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营救

旋即,这伙儿巡逻兵扑将上来,当场擒住了武臣。

张耳、陈余等人听说武臣被擒,登时慌了,急忙派出使者,求见韩广;许诺只要能赎回武臣,给多少金银珠宝都行。结果,韩广跟使者说:“我不要金银珠宝,你们只要把赵国一半的领土给我,我就放了武臣。”

使者回报张耳等人。张耳急的跳起来,说道:“我们赵国就没多少土地,再割让一半,那不成蜗居了?”

陈余也在一旁骂道:“韩广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本来就是赵王的属下,我们之前将家属送还给他,他应当感恩才对,居然还有脸囚禁赵王、索要土地。我们应该写一封书信谴责他,让他好好反省。”

众人无计可施,只得依从陈余的办法,派出信使,将书信交给韩广。过了好几天,杳无音信。陈余又相继派出好几批信使,均不见回报。

众人正在疑虑之际,忽然从燕国逃回一个信使,跌跌撞撞进了王府,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跟张耳等人禀报:“燕王韩广看了书信,恼羞成怒,将之前派过去的几批信使都杀了。我趁着守卫松懈,才侥幸逃了回来。”

陈余登时怒了:“韩广这个杀千刀的,竟敢杀我来使!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干脆亲率大军,踏平燕国,将韩广碎尸万段。”

郭翁伯连忙劝阻:“我们与韩广开战,胜负难料。况且赵王还在他手上,我们一旦发兵,赵王性命难保。”

众人正在抓耳挠腮,束手无措,忽然门卫来报:“赵王回来了,就在王府门外。”

众人惊疑不已,连忙出门相迎。果不其然,一辆马车停驻在王府门前,赵王武臣安然无恙的下了马车。众人喜出望外,一齐涌上前去,迎接武臣。正在此时,从马车上又走下来一人,众人抬头一看,竟是蒯通。

众人将武臣、蒯通迎进王府,张耳问道:“大王,我们还在商量营救之策,您咋就先回来了?”

武臣笑了,望着蒯通说道:“你们还得问蒯先生。”

众人连忙向蒯通行礼,问道:“蒯先生,您是怎么救回大王的?”

于是,蒯通娓娓道来:

蒯通听说赵王被抓,就去求见韩广。蒯通问韩广:“您觉得张耳、陈余、郭翁伯是怎样的人物?”

韩广得意地说:“他们三个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如今,武臣被我擒获,他们应该无计可施了吧?”

蒯通又问:“您知道他们三人的志向是什么吗?”

韩广反问:“是啥?”

蒯通答道:“张耳、陈余、郭翁伯三人,与武臣并肩作战,顷刻之间连得几十座城池,他们三人难道不想称王吗?只是初得赵地,不便纷争。论资排辈,只得暂且立武臣为赵王,以安人心。

如今,赵国人心已定,他们三人正在谋划着背叛武臣,瓜分赵地,自立为王;您就把武臣给逮捕了。对他们三人来说,简直就是白捡了一个大礼包。

张耳等人又佯装派出信使,假借救赎武臣的名义,实则想要故意激怒您,引诱您杀武臣。这一招借刀杀人,好生厉害,燕王您还没察觉吗?武臣一旦身死,他们三人立马就会称王。然后,他们三人再合兵一处,打着为武臣报仇的旗号,合攻燕国。到时候,您哪里架得住他们三个人的围攻,既守不住燕国,还会丢了性命。”

韩广一听,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起身,向蒯通行礼,恭敬的请教道:“按照您的意思,我是不是应该把武臣放了?”

蒯通答道:“放与不放,由您定夺,我岂敢多嘴。但是,放了武臣,一来可以阻止张耳等人的奸计得逞,二来可以施恩于武臣,让他心存感激,与您永结盟好。”

韩广听了,犹如醍醐灌顶,旋即释放了武臣,还赠送了一辆豪车给武臣和蒯通二人,派亲兵将他们护送回了赵国。

张耳、陈余、郭翁伯、王旭等人听完,对蒯通大为拜服。

于是,众人设宴,为武臣、蒯通接风洗尘。酒酣之际,突然府外有使者求见。武臣命人请进使者,问道:“谁派你来的?”

使者回答:“我是魏王派来的,特来请求与你们赵国结盟。”

众人大惊,连忙问道:“哪个魏王?”

