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闯技取金刚杵英雄古洞逢异人

第七十七回大闯技取金刚杵英雄古洞逢异人

翌日清晨,庙外一阵鸟鸣才将和衣而卧的存孝吵醒,起来朝神坛上一望,韦陀菩萨朝他微笑,赶紧出庙,见马儿在一边闲庭信步,甩着尾巴吃着嫩草,轻声地嘶叫,跟他热情地打招呼,此马还是十年前恩师给他买的小青骢马,如今他已长大成人,马倒步入老年,人马感情日趋具深,非同一般。双手抄起叶瓣、草茎上的露水净面漱口,撒了泡尿才进庙,抬头一看门楣上有“韦陀古寺”四字,进寺跪倒参拜菩萨。三跪九叩之後,再仰面瞻仰菩萨尊容,见此庙韦陀菩萨塑像同他处不同,坐姿、右腿搁在左腿之上。大凡寺里韦陀像都是站姿,均在弥勒佛的身後,所以有“进庙参弥勒,出寺拜韦陀”之说。菩萨手中降魔杵是少不了的,杵横胸前示意本寺院接待游方僧人挂单,管吃管住;菩萨手捧降魔杵朝上或按杵向下,告知四方游僧,庙小无僧寮,不接受挂单不要自讨没趣。菩萨坐姿在临安天目山韦陀道场甚多,只是该寺的塑像既像佛祖说法印又像降魔印,并且少了降魔杵,左手拇指与无名指小指环绕,伸直食指与中指指向前方,顺着指向一看,耀眼的金光一闪一闪的,原来就是昨晚黑暗中所见的光亮。出庙再看,光亮不如在庙里耀眼,换个角度再看什麽都没有,发光之处就在对面悬崖峭壁之上、一棵凸出的松树下面,一闪一亮,定是宝物无疑,该是宝贝要现世!具体是何宝还不得而知,毕竟离此有十几丈远。存孝年轻好奇,决心要近处一看究竟。

下了山坡走到谷底,拨开灌木杂草,走到悬崖边向上看去,见松树下突出一截,像是刀把剑柄,端处嵌有一块宝石,光亮就是由它发出。要想接近它也并非难事,只要有一根绳索,从崖顶往下就可。於是出了山洼,寻路走到大道,十里路就到富春城里,先找一家饭馆进餐,昨天中午至今粒米未进,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饭罢买了一根粗长绳,一柄开山大斧,十几根山钉,再往山里而去,心想身上只有飞爪、弓弩、链子刀,初走江湖连把像样的刀剑都没有,说不定是一件神械利器也未可知,不免心中痒痒的。到了山洼中,先用大斧开了一条道,直到崖边松树底下,朝上望去,崖高大约十七八丈,松树就长在半腰上,大斧在崖壁上敲了十数根山钉,施展轻功上了崖顶,凭借绳索下到松树,腰间系了粗绳轻而易举地就近宝物,近看确是一件兵刃的把,四周圆形有棱、五寸长短,端头一块黄宝石闪闪发光,不像是刀剑之类。要掘走宝石不费吹灰之力,那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存孝双手握紧把,双脚蹬在壁上,动了神力,狂喊大叫纹丝不动,使出吃奶的力气仍然无动於衷,无奈只好放弃以失败而告终。息了一阵再度试之,宝物原封不动,只得摇头作罢,悻悻然回到城中。晚上在客栈里左思右想雄心不死,看来单靠人力不行,即使再加上一个同等的壮汉也未必成功。忽然想起四师兄公输才传授《九玄真经》里《神械经》中“滑轮组”的妙用,利用器械凭空增加几倍的力量,还可动用马力,不妨一试,或许成功也未可知。借来文房四宝连夜画了图纸,明日去找铁匠铺。

次日请工匠打了三只滑轮,巴掌大小,四周有槽能嵌入一根绳子可以滑动,遭内光滑;中间有孔外面套上一个长套连着一根圆轴,滑轮可以自由转动,长套两端各有一个钩子,又打了一根三尺长的钢钎,再买一根长长的麻绳一小瓶豆油,一切准备就绪再往山中而去。到了崖下,昨日系在崖顶的粗绳还在,把应用物件带上树洼,先将粗绳系在腰间,在宝物上方一尺许打进钢钎,岩石太硬,打了一个时辰才勉强打成,一半在内一般在外,天已晚了,当晚就宿在韦陀寺内。第二天继续劳动,首先将把手用细绳捆上,再将三枚滑轮分别挂在树上、钎上、把上,用麻绳绕在滑轮内组成一套滑轮组,槽里加了豆油减少摩擦,麻绳一端系在马鞍上,双手稳住滑轮,一声吆喝,老马慢慢地照前走动,把手一震,居然缓缓地被拖出,存孝趁势双手一拔,将宝物起出,赫然是一柄金刚降魔杵!通体发青闪着丝丝寒光,端的是一件罕见的佛门至宝!喜不自禁地顺着粗绳而下,仔细地端详宝杵,杵长三尺、把手六寸,呈三棱形有锋有刃,轻重趁手长短适中,杵身上有五个篆字“如意金刚杵”,因菩萨用它降妖伏魔,所以又叫降魔杵。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杵鞘,锋刃犀利带在身边不大方便。金刚杵是菩萨厚赐,自当拜谢才是。牵了马朝对面韦陀寺走去,其它一应物件都不要了。

