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一边吃着,一边说道:“你推荐的那些人,虽然已经被我提拔上来了,但是他们手中并没有多少权力。朝堂大权,以前把持在吕氏手中,现在又被陈平、周勃、灌婴那些功勋老臣牢牢掌控。我们要削弱这些老家伙手中的实权。大汉朝堂,才能由我们说了算。”
张放顾虑重重的说道:“陈平多智,周勃、灌婴在朝中根基深厚,他们又紧紧抱成一团,实在很难对付啊。”
刘长轻蔑的说道:“再硬的骨头,只要牙齿够硬,都会被啃下,何况他们还是一堆老骨头。陈平、周勃、灌婴权力再大,也是我这个皇帝给的。况且,我能找到你,真是天助我也。宣平侯张耳与我颇有渊源,又是你的父亲。我们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再难的事,在我们兄弟面前都能摆平。”
张放连忙说道:“哥,多谢你抬举。作为私生子,我从小到大都是掩人耳目的活着。现在,多亏了你的帮助,我终于能重见天日。我一定尽心竭力,帮你成就大业。”
刘长:“你我是兄弟,何必如此客气?你是私生子,我是遗腹子,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刘季、吕娥须仗着自己是大汉的皇帝、皇后,害死我母亲,这个仇一定要报!刘季、吕后虽然已经死了,这笔账就得算到他们的亲戚和帮凶的头上。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把大汉搅个天翻地覆。”
张放小心翼翼的问道:“陈平、周勃、灌婴诛灭吕氏有功,您打算怎么处理他们?”
刘长决绝的说道:“这帮老家伙不死,大权岂能抓在我们手中,复仇大业从何谈起?!他们怨不得我,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合时宜、不识时务,挡了我的道儿。”
刘长与张放说的兴起,浑然没有察觉窗外有耳。窗外的密探听得真切,趁着无人发觉,悄悄的离去,将刘长与张放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向陈平回禀。陈平听完,吓得差点心脏跳出胸膛,急忙请来了周勃、灌婴二人,将刘长与张放的对话如实转述。灌婴慌了,说道:“刘长这是要干嘛?莫非要颠覆大汉,将我们这些老家伙赶尽杀绝?”
周勃思忖许久,说道:“刘长受到刺激,想要报复社会,我们的屁股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在刘长动手之前,先下手为强。”
灌婴:“如何下手?”
周勃正在苦思冥想,陈平说道:“公然弑君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刘长为君不仁,危害大汉江山。而且,他还是由吕氏推举上去的皇帝,本来就得位不正。我们这些功勋元老有责任、有义务去匡扶正道。刘长德不配位,我们不如另立新君。”
灌婴吓了一跳:“另立新君!不好吧,倘若事败,我们就会家破人亡。即使事成,日后也会留下叛臣的恶名。”
陈平:“有何不可?拼死一搏,总比坐在这里等死的强吧。”
灌婴还想争执,周勃果断打断二人的对话:“陈平说的有理,我们不能等死。倘若刘长将我们谋害,即使我们是清白的,也保不准他会给我们编织罪名。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废黜刘长,另立他人。”
陈平、灌婴沉默半晌,齐声问道:“该立谁为皇帝?”
周勃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刘盈无子,我们最好拥立刘季的儿子做皇帝。至于像刘郢客那些旁支,就不做考虑了。”
陈平连连点头,说道:“刘季生子不少。其中,刘如意、刘恢已经死了;其他都是一些碌碌无为、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想来想去,刘肥应当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
灌婴附和道:“前番诛灭吕氏,我们发出密信,号召各路诸侯,只有刘肥响应。算他最有胆色,声望最高,最能成大事。刘肥勇武,在朝堂上不惧吕氏,在沙场上不畏生死,颇有刘季当年的风范。况且,刘肥深受曹敬伯、张子房等人的庇护,我猜他们应该也认为刘肥是可造之材。曹敬伯、张子房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应该不会看走眼。由刘肥来做这个皇帝,最合适了。”灌婴说完,与陈平一齐望向周勃,等他定夺。
周勃略作考量,却摇了摇头,反驳道:“刘肥个性强势,颇有主见,倘若要建功立业,他确实是上佳的人选。可是,现在的大汉风雨飘摇,经不起折腾了,最好选个宽厚温和的人来当皇帝。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我们把刘长撸下台,推刘肥上去以后;刘肥会不会像刘长一样,为了权力,对我们不利。真到了那时候,我们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灌婴左右为难的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倒是给个准话,选谁来当这个皇帝?”
