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访故探病受孤儿送信被困少林寺
次日,梳洗毕,锁了房门辞别店家,往牢营而去。到了牢营倒打消了闻讯的念头,施家之事自己尽知,问之无益,此处乃是伤心地,既无旧地重游之兴,也无衣锦还乡之豪,还是走了吧,办正事要紧。
施家老宅就在南门城墙根施家巷,记得门口有一颗老槐树,树上曾经有一窝喜鹊,一天到晚叽叽喳喳绕嘴饶舌,街坊四邻的小孩就爱在树下玩耍,往事久矣不知如今怎样了。武松路熟漫步行来,一路上有几个行人对他望了又望,最终又摇了摇头,似乎熟识又觉不像,武松知道其中内因,苦笑了笑不以为然。
来到老宅门前,果然有一群男童在玩耍,围住老槐树在玩官兵抓贼。一个男孩大约七八岁模样,走出来朝着众人说道:“你们走远些吧!我娘刚刚睡着,各位哥儿海涵。”一个领头的男童问:“孝哥儿,你娘好些了麽?”“多蒙承问,不见大好。”“我们散了吧!”众男孩散去,被称作孝哥儿的孩童正要转身,武松叫住:“施小哥留步,俺有话说。”“噫!这位伯伯,你怎麽知道我的姓氏?”“俺自然知道,你的姓不就写在你脸色麽?”“谬哉谬也,哪有人将姓氏写在脸上的呢?我不同你说了。”说着转身就走。武松觉得此子有趣,便逗他道:“俺还知道你爹爹的名字呢!”果然小孩停住了脚,好奇地说道:“你到说说看!”“金眼凋施恩,俺没说错吧?”武松为何一眼看出此子是施恩的骨肉呢?小子虽只七八岁,却有五尺长的个头,身材、脸型与乃父一模一样,黄眉黄眼珠,活脱脱的小金眼凋。
“小东家,快快进去,你母亲唤你。”一个老苍头出来,见了武松:“尊驾是寻人呢还是问路?”“寻人。”“有姓的便知,无名的不晓,请问要找的是哪一家?”“就是此家!”“尊客说笑了,我家老爷为国捐躯,主母无亲无眷,少主人年幼.......”“怎麽!施全,你连我都认不出来了?”“你是?”“我就是俺,俺就是我!”这是当年二人的说笑语。“你是武松武二爷!天哪,年年盼月月盼日日盼,人到面前不相认,老奴老眼昏花了!”“不是老人家眼花,是俺少了一条臂膀!”“武二爷稍候,待老奴禀报主母,片刻有请。”一会儿施全出来:“武二爷,主母有请!”武松先到客厅,刚才在室外见到的孩童出来,见了武松作了一揖:“母亲病重,不能进大厅,请伯伯内室相见。”武松见到施恩内眷吓了一跳,此人病体缠身,已入膏肓,面容清瘦,血色全无,嘴唇白得森人,显然支撑着见客。“伯伯万福,是哪阵风将武伯伯吹来,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请坐!”“谢坐!”小孩走过来双膝跪倒;“侄儿存孝见过伯伯!”“贤侄请起!”武松起身朝着天井脸向空中:“待俺谢天谢地,施恩有后了!”回身告坐,施全送上茶。先谈施恩遇难经过,再说施夫人的病情,武松言道:“从弟妹病象来看,病源在肺,肺属火,五行相互济生、相互自约,火旺必然有温热,每日午时过后加剧,乃由心病而起,心属土,长年心系、惦念乡土,自拜弟施恩走后,病情加重,不知俺说得对麽?”“伯伯真乃神人也,丝毫不差。我已病入膏肓,即使华佗在世也回天乏术了,就是放心不下我儿,小小年纪无爹无娘,施家无人可依靠,我娘家又远在天边,千斤重担只有依赖伯伯了,妾身来世犬马相报!”“弟妹说得哪里话来,病情虽重也不是不会有奇迹发生,只要安心养病,调理得当,多用些人参、燕窝相补,万事想开些,并无大碍的。弟妹还有什麽心中未了之事麽?”“还有就是......”施全插道:“老爷名下的财产不多,几亩薄田收租,一套老屋居住,夫人治病已将朝廷发放的抚恤金用尽,入不敷出了。”“不妨事,俺这里有些银两,留给弟妹治病。”说着从怀里掏出十片金叶子,吩咐施全收好。一两金十两银,价值三百两纹银,足见武松慷慨仁义。
“多谢伯伯仁慈,既然老爷已将我儿托付,何时伯伯离开请把存孝带走吧,我恐怕不久于人世,也无力教导,留在我身边终究不妥,妾身苦楚一生,所有的情形都写在这封心里,等他成人之后交于他,完成我的心愿,奴家在九泉之下也感伯伯的大恩大德!”说罢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看来她有太多的伤心事,溢于言表,就连钢铁般的男子汉也为之动容。武松告辞回客栈。