进寺发生两件怪事,一是菩萨身旁、神台之上盘了一条大蟒,身体有碗口粗细,见他进来仰头吐舌打招呼,似乎熟人一般。存孝叩头谢恩,似乎也对它也拜过了,它却泰然处之,仿佛拜它理所当然。忽然庙後传来一阵哭声,听起来十分地伤心,不免动了恻隐,寻着哭声走去。寺无前门後门却虚掩,推开後门直通一座古洞,名曰“冬梅洞”,洞内有灯火,哭声就从里边传出,存孝不敢造次,在洞口呼叫:“小可进来,行吗?”连问了三遍,哭声止住,没好气地说道:“洞口无门,自己不会进来吗?难道要我请你不成!”存孝一听,好气又好笑,哪有这样说话的!洞内不小,深处一座石阶之上一座铜像,真人大小古人模样;铜像脚下一个老人年逾花甲,痛哭流涕。老者确实伤心,一边哭一边数说,口齿不清不知说些什麽。存孝前日大哭了一场,伤感之情未退,见他如此大恸,心想大约也有什麽悲痛欲绝之事,便劝道:“老人家有何伤心之事不妨说出来,看小可能否为你排解一二?”“明知故问!不要假惺惺地冲好人,我要它你肯给我吗?”存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丈此言差矣!小可与你素不相识,何出此言?”老汉说:“难道不是你将宝杵取走的吗?”说罢又哭。“不错,是我取得的,这跟老丈有什麽关系吗?”“怎麽没有关系?老朽在此住了十年,动了十年的脑筋,终究一事无成,不知你这小子迷路至此,不知用了什麽妖法捷足先登,可怜我十年心血付诸东流岂不伤心!”存孝笑了:“小可当什麽大事!这柄宝杵就送给你好了,切不可再哭!”老者破涕为笑:“有你这句话,我也心满意足,足见你是正人君子,宝物有德者、有缘者具之,我岂敢有非分之想!”“受之不恭了,只是……”“只是你用什麽法子轻而易举地得到?倒要请教!”“此法乃小可师兄传授,从《九玄真经》中《神械经》里所取,叫做“滑轮组”,一套装置还留在崖边,老人家不妨取去,自己研究好了!”“如此甚好,多谢了!”存孝突然想起:“还未请教老人家尊姓大名!”“老朽姓夏,名传冬,是这位铜人的再传弟子。”“这位铜人又是谁呢?”“这位铜人是晚唐风尘三绝中的老三,名叫迷踪步冬梅子,无影剑藤青子是大师伯,有形刀秋菊子是二师伯。”存孝一听是晚唐前辈,不免肃然起敬,跪倒行了大礼。夏传冬赞许地点了点头:“小兄弟此时最想要得到的东西是什麽呀?”“小可最想要的东西是一个金刚杵鞘。”老者一笑,拿起宝杵朝铜人砸去,“当”地一声,铜人碎成一堆,露出一样东西,正是金刚杵鞘。存孝大惊大怒:“老人家,你怎可这样?”“师兄不要动怒,这是恩师所嘱,不管是谁,只要有能力取得金刚宝杵,就可以将铜人砸碎得到杵鞘,便是恩师正式再传弟子,老朽我虽然先进山门十年,也只是记名弟子,必须称你为师兄。谁叫你对师尊行了大礼的呢?师弟我也不得不砸了!”存孝哭笑不得,生米已成熟饭,再跪下叩头正式成了冬梅子的隔世大弟子。

夏传冬虽是六十开外的老人,师门大礼不得不遵,跪倒行礼:“小弟给师兄叩头!”存孝受了半礼:“师弟少礼!”“师弟会些什麽武功呢?”“回师兄的话,小弟武功平常,逃生的本领一流,恩师所传的迷踪步天下少有,无人能及,故而无妨;还有一项易容术也是天下一绝。恩师言道,师兄既然能取得宝杵,武功一定高出我许多,嘱咐小弟这两项绝招不传师兄,另有一本《如意金刚杵谱》传於师兄,请师兄接过!”存孝跪倒,双手高过头顶接过,再与师父牌位行礼,叩谢师尊恩典。夏传冬又说:“不过小弟有一件事未按照师父的话去做,不知师兄以为如何?”“什麽话?”“师父关照,好事坏事各做一半,小弟把坏事当作好事来做了,不知师兄以为如何?”“那是自然,坏事岂能做得的?就依师弟吧!”存孝既为师兄,少不了一份见面礼,传了《玄功》十八式,要夏传冬早晚练习,增加内力;尚有一半俟日後见面再传他。於是存孝早晚拜菩萨,教师弟内力、武功,自己也练习金刚杵,不知不觉住了一月有余。蟒蛇护宝有功,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入仙班去了。存孝不知,对面山崖宝杵边上原有一蛇窟,蟒蛇在内保护佛宝三百年才有此照化。