陈平寻思了一会儿,说道:“周勃说的有理,这个皇帝决不能是个狠人。但也不能太怂,不然明眼人都看出我们在弄权。太不成器的,真要把大汉这艘船开翻了,我们也讨不到好。。。。。。我倒是有个人选,兴许合适。”
灌婴连忙问道:“谁?”
陈平:“代王刘恒。”
灌婴不禁有些狐疑:“刘恒,就薄苏她儿子?。。。。。。感觉不太稳妥啊,薄苏的前夫魏豹就是死在大汉的铁蹄下,要是拥立刘恒做了皇帝,薄苏就成了太后,她会不会找我们寻仇啊?”
陈平反驳道:“就因为刘恒、薄苏有这样的身份背景,才正好合适。刘恒、薄苏在刘季跟前一向不得宠,在朝堂上势单力孤。即使我们把刘恒捧上去,倘若以后他们真的翻脸,我们再把他们拉下马也轻松的多。之前,我们号召他们诛灭吕氏,他们也没响应,想来也是小心谨慎、不生事儿的主儿,应该不会像刘长这般狠毒。”
周勃附和道:“我听说,刘恒母子治理有方。对内,将代地的盗匪、骗子清除的干干净净;对外,挡住了勋育的入侵。刘恒,是块当皇帝的好材料。我赞成陈平的观点,推举刘恒当皇帝。”于是,陈平、周勃、灌婴派出密使,前往代地密召刘恒进京。刘恒听密使说明了来意,不禁顾虑重重,旋即传召薄昭、李广、王旭、莫负、郭翁伯等人前来商议。
薄昭对刘恒说道:“这其中会不会有诈?陈平、周勃、灌婴等人刚刚诛灭了吕氏,救出刘长,扶持他坐上了帝位。这才几天,刘长在龙椅上屁股都没做热,陈平等人为啥无缘无故就要废黜他?莫非是刘长与陈平等人合谋,想引诱我们进京,然后对我们不利?反正我觉得长安是个非之地,不去为妙。您不如称病,留在代地,观察陈平等人的下一步动作。”
刘恒对薄昭的说法不置可否,转头问莫负:“莫姑娘,你一向料事如神,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莫负胸有成竹的回道:“天赐良机,你当皇帝的时机到了,千万不可错过。我建议,与陈平等人联手,重返长安。”
莫负一番话说的众人心潮澎湃,连一向冷静的刘恒都蠢蠢欲动起来。突然,一旁的李广发话了:“既然莫姑娘说可以回长安,自然不会错。但是,世事无常,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突发变故,生出什么幺蛾子来。我觉得,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先派个使者到长安打探虚实。倘若真的是个骗局,代王也会安然无虞。如若真像莫负说的,是天大的好事,代王到时候再进京也不迟。”
刘恒连连点头,对着众人问道:“有谁愿意替我进京走一遭?”
薄昭连忙请命:“我不放心,我要亲自去看看。”
刘恒连连说好,却又面露忧色。莫负看出刘恒不太信任薄昭的智商,就请命道:“既然是我主张回京,理应让我进京一趟,为殿下您打探虚实。”眼见莫负请命,王旭、郭翁伯也毫不犹疑的自告奋勇,请求一同进京。刘恒准了,于是,王旭、莫负、薄昭、郭翁伯四人即日出发,远赴长安。
一路上,王旭、莫负形影不离,有意无意的撇开郭翁伯、薄昭二人。望着王旭、莫负二人的背影,薄昭挤眉弄眼的对郭翁伯耳语道:“自从上次浮尸案以后,王旭就跟你姐打得火热,成天黏在一起,难不成好事将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