一连三日,武松奔波于客栈与施恩家中,第四天,夫人撒手人寰,带走一生的悲痛与磨难,回到她日日夜夜梦中向往的故乡,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与亲情。接下来的事均由施全与武松操劳,整整七天才料理完毕。第八天,武松背着师嫂的遗骨领着七岁半的施存孝踏上回江南的路程,首先要到嵩山少林寺送信,然后经太湖到杭州。
七八岁便无爹无娘的施存孝,由施全陪同在娘的坟上拜别后,跟随武伯伯行走江湖了。出孟州南门过黄河到了偃师。偃师东临巩义,西接洛阳和孟津,南倚嵩山,素有洛阳九朝古都半在偃师之称。地域不大却繁华热闹,小小年纪的存孝从未出过孟州城半步,见了偃师目瞪口呆,不时地问这问那,暂时忘却了丧母的伤心,武松都一一地解释讲解,还领他到缑氏镇-唐僧的出生地,游览瞻仰了“玄装寺”,参拜圣僧唐三藏,讲了许多唐僧取经、降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存孝对武伯伯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敬若天人。一路上一老一小倒也投机,相得益彰。在“唐僧寺”用了高汤浇头素面,存孝连说好吃。寺前驿站有专线马车直达登封“少林寺”,少林寺在玄装寺东南一十六里,车上只有二人,武松口似悬河地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施存孝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白骨精尚被打死,车到少林寺了。
少林寺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端的是巍峨雄壮,整个大庙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分别是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二人进了山门,走右边到“慈云堂”将师嫂遗骨寄放,因少林寺不接待女眷,不敢坏了寺里规矩,只得如此。覆走中间天王殿,出殿左手是“六祖殿”,右手是“那罗殿”。第三进就是大雄殿,武松是三宝弟子,自然是参佛拜菩萨,存孝也跟着跪拜。大雄殿后首是法堂,两旁是禅堂,均有僧人在诵经念佛,悄悄地走过,中间是方丈室,不敢冒然进入,径直走右边的客堂,见了知客僧,说明来意,受宝华山千华寺都烈大师之命前来下书,要亲手交给方丈尘了大师,望乞通报。知客僧引武松到方丈室,叫武松室外稍候,进内通报,等了好长一会,方有小沙弥出来,板着脸说道:“方丈唤你进去!”连个请字都没有,武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在室外朗叫:“武松告进!”这才轻轻地推开了方丈室的大门。
进了方丈室,见六大高僧均在,方丈居中,周围是监院、戒律院、罗汉堂、藏经阁、武僧团的大和尚,武松弯腰施礼见过各位大师,戒律院尘缘大师喝道:“都力,你知罪麽!”武松慌忙跪下,存孝也吓得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俯首听训:“愿听大师教诲!”“好个都力,六月皈依受戒,都烈大师命你送信到本寺,几百里路走了三个多月,哪把少林寺放在眼里!该如何罚你?”武松一听战战兢兢、微微是诺。方丈说道:“阿弥陀佛,我等也不罚你,自有罚你之人等着,你起来吧,尘迴师弟领他去吧!”监院:“都力,跟我走吧!”存孝一见,拉住武松空袖子说:“你们不要以多欺少,伯伯为了我母子耽搁了时间,要打要罚侄儿顶着,皱下眉头不算好汉,你们不要冤枉好人!”六大高僧赞许地点了点头,藏经阁主道;“善哉善哉!小施主,不要参杂其中,都力自有他的好去处,你跟老僧来吧!”武松说道:“孝儿跟大师去吧,伯伯不会有事,过后自会来接你。”