距富春西南一百里路的睦州,宣和三年改为严州(今桐庐),有处名闻遐迩的景点,叫做“严子陵钓鱼台”。那里是文人墨客必到之处,毗邻富春江,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据说全国有四处,以此为最。江边有数家茶肆、茶棚、茶摊,家家人满为患,只因为今日是个艳阳天。早春二月,年轻的姑娘小子提早出门踏青,富春江边就来了一个小丫头,十六七岁,一路游玩观景,到了江边钓鱼台,口乾舌燥,进了茶肆,见桌子不空,唯有角落里有张桌子,只有一老者临江看江中一喜船进过,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一船的农家少男少女唱歌而行,老者似乎从未见过,看得津津有味,畅怀大笑。少女问了几遍不曾听见,冷不防一声:“呔!问你话呢!”“什麽事啊?大惊小怪的,吓我一跳!”“老爷爷请了!”老者一愣,随即应道:“请了,姑娘有何见教?”“见老人家一人独坐空了一边,坐下可以吗?”“可以可以请吧!”说完又去看了。姑娘家最喜人赞她美呀俊的,见这老汉看也不朝她看心中不悦,十足的乡巴佬!见邻桌空了转身换过,老者还浑然不知,直到有人大声疾呼才注意到。四个大汉横眉竖眼,一身武林劲装,头上白汗巾缠了,看样子不是中原人氏,手里各有一把大刀,把姑娘围在中间:“姑娘好快的脚步,打算到临安游西湖吗?不行的!快快地跟我们回去,免得我们动手!”“笑话!我为什麽要跟你们走?“你们无家收了我们巨家的聘礼就是巨家的人,岂可乱走乱动!”“你们强行下聘,匪徒行径,还好意思说得出口!”四人一看软的不行,乾脆硬的,其中一人大叫:“拿下了!”四把刀同时出手朝姑娘坎来,女娃倒也沉得住气,纹丝不动,刀离头顶三寸都收回去了,上头关照请活的回去不要死的。为首之人出手飞点姑娘脸上“印堂穴”,说时迟那时快,突然飞来一枚浸过水的茶叶片,嵌在虎口之上,大手竟然歪过一边。四人加上姑娘均大吃一惊,周围定有高人,刚才一手《摘叶飞花》惊世骇俗,回顾一圈,茶客都在吃茶,一个乡巴佬看风景,高人不知隐在何处。光棍不吃眼前亏,四个汉子识相退出,站在路边等候,不怕她飞上天去。

此情此景姑娘无心吃茶观景,给了茶钱顺带乡巴佬的也一并付了,上了大路四个壮汉又围了上来,姑娘大怒:“真是阴魂不散,今天不给点颜色你们瞧瞧,不知道姑娘的厉害,抽出一对宝剑出手就刺,以一战四,登时茶客都无心再喝茶了,纷纷指责四个男子联手欺负一个姑娘,老者也在一旁观战,女子黄发蓝眼,瓜子脸,柳叶眉,此时正在气头上,圆睁杏眼,噘着小嘴,十分的可爱;身材修长苗条,一套紧身宝蓝色衣装,一件外套系在腰间,更显得英姿飒爽,手中的双剑显得过长,使起来有点不大顺手。四男子配合有素,一进一出一招一式看得出受过高人指点,姑娘的剑术不同寻常,大力扣杀迅猛非常,就像一头雌豹,纵越跳跃,丝毫不落下风,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观众不乏多事之人,说起怪话:“四个男子汉欺负一个弱女子,战了半天还胜不了不如去死吧!”“我看四人功夫平常,大概是跟他师娘学的!”越到後来越说越难听,四人不免心急烦躁,配合有疏,被姑娘看中一人破绽,手起一剑刺中肩膀,剩下三人立时攻势弱了,不料一声呼啸,远处又奔过来四人,形势起了变化,紧急关头,三人中有二人突然“噗通”跪倒。姑娘一见,手中双剑各刺中一人眼珠,二人弃刀捂住眼睛,疼得在地上打滚,最後一人趁姑娘刺双眼之时,一剑刺来,偷袭姑娘腋下,只见血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