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混乱、大分裂的特殊历史时期。其中“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依次建立的五个政权,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60年,禁军大将赵匡胤被手下的士兵们“黄袍加身”,公然篡夺了后周政权,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五代宣告结束。

而“十国”指的是在五代期间和北宋初年,在中原地区以外存在过的割据政权,具体包括南方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九个政权,以及位于北方的北汉政权。

北宋建立后,一直到公元979年,宋太祖和宋太宗先后平定了十国,这才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这一时期,在边疆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包括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辽国、西北的高昌国、西南的吐蕃和大理等。

北宋能够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以及黄巢起义等因素,中国北方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但是中国的南方地区一直比较安定;

第二,北方大批流民逃难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耕织技术,这使得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奠定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第三,自秦汉以来,大一统思想已经是华夏民族主流的思想,从唐末到五代十国,由于国家长时间的分裂和动荡,人民从内心里渴望统一。

到了五代最后一个政权后周时,周世宗英明神武、志向远大,国家再度实现统一已经成了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