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甲辰龙年,年逾古稀的我,比曾经历的任何时刻皆有所值,敞亮的心里从未有过如此澄彻的心境。我确信,晚年每每忆及,仍会沐浴在些许幸福的时光里。
话说我的第一本文集的诞生,犹如新生儿呱呱坠地,欣喜中孕育着憧憬和希望,尽管来的为时尚晚,不过心灵上的慰籍如影随形,足矣!
一路走来,与文字结缘的文秘工作伴随了吾的小半生,间或时断时续的文学期刊的涉猎,穿插迂回的熏陶,无疑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和向往。期间的五味杂陈无不催生着“改头换面”的遐想。虽说两个层面,不可同日而语,且难度有加,却在自己的意念中,从未有过松懈。在日常工作之余,《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收获》等期刊,不时翻阅浏览,获益匪浅。
退休前,尤以新老转换期的那段时光,着手了创作计划的实施,回忆录的写作应运而生。继而以“随笔”的定位重新梳理、修改,存入备忘录。时年,读大二的外孙女的提议和帮教,引领我走上“康庄大道”,网络作家助手的接纳,开辟了人生的文学路径,历经1000多天的寒来暑往,盟生了文集的雏形,后经孕育定稿,在二女儿的介入下,方完成了该文集电子版的制作,上传印刷商,于2023年11月20日文集快递手中。
新年伊始,我的乒乓球友——省作协会员、曾经的广电局记者编辑,在浏览了文集后,这样对我说:“不妨往期刊杂志社尝试投投稿”,继而又极力向他的文友推荐,引发了始料不及的效应。接着,“《××××》成书记”经由“博爱之书”阁主父女俩的精心策划,与赠书短视频一并上传十数家群网,85分钟,阅读量竞达4379人次,不曾想过。时隔半月,中国作协会员、县作协名誉主席撰写的“书评”刊发县“作家访谈”群,夲人有幸加入其中!
又是文友的一篇投稿的情缘,引得了一期刊编辑的关注,并促成了吾的另一篇文稿的推送,后经层层审阅,终获采用备刊之效应。以我之见,事情的如此巧合,并非一日之功。足见文友过往的作品在该刊编辑记忆深处的影响力,让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随着光亮露了脸,实乃妙不可言!
随着4.23世界读书日的来临,文集入围市图书馆捐赠之列,获得“捐赠证书”,受宠若惊。
文集问世后的短短200多天里,犹如一枚彩珠筒,-触即发,烟花四射,尤以作家协会主席撰写的“感悟”在县“作家访谈”刊发,给人以鼓舞、鞭策。
这般文友相扶相携的情缘,无不浸润着他们的情思、豁达、和期待。在让生命变得更加辽阔的过程中,这既是心灵对话的一种方式,更是精神的滋养,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