武松随监院尘迴大师走方丈室左边,过“普贤殿”、“地藏殿”,右边是“文殊殿”、“白衣殿”,往西穿过少林寺塔林,到了后山,监院指着前面一片竹林说道:“罚你之人就在林中等你。都力,不要错过了,你要好自为之!”说罢扬长而去。武松进了竹林,高声叫道:“受罚之人武松拜见!”连呼三声,无人应答,武松索性通过竹林,来到一个广场上,场中排放着一二十个石人,数一数正好十八个,真人大小,乱七八糟地挤在一块。武松纳闷这些石人派何作用,突然石人动了起来,六个排成一排,从左、前、右把他包围起来,武松猝不及防,左推右挡,怎奈孤掌难鸣,犹如螳臂挡车;这些石人有手有脚,手臂能挥、腿脚能踢,肩狎、腿弯能转动,定然有人操纵,不只是何方高人如此厉害,真是闻所未闻,天下奇事。上身挨了两拳,腿上挨了一脚,头上挨了一掌,至今眼冒金星,迅速退回竹林。说来奇怪,石人只追到竹林,嘿嘿嘿地幸灾乐祸,笑声非常难听,犹如老鸦啼叫,武松仔细瞭望四周,只见正前方有两块巨石,左右各有一块,怪声就是从里边发出,武松见了,分明有人与他过不去,也只能忍气吞声道:“何方高人在此设下陷阱,与武某作对,不妨现身放手一搏,躲在暗藏弄些鬼魅伎俩,算什麽英雄好汉!”又是一阵冷笑:“你配吗?识相点,退回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武松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恶向胆边生:“尔等不要高兴得太早,武某不将这几个石人砸碎,誓不为人!”“不要胡吹大气了,听我等好言相劝,回去吧!”
武松也不与争辩,退回竹林中一看,敢情林中也起了变化,原先走过的一条小路,如今踪影全无,亏得武松识得奇门遁甲之术,道家称为八卦,青竹的方位按佛家先天位置排列,谙行通行无阻,不识门道,觉得四周均是一般模样,迷路走不出来,不经人指点,休想走脱。布阵之人倒也中规中矩,不设反门偏门,武松走生门求生,终于走出竹林阵。眼前是鹅卵石铺成的一条小路,尽头有三间茅舍,近前看了空无一人,此处是少林寺后山,恐有高僧修行,不敢造次,遂小声唤道:“有人麽?”一连问了十数遍,无人应声。于是轻轻地推开房门,中间是正屋,迎面墙上挂了达摩祖师爷像。达摩祖师爷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于般若多罗尊者学道得法,改号菩提达摩。达摩者,通大之义也。
达摩祖师泛海至广州番禹,梁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与,遂渡江至魏,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此幅画像也称之谓璧观婆罗门像,武松拜了三拜,算是对佛门高僧敬仰之礼。推开右手之门,里边是一间灶屋,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小桌上一客素斋,像是特地为他准备,老实不客气地吃了。随后烧了一壶开水,桌上茶叶罐里取了些山茶,泡碗茶灯下沉思:少林寺僧人虽说无理强行将他留下,但也不像有歹意,特别是监院大师临走时关照他不要错过了,大有内涵;若临阵走脱,一来辜负大师美意,二来也不像本人一贯所为,只有打破石人阵才是正理。想到此安下心来,千方百计地凭勇凭智地闯关了。
石人不是血肉之躯,不怕打杀只惧弄倒,而且有人控制,又是数人列阵,岂能轻易放倒,自己又是孤人单掌,谈何容易!想到此又有点心灰意冷。看看“玄功”一书,有何破解之法,第一式“溷沌初开”中写道:......武功中凶狠之法莫过于《九阴真经》,但是过于凶残霸道,习武之人也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最后不得善终。《九阳真经》固本倍元,加深内力功底,临阵护体大有作用。至于《北溟神功》、《乾坤大挪移》、《吸功大法》不认好歹一总吸入,害人害己,最终走火入魔。《葵花宝典》、《避邪剑法》那是伤残武功,伤人先伤己得不偿失,不足为取。《九玄真经》中以《玄功》、《罡气》为最,玄功可以在瞬时将本身武功发挥至极限,功力提升数倍,一蹴而就地击败对方。第一式是序言,能对玄功有大致上的了解。全书分十八式,一式二招共三十六招,也就是针对敌方的出手招数应同样的招,力求套路模式,功力深浅雷同,产生共振,以招胜招。转而一想,自己是单臂残缺之人,先天上就吃了亏,既然手上有《铁袖神功》秘籍,何不研习一番呢?于是上了一柱香,往空中谢了师娘,开始研究秘籍上的武学,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