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百家723”黄凌:“博爱作家群”访谈(33)此心安处是吾乡——记追逐文学梦想的“少年狂”们,7月初“作家访谈”网刊发。
黄凌先生之前公园与我相遇时的信息披露,提醒我不妨浏览关注。
尊嘱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并摘录于下:
开篇“题记”这样写道:
2024年元月份,在我访谈的作家中有个许继文的(见访谈录“此心安处是吾乡——记追逐文学梦想的少年狂们(2)一文)他是许良镇下水磨村人。他曾写过一篇赞美家乡的美文,叫《故乡的竹林》收入在2023年编印的文集《岁月印记》里。读他的《故乡的竹林》,这篇饱含深情歌唱家乡的散文,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桐柏来,想起我家屋后那片记录着我儿时的快乐时光,见证我在农村的竹园来。
(题记倒数第三段):
我没有去了解下水磨村到底有多少个作家、诗人或文学爱好者,但就身边“舞文弄墨”者来说,除了贺淑幸这个写得一手漂亮散文的省作家协会会员,许继文这个“追逐文学梦想的少年狂”,还有一个名叫贺明贵的“业余诗人”。
(正文末段):
成都宝光寺的主殿大雄宝殿里有副对联,曰:“世外人法无定法,然而知法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对于挚爱文学的人来说,对文学大都有一种不解之缘的“未了情”。开篇提到了下水磨作家许继文,一直笔耕不辍。张海生主席写了篇《感悟许继文》,发表在2024年6月28日的经纬文化公号上。读了这篇文章,许继文留言“感悟”话感悟,曰:有幸介入“作家助手”网站,继而走近“经纬百家”网群,这应该是人生夕阳正红的一段宝贵且难以忘怀的时光。
尤以“经纬百家”网群诸位文友相扶相携的情怀,豁达、包容、平视、率真的处世之道,不能不让人铭记于心。
素不相识的眼力过人、相见恨晚的倾心交流、老友的热情有加、平易近人的豪放以及以文会友的秉持等等,令夲命年的我相拥怀中,感慨颇多。
我会乘势而行,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分享快乐,把握当下,欣赏一路风景。
这段肺腑之言,除了满满的感恩之情外,就是自己的“决心书”,意思很明确,他将不忘初心,在文学追逐的路上继续前行。
附:
7月3日,我在博爱公园见到了打乒乓球的许继文,聊天中,聊到他的同乡贺明贵、贺小军以及贺荣钦,让我对他们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博爱作协主席张海生写了篇《感悟许继文》的文章,发表在经纬文化公号上。开篇他这样写道:“一年多来,黄凌先生下了很大的气力,将博爱县籍和与博爱相关的作家、文学爱好者、出过集子的人、在文学方面有一定贡献的人进行了地毯式的系列的采访和宣传,这样的创举,在博爱县前无古人,这真是博爱县文坛的一件大幸事。如今,黄凌先生采写发表出的人物有几十位,所写的文字加起来有100多万字了。通过黄凌的系列采访写作,博爱的文学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黄凌先生可谓功德无量。通过黄凌先生的笔,博爱县一些在文学方面暗下功夫、不事张扬或者热爱文学的人都被“挖”了出来。通过黄凌的文章,我了解了不少以前在文学写作圈里不认识、不了解的人,许继文老兄便是其中的一位。”
遇见自己,其实是黄凌先生独具匠心的联想,巧妙的构思,为我带来了光亮和温暖,给人以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