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翁伯当即邹起眉头,索性闭口不答。
陈涉怒喝道:“我在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你瞧不起我吗?”其他人见陈涉气的青筋都暴出来了,吓得噤若寒蝉,大殿之中一片死寂。
王旭连忙解围:“您误会了,郭兄的意思是您高举义旗,天下英雄纷纷对您翘首以盼。可是,我们张楚国仅仅占据着从大泽乡到陈县一带的地盘,地小人少。天下江山大部分还在秦国手中,阻断了四方英雄前来投效之路。”
陈涉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问道:“我也每天为此事忧心如焚,不知诸位有何对策?”
郭翁伯这才开口:“我建议,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我军主力可一路西进,攻打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咸阳。另外,您再派遣几支偏师,四面开花,向北渡过黄河,向南深入淮南,向东直下广陵。用不了多久,必能席卷天下。”
陈涉闻言,哈哈大笑,连连称好:“说的好。想当初,我在大泽乡起事的时候,恰好天雷滚滚,天降异象,这说明天意在我。天下,是我的囊中之物。”
宴罢,众人告退,一齐走出王宫。众人在前面一路谈笑,王旭在后面默默跟着。郭翁伯发现王旭默不作声,问道:“王兄,你怎么不说话?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吗?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
王旭心想“我能不能说,那个天雷滚滚就是我”,嘴上却说:“我想为葛婴默哀三分钟。”
出了宫门,郭翁伯问张耳、陈余:“你们怎么也来陈县了?”
张耳、陈余笑了,你一句我一句的娓娓道来:
当日,郭翁伯放了张耳、陈余以后,这二人就一路流亡,到了外黄。当地有个富家女,是陈余的远房亲戚,刚刚丧夫。陈余就跟张耳商量:“我俩逃亡在外,朝不保夕,最好能找个依靠。这个富家女的家族在外黄本地可是名门望族,如果你能娶富家女为妻,生活就有了着落,我们就不用再东躲西藏了。”
张耳心里老大不甘愿,可又被现实所迫,只得让陈余引见,与那个富家女见面。这个富家女长得漂亮,性格也直爽,妥妥的白富美,甚合张耳的胃口。于是,张耳就欣然同意了陈余的提议。
陈余就去对富家女说:“你丈夫已死,再想嫁人,很难找到如意郎君。你要是凑合着嫁出去,说不定还得活受罪。所以,你要嫁就得嫁一个好丈夫。张耳是我朋友,也是闻名天下的英雄好汉。你嫁给他,肯定能有个好前程。”
富家女对张耳的映像也很好,于是就嫁给了张耳。富家女还资助张耳,结交天下名士。可惜,没过多久,朝廷对张耳、陈余的搜捕令下到了外黄,张耳、陈余只得继续流亡,逃到了陈县。
张耳、陈余隐姓埋名,在陈县的衙门里当差。有一次,有个官员因为一点小事,鞭打陈余。陈余暴怒,想奋起反抗。张耳在一旁,连忙悄悄踩了陈余一脚,陈余这才强忍下心中一口恶气。
恰好武臣也在县衙当差,就劝阻那个官员,帮陈余解了围。那个官员离开之后,张耳将陈余领到僻静无人之处,责骂道:“我们是怎么约定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为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受了一点小小的屈辱,就要杀人,倘若因此而暴露行踪,值得吗?”
于是,张耳、陈余忍气吞声,继续躲在陈县避祸。前些日子,陈涉攻打陈县,张耳、陈余觉得陈涉是个英雄人物,就与陈涉里应外合,暗中纠集了城中百姓,制造骚乱,赚开了城门,陈涉这才顺利的攻下陈县。
陈余引着陈涉的大军,攻进县衙,将那个鞭打他的官员斩杀,报了一箭之仇。
次日,陈涉召集众人进宫议事。陈涉说道:“我决定了,趁此大好形势,四面出击,踏平天下。谁愿意率领主力西进,攻打荥阳?”
