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称王

徐县令说道:“武臣带着暴民,马上就要攻城了,还能有比这个更坏的消息吗?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你先说坏消息吧,我顶得住。”

蒯通笑了,说道:“您在范阳这里做县令已经十多年了,处死了许多犯人,也对许多人动过刑。这些人之所以还没有把刀子插在你肚子上,是因为他们害怕强秦。如今,天下大乱,秦朝眼瞅着就要完蛋了。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必定争先恐后的来找你报仇雪恨,我在这里提前向您表示哀悼。”

徐县令吓出一身冷汗,哭丧着脸,说道:“您说的极是,难道我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蒯通:“别急,好消息就是,我给您带来了一条生路。”

徐县令连忙对着蒯通行礼,问道:“什么办法,请务必救我。”

蒯通不答反问:“您能否挡住武臣的大军,保住范阳县?”

徐县令:“范阳城兵微将寡,而武臣麾下有数万之众,我哪里是武臣的对手。”

蒯通又问:“您觉得朝廷会派援军来吗?”

徐县令答道:“我听说赵胡亥曾经说过,人生如白驹过隙,须及时行乐。赵胡亥只顾着寻欢作乐,不问朝政,军政大事都由宦官赵高一人说了算。前段时间,有些官员呈报赵胡亥,说陈涉吴叔起兵作乱。赵胡亥就朝见群臣,问道:“我当皇帝当的这么好,还会发生兵乱吗?陈涉、吴叔不过就是一小撮盗贼罢了,你们说是不是?”

大臣叔孙通连忙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叛乱兵变根本就是危言耸听。您英明神武,国家安稳,百姓富足,谁还会造反?陈涉吴叔那些人不过就是几个小毛贼,地方官正在全力搜捕,您只管放心。”

赵胡亥听叔孙通这么一说,非常高兴,重赏了他。赵胡亥又问其他大臣,有人说是“盗贼”,有人说是“叛乱”。结果,说是“盗贼”的人都没事,说是“叛乱”的人都被治了罪。

赵胡亥根本就是活在云里雾里,你说他还会派援军来救范阳县吗?”

徐县令说完,蒯通又问:“如果向武臣献城投降,能够让您保住身家性命,甚至还能享尽荣华富贵,您愿意吗?”

徐县令犹豫片刻,答道:“实不相瞒,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最近,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向武臣投诚;投诚之后他会怎么处置我?”

蒯通说道:“我愿意帮您去游说武臣。”

徐县令半信半疑,问道:“您有把握说服武臣吗?。。。。。。您打算怎么说?”

蒯通答道:“我会跟武臣说,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取土地,占据城池,是很危险的事情。我有办法,不打仗就能夺城掠地,一纸檄文就能平定千里。”

徐县令顿时来了兴致,问道:“是什么办法?”

蒯通答道:“我就对武臣说,您想献城归降,如果他不善待你,其他城池的守将就会相互转告“徐县令向武臣投降,还被杀了;我们决不能投降”。其他城池一定会拼了死命守城,难以攻取。

武臣真要为自己考虑,就得赏赐你高官厚禄,让你驾着豪车到其他城池炫耀。其他城池的守将就会相互转告“徐县令归降了武臣,就飞黄腾达了,我们也赶紧投降吧”。这样,燕赵的千里之地还不是唾手可得?”

徐县令欣喜若狂,连忙拜托蒯通去游说武臣。蒯通回见了武臣,说道:“徐县令愿意投降,只要你重重的赏赐他,他还会帮你招揽其他城池的守将。”

于是,武臣按照蒯通的计略,接受了徐县令的归降,封其为侯爵。徐县令投降之事在燕赵之地传开之后,没过不久又有三十几座城池纷纷来降。

就这样,武臣一行兵不血刃,拿下了邯郸。众人进了邯郸的官府,正欢欣雀跃,忽然有探子回报:“不好了,假王吴叔被杀了。”

众人大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探子连忙告知详情:

