角度思考,一切有利于促进汉语学习过程和资源建设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属于汉语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

我们可以发现,已取得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成果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下找到相应的位置;而在这一框架下所看到的研究“强项”(指文献数量多)或“弱项”(指文献数量少),有可能(不是绝对)是已有汉语教育技术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汉语教育技术研究进程中薄弱或遇到瓶颈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这一框架为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基础研究并逐步建立汉语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些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认为,其背后是理论研究的不足。应加强汉语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解决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特有的或基本的问题,逐步建立起汉语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

以汉语多媒体教学应用为例,虽然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广泛使用,甚至产生了依赖,但近些年多媒体应用的总体水平并没有什么提高。原因在于目前对汉语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不够。就汉语多媒体习得研究而言,应该通过研究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汉语习得的过程和机制,如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汉语习得效果是否优于单一语言编码输入条件下的汉语习得效果,继而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的相关效应,再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此外,我们应该关注外语/第二语言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和动态,用综合和细化的观念对待这一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理论问题。

(三)以大数据研究方法推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

在当下,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发生了变化。通过数据挖掘开展教育研究就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不仅是教育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更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和力量。大数据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教育研究中复杂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就汉语教育技术研究来说,它的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全面认识汉语教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问题,发现更多技术环境下汉语教学的规律。(2)用丰富的汉语教育技术知识指导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相关的教师培养和培训。(3)用丰富的学习分析结果,提供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支持并开展技术环境下的汉语习得研究,包括按需提供技术性的学习支持或为技术环境下的习得研究提供支持等(郑艳群,2016)。 这类研究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对汉语教学的计量研究描写教学软实力,了解技术的进步在哪些方面会带来哪些机会和可能的帮助,促进汉语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化。


1 本篇“综述”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为题,发表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

2 参见于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对我国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2期。

3 参见孙雁雁《“激发输入—互动输出”模式在多媒体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版。

4 参见张小峰《视觉表征在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年第3期。

5 参见朱宇《再探电子抽认卡对美国汉语初学者汉字记忆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

6 参见卢伟《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李晓琪主编《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 参见张霓《与数码时代同步——利用网络技术训练写作技能》,许德宝主编《美国科技与中文教学》(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 参见信世昌《结合视讯会议及多媒体网站之汉语文化沟通教学》,《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版。

9 参见谢天蔚《博客、维基、网播与中文教学》,张普等主编《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

10 参见许德宝《网络参与式学习工具的评测与虚拟课堂软件的选择标准》,许德宝主编《美国科技与中文教学》(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 参见姚道中《利用反馈改进网上汉语教学》,李晓琪主编《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参见熊玉珍《基于测评的汉语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13 参见薛馨华、陈申《网络教学的文化环境》,《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3期。

14 参见林金锡、张亦凝《慕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国际汉语教育》2015年第1期。

15 参见郑通涛《构建孔子学院全球教学管理平台模式研究》,《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第1期。

16 参见郑艳群《汉语教学数据挖掘:意义和方法》,《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4期。

17 参见村上公一《中日机器翻译与中文阅读教学》,《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8 参见宋春阳《基于统计的汉语能力电脑辅助测试题型构成研究》,费毓芳主编《桃李学刊(第一辑)——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十周年院庆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 参见李向农、张屹、何敏《远程可视化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设计》,《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1期。

20 参见李向农、张晓苏《留学生“汉语口语”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第5期。

21 参见陈默、王建勤《汉语声调教学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22 参见陈静、穆志纯、孙筱倩《计算机模拟汉字字形认知过程的研究》,《智能系统学报》2008年第3期。

23 参见白建华《高科技手段与高效率教学——浅谈高科技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李艳惠《汉语教学与科技的融合——何去何从》,崔希亮主编《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徐娟《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第2期。

24 参见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