众人纷纷请命。陈涉最终任命吴叔为假王,田臧为大将,攻打荥阳。吴叔欣然领命。
陈涉接着宣布:“黄河以北的地界甚广,须多派些人手。武臣、韩广、张耳、陈余、郭翁伯、王旭带领一支部队,北渡黄河,攻打赵地。周巿攻打魏地,邵平攻打广陵;魏咎、魏豹兄弟随我留守陈县。”
众将纷纷领命。正说着,有几位陈涉的故人来访。那些人进了大殿,见了陈涉,也不行礼,当众高呼:“陈涉,真没想到你还真的大富大贵了。我们依照你的约定,前来投靠你了,你可不能食言。”
陈涉尴尬的笑了笑,于是设宴款待故人。酒过三巡,陈涉的一位故人借着酒意,当众聊起陈涉的往事:
陈涉年轻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给人当雇工种地。有一天,陈涉坐在田头休息,对同伴们说:“倘若有一天,我们当中有人得了富贵,可要相互提携,不能忘了我们这些穷兄弟。”
同伴们讪笑:“我们都混到这般田地了,哪里还能大富大贵?”
陈涉叹了口气,说道:“小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
那位故人兀自说着,陈涉尴尬的笑道:“我能有今天,全靠大伙儿帮衬。”说完,陈涉偷偷给田臧使了个眼色。
田臧心领神会,站起身来,指着陈涉的那位故人怒骂:“大王的陈年往事,是可以当众随便说的吗?!来人啊,把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拖出去斩了。”
众人望向陈涉,陈涉自顾自的喝着酒,默不作声。于是,那个人就被拖出殿外斩首了。随后,众人不敢再言语,只能埋头吃饭。原本好端端的一场筵席,就这么不欢而散。众人纷纷向陈涉告退,出了王宫。陈涉的那些故人纷纷坐上牛车,就要出城。武臣连忙拦住众人:“你们远道而来,好不容易见到了大王,为何又要匆匆离去?”
那些人叹道:“陈涉现在是大王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在地头与我们一齐耕地的伙伴了。现在,陈涉哪里还看得上我们这些穷兄弟,哪里还记得当初富贵相随的约定。不过就是酒后多说了几句,竟掉了脑袋,我们那里还有胆在这里久留。还是活命要紧,哪里还敢奢求陈涉的赏赐。”
于是,陈涉的故人们仓皇离去。诸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唏嘘不已。王旭对郭翁伯悄悄说道:“也许,我们就不该来陈县。”
两日后,诸将依照陈涉的部属,开赴前线。武臣、韩广、张耳、陈余、郭翁伯、王旭一行率领着三千将士,由白马津渡河北上,一路势如破竹,连下赵地十余城。沿途百姓纷纷响应,逼近范阳县时,队伍已经壮大到数万人。
一日,诸将正在大帐中商议攻城之事,帐外有个说客求见。那个说客进了大帐,对武臣说:“将军,我叫蒯通,是范阳人。我听说你带领义军,准备攻城。我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劝说范阳的徐县令献城投降。”
武臣连忙致谢:“蒯先生,倘若真能像您说的那样,兵不血刃,拿下范阳,那就太好了。您打算怎么游说徐县令?”
蒯通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我自有办法。我只有一个请求,万望将军您成全。”
武臣说道:“蒯先生,如若您真能帮助义军拿下范阳,可是大功一件。您想要多少金银财宝,还是要其他东西,您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双手奉上。”
蒯通笑了:“您不是个小气的人,如若我成功劝降徐县令,不用我开口,您自然也会赏赐我。我是想请求将军,进城之日,不要屠杀无辜百姓。”
武臣立即正色答道:“您多虑了,我是个会屠城的人吗?您放心,进城之日,我一定号令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
于是,蒯通进了范阳城,见到徐县令,说道:“我是蒯通,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您想先听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