吴叔围攻荥阳,荥阳的守将李由是丞相李斯的儿子,拼死坚守,吴叔久攻不下。大将田臧建议改变攻城策略,吴叔不同意,两人就起了争执。田臧一怒之下,连夜赶回陈县,觐见陈涉,说道:“吴叔带着主力军,却在荥阳停滞不前,明显是想拥兵自重,自立为王。”陈涉听了,也不言语,只是沉默。

田臧又说:“吴叔在我义军之中威望甚高,很多人只知道吴叔,却不知道您的名号。很多前来投靠我军的人,都是冲着吴叔的名头来的。”陈涉还是默不作声。

田臧继续说道:“军中许多将士私底下议论纷纷,说吴叔仁厚,宽以待下,都暗中谋划拥立吴叔为大王,与您分道扬镳。您必须当机立断,趁早诛杀吴叔,不然义军就要四分五裂了。”

陈涉忍无可忍,怒吼道:“这么点事情,你还来问我干嘛,自个儿办了就是!”

田臧欣喜若狂,回到荥阳前线,以陈涉的名义矫诏处决了吴叔。

众人一听,内心像被寒冰刺穿一般,悲愤不已。过了好一会儿,武臣问道:“吴叔死了以后,大王作何反应?”

探子回报:“大王听说吴叔被处死了以后,曾经暗中流泪叹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朋友了”。”

王旭不禁叹道:“陈县那个地方,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这时,陈余缓缓说道:“陈涉连生死之交都杀,何况我们这些泛泛之交?陈涉不仁,也休怪我们不义。武臣大哥,您现在连克四十余城,赵地尽在您的掌握之中,难免功高盖主,陈涉一定会起猜忌之心。您为自己考虑,也为我们大家考虑,干脆自立为赵王,与陈涉划清界限。”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武臣推脱道:“这样不好吧。大王把兵马划拨给我们,我带着大王的兵马,却在赵地自立为王,岂不是成了叛徒,要被天下人耻笑?”

张耳连忙劝道:“陈涉失德,不念旧情,枉杀故人。陈涉无道,听信谗言,滥杀功臣。武臣大哥,您今天要是不答应我们的请求,不仅你自己有性命之危,连我们大伙儿也要跟着遭殃。”

于是,众人纷纷恳求武臣。武臣拗不过众人,只得说道:“你们说得对,我不能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虚名,赌上大家的性命。好,我就做“赵王”,自立门户。”

随后,武臣派韩广去燕地纳降,接管城池。燕地的百姓想拥立韩广做“燕王”,韩广犹豫不决,推脱道:“我的家人,我的母亲还住在赵地,如果我做了燕王,恐怕武臣会迁怒于我的家人。”

燕地的百姓劝道:“当今天下,陈涉最强。武臣的家人住在张楚国,陈涉尚且不敢杀武臣的家属,武臣又岂敢残害您的家人?韩将军您就放心好了。”

韩广这才宽心,自立为“燕王”。武臣听说韩广居然也称王了,连忙召来张耳、陈余、郭翁伯、王旭商议。武臣怒道:“韩广翅膀长硬了,才到燕地没几天,就敢自称“燕王”。听说韩广的家人都在赵地,我要将他们都杀了,以儆效尤。”

王旭连忙劝道:“韩广的家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手无寸铁之人,杀了也啥好处。不如把他们送到燕地,交给韩广,卖个大人情给韩广,让他疏于防范。然后,我们再趁其不备,偷袭燕地,这才是大利。”

武臣连连称是,派出使者,护送着韩广的家属,到了燕地,让他们与韩广团聚。韩广与亲人重逢,分外高兴,重谢了赵国的使者。

武臣探知情况后,带着张耳、陈余、郭翁伯、王旭等人,亲帅大军,直奔燕赵边界。不料,武臣的大军被韩广的探子发觉,韩广连忙在边界增兵严守。

张耳、陈余听说韩广已有防备,就劝武臣退兵。武臣志在夺燕,不肯作罢。一日,武臣瞒着众人,乔装打扮,领着几个随从,偷偷溜出大营,潜入燕地。

不料,半道之上,武臣被韩广的一队巡逻兵逮个正着。正在盘问之际,领头的一个小军官认出了武臣,大喊:“这就是赵王武臣,快将他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