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自焚

王旭当即惊醒,翻身下床,正要与郭翁伯从正门逃出去,就听到院外一阵嘈杂的喊杀声、撞门声。郭翁伯惊呼:“不好,乱军已经杀到门外了,怎么办?”

王旭急道:“你快随我来,我们从后门溜出去。”

于是,郭翁伯跟着王旭跑到后院,王旭来到墙根,扒开一块青石,竟是一个狗洞。郭翁伯一怔,问道:“你是准备从这里钻出去吗?我郭翁伯是天下闻名的侠士,岂能钻狗洞?”

王旭急了,一把拽过郭翁伯:“大丈夫能屈能伸,现在保命要紧,你还想这些个虚头巴脑的干嘛?!”郭翁伯无奈,只得跟着王旭从狗洞钻到院外。恰逢两个骑兵经过,郭翁伯、王旭拔出佩剑,从暗处冲出,一左一右将这两个骑兵斩于马下。郭翁伯、王旭顺势夺了战马,杀出一条血路,从邯郸的北城门逃了出去。

郭翁伯、王旭一路策马狂奔,没过两日就抵达南境驻地。郭翁伯、王旭见了张耳、陈余,惊慌失措的说道:“不知何方乱兵,趁夜偷袭邯郸。我们两人趁乱逃了出来,也不知道赵王现在怎么样了。”

张耳、陈余一听,犹如晴天霹雳,急忙派出探子,潜回邯郸打探消息。不久,探子回报:“不好了,乱军夜袭邯郸,赵王已经死于乱军之中。”

陈余颓然跌坐在地,过了半晌,问道:“到底是谁的兵马?”

探子回禀:“是李良的兵马。”

众人大惊:“不可能!李良追随赵王多年,君臣情谊深厚。李良怎么可能叛变?”

探子只得告知详情:

李良在太原久攻不下,又被秦军封锁了井陉,不得前行。秦将章邯派出信使,假托赵胡亥的名义,给李良送去书信:“你早年间曾是秦朝大将,如今受奸人蛊惑,误入歧途。只要你弃暗投明,反赵归秦,我们大秦就不计前嫌,饶恕你的罪过,并赐你高官厚禄。”

李良接到书信,有点心动,又有点怀疑,犹豫不决之下,打算先行带兵退回邯郸。途中,李良正好撞见一支赵国派来的仪仗队,声势浩大。李良以为是武臣出巡,就跪拜在道旁,通报:“末将李良,在此恭候赵王大驾。”

不料,马车的帷帘一掀开,却是武臣的姐姐。武臣的姐姐赴宴归来,业已大醉,看见李良跪在路边,竟然借着酒意对众人说道:“哟,我还以为是哪位大将军,这不是那个成天跟在我弟弟屁股后面的小跟班吗?哈哈哈哈。。。。。。”

李良登时恼了,一跃而起,就要发作。李良的侍从也在一旁怂恿:“天下皆已反秦,有本事的人就能自立为王。早年间,李将军你就已经是秦朝的大将,武臣的地位远远在你之下。如今,将军您屈身下就,投靠在武臣麾下,岂能称心如意?区区一个小女子,见了您居然都不肯下车行礼,还口出狂言,当众辱骂,我都替您不值啊。请让我杀了她,为您出这口恶气。”

李良本来就在盛怒之下,经这么一挑拨,当即将武臣的姐姐斩杀。李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率领着大军,趁夜偷袭邯郸,诛杀了武臣,蒯通也不知所踪。

张耳等人听完,懊恼不已:“赵王的姐姐骄纵无礼,害死了赵王不说,赵国也行将毁于一旦了。”

沉默片刻,王旭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重建赵国;然后再讨伐李良,为冤死的赵王报仇。我们都是外乡人,不是赵国故民;想要赵国人归附我们,非常困难。我们只有拥立赵国先王的后裔,才能重建赵国。”

张耳颔首称许:“说的极是。我听说赵王的后裔之中,有位叫赵歇的公子最为贤明。我们不如扶持他做赵王,复兴赵国。”于是,众人依计,找到赵歇,拥立其为“赵王”。

过了几天,众人正在议事,张耳突然感慨道:“不知蒯通先生怎么样了?”