使者回答:“就是魏咎,与你们都是老战友了。”

陈余跳将起来:“居然连魏咎都称王了。你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使者娓娓道来:

周巿按照陈涉之命令,攻占了魏地。属下们商议,决定拥立周巿做“魏王”。周巿拒绝了众人的美意,说道:“天下混乱的时候,才能分出谁忠谁奸。从道义上讲,魏王要由魏国王室的后人来担任。”

于是,周巿派出使者前往陈县,面见陈涉;请求将魏咎接到魏地,出任魏王。陈涉断然拒绝:“我初举义军,大业未成。如果人人都想着自立为王,义军就会分崩离析,灭秦哪里还有指望?”

使者只得无功而返。周巿又派出使者,求见陈涉,恳求道:“如今人心思乱,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项梁在会稽举事,刘季在沛县起兵,英布在鄱阳聚众反秦。四方英雄瓜分强秦,是大势所趋,您不可逆势而行。如若您成全了魏咎,让他做了魏王,魏咎必定心存感激,与您结盟交好,以您马首是瞻。”陈涉还是不肯放人。

周巿又派出使者,劝谏陈涉:“各地的故民苦于秦朝的暴政,都想着复国。魏地本来就是魏国王室的地盘,这里的百姓也都时时刻刻盼着魏王的后人复位。魏咎拥有魏国王室的血统,也深得民心。您如果强行扣留魏咎,必然与所有的魏国百姓结怨,有百害而无一利。您不如成人之美,顺应民意,让魏咎做“魏王”,还能轻易的得到一个同盟,壮大“张楚国”的声威。”

陈涉犹豫再三之下,只得放了魏咎、魏豹兄弟,让魏咎前往魏地做“魏王”。

武臣听了魏国使者的叙述,当即命人写下盟书,备下无数金银珠宝,交付给魏国使者,与魏咎达成盟约。

没过几天,武臣正在朝见群臣,突然探子回报:“不好了,田臧的数十万大军被秦军所灭,田臧也死于乱军之中。”

武臣大惊:“不可能,赵胡亥与赵高乱政,秦朝乱成了一锅粥,不过就是苟延残喘,秦朝哪来的兵马,能够剿灭田臧的大军?”

张耳也在一旁附和:“大王说的极是,我听说赵胡亥成天就顾着声色犬马,朝堂大权都把控在赵高手中。丞相李斯听说关东暴乱四起,就三番五次求见赵胡亥,都被拦在宫外。

赵高听说以后,心生一计,找到李斯,假惺惺的说道:“现在天下大乱,陛下却纵情声色。我想要劝谏他,无奈身为宦官,人微言轻。丞相您是朝堂重臣,为何不劝劝她?”

李斯无奈的说道:“我何尝不想,只是每次都被拦在宫外。”

赵高说道:“那必定是陛下玩的兴起,不想被别人打扰。我一定替您留意,但凡他有空闲,我就立马通知您。”李斯欣然同意,还连连感谢赵高。

此后,每逢赵胡亥歌舞狂欢、纵酒淫乐之时,赵高就偷偷派人通知李斯:“陛下正闲着,丞相您快来奏事。”李斯赶忙就屁颠屁颠的进了王宫,不明所以的搅了赵胡亥的兴致。

如此反复多次,赵胡亥恼了,破口大骂:“李斯这个老东西,成心寻我开心是吧?我闲着的时候,他不来;我玩的兴起,他偏偏来扫兴。莫非是看我年轻,好欺负?”

赵高连忙在一旁煽风点火:“您能当上皇帝,丞相李斯是首功之人。莫非您没有给他封王,他就心怀怨恨?李斯的儿子李由,现在担任三川郡守。陈涉与李斯是同乡,匪寇们路过三川郡的时候,正是李由袖手旁观,才让事端越闹越大。据小道消息,李由与陈涉暗中还有书信来往。”

赵胡亥一听,登时火冒三丈,命人拘捕了李斯。李斯这才看穿赵高的诡计,在狱中给赵胡亥上书,告发赵高怀有异心。赵胡亥居然把李斯的书信交给赵高,赵高佯装痛哭:“李斯父子怀有谋反之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他被我告发,心有不甘,才写信诬陷我。”

赵胡亥连忙安慰赵高:“你不必担心,我岂会被李斯这种奸臣挑拨。只要有我在,没人敢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