陈余沮丧的说道:“这么久都没他的消息,十有八九是死在乱军之中了吧。”

话音未落,堂外传来一声回应:“我活得好好的,陈将军为何好端端的要咒我死?”

众人连忙向堂外望去,竟是蒯通。众人连忙出迎,将蒯通请进大堂。郭翁伯问道:“蒯先生,我们还在担心你,你这些天都去哪儿了?”

蒯通笑道:“李良偷袭邯郸的那个晚上,我见贼兵势大,只得偷偷钻进我家后院的枯井里,藏了两天。后来,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索性冒死从井里爬了上来,才发现搜捕我的人马早已撤走了。于是,我躲到朋友家里,隐姓埋名。之后,我又听说几位将军逃难至此,就趁着夜色,偷偷从城墙的一个狗洞钻了出来,溜出邯郸,赶来与你们会合。”

郭翁伯与王旭相视一笑,蒯通不明就里,恼火起来,嗔怒道:“不就钻了个狗洞吗,你们是在取笑我吗?”

郭翁伯与王旭连忙解释:“蒯先生误会了,我们哪敢取笑你。我们也是钻狗洞才逃出的邯郸。”众人顿时爆笑起来。

随后,张耳派出使者,前往魏国,请求魏咎增派援兵,合力讨伐李良。不久,使者从魏国归来。张耳满心期待的问道:“魏咎是否答应增援?什么时候发兵?”

使者沉默了一会儿,垂头丧气的说道:“我没见到魏咎,他已经被秦军杀害了,魏豹也逃遁无踪。”

众人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怎么回事?谁干的?”

使者如实相告:

章邯屡次败给项梁,只得收拾残兵,转战魏国,围攻临济。魏王魏咎见章邯兵多将广,只得向齐王田儋求援。齐王田儋亲率大军,驰援临济。

章邯命令属下趁着夜色,让战马口衔木条,偷袭齐王田儋与魏将周巿的大营。齐、魏联军惨败,田儋与周巿均死于乱军之中。随后,章邯率军围困了临济。

苦战多日,魏咎自知难以坚守,于是亲自登上城头,对着城下的章邯喊道:“章将军,我是魏咎,我想提一个要求,只要你答应,我就献城投降。”

章邯在城下高喊回应:“倘若魏王您真能归顺大秦,实在是万民之福。您请讲,只要我能办到的,保证答应您。”

魏咎喊道:“我只请求,献城投降之后,将军您必须要饶恕城中将士和百姓的性命,断不可滥杀无辜。”

章邯一怔,颇为意外,问道:“魏王,您就这一个要求吗?”

魏咎斩钉截铁的说道:“就这一个。”

章邯旋即当众发誓:“我章某人对着天地,对着临济内外几十万人发誓,保证实现您的要求。如若不然,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魏咎卸下心中一块巨石,如释重负的说道:“谢谢章将军。”

随后,魏咎回到王府,点起一把大火,从容走进火海,慷慨赴死。城中数十万百姓层层围住魏咎的王府,长跪不起,哭声震天。当天夜里,在一片哭声之中,临济的守军打开城门,归降了章邯。

使者说完,已是泪流满面,张耳等人也是伤感不已。

过了许久,赵歇说道:“魏咎就义,魏国灭亡。田儋战死,齐国也岌岌可危。齐、魏两国自顾不暇,我们是指望不上了。李良霸占着邯郸,我军势弱,该当如何是好?”

张耳禀告:“方今天下,项梁最强,连章邯都不是他的对手。我们不如向项梁求援,必能诛灭李良,收复邯郸。”赵歇欣然应允,派出使者,前往项梁的定陶大营,请求增援。

过了一段时间,使者从定陶归来。赵歇见使者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惊讶的问道:“怎么回事,项梁不肯出兵救援,刁难你了?”

使者垂头丧气的答道:“那倒不是,我只是在半道上遇到乱兵,一路仓皇逃窜,才侥幸逃了回来。至于项梁,他已经被章邯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