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转型研究:数字政府建设的江苏实践
- 赵明 范炜烽等
- 5333字
- 2025-04-28 18:15:38
第三节 数字赋能政府治理创新
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运用新兴治理工具进行社会治理,这是社会“倒逼”政府改革的路径;另一方面,政府具有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动力,新兴数字治理也是政府主动寻求变革、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问题、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各种数字工具的涌现并有效地赋能于政府治理实践,推动了政府治理创新。时至今日,数字赋能政府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赋能政府决策、数字赋能组织变革、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和数字赋能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
一 数字赋能政府决策
政府决策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政府决策不仅主导着行政的全过程,而且其所形成的决策文本将贯穿政府执行的过程,甚至可能影响整个社会。因此,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往往慎之又慎,经过严格而缜密地讨论与论证之后才能形成最终政策。在决策的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如若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关键性信息,可能导致误读和误判现实情况,最终的决策可能无法符合现实情况和需要。在数字化时代,一切皆可数字化、可统计、可测量,数字对于政府决策的赋能使政府能够基于“全样本信息”做出决策,从而显著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及时性。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政务大数据实时获取数据,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以精准了解社会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出处置。尤其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可以有效提高预警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其次,通过设立门户网站与政务平台,可以搭建与民众互动的平台,及时了解公众诉求,同时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这不仅仅实现了公共产品供需的精准匹配,而且通过精准决策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最后,通过政府间数据共享与应用也可以促进政府跨部门合作,降低沟通和协作成本,形成整体型政府的治理形态。例如,杭州建设城市大脑,通过数字化界面进行城市管理、配置公共资源、辅助政府决策、助力城市监管,包括了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应用场景,推动了城市的智慧化。其中,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作为城市大脑的中枢,对城市治理决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 数字赋能组织变革
政府组织形态是政府的基础与载体,对政府治理能力发挥具有重要制约与影响。政府机构的改革一直以来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八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旨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也纷纷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探索组织变革之道,以求提高行政效能。例如,各级政府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机构改革的角度出发设立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尝试通过职能重组、审批流程重塑、强化审批部门联动等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数字政府建设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众多地方政府为推进数字化建设设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社会建设。2023年,国家数据局组建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基础制度,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顶层设计支撑。因此,政府改革与组织调整一直以来是驱动政府治理优化的重要路径。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变革逐渐与政府行政改革并行,政府行政改革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工具的使用。例如,国家数据局、各级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和大数据管理部门的设立,其共同点在于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体现了通过数字赋能突破科层壁垒的实践导向。
三 数字赋能社会治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普及及深入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新的社会生活场景,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现实支撑,塑造了新技术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如何有效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创新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江苏省为例,在建设数字政府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涌现出一系列的成功案例。首先,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江苏省政务办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建设了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并将其与国家系统、各设区市系统互联互通。其次,江苏各设区市先后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包括设立机构、建立平台和制定制度,以探索全市域的高效精准治理。例如,南京市江北新区主导开发了“链通万家”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物业事项投票和表决的难题,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郡县治而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涉及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问题。因此,数字技术赋能,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并切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四 数字赋能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强化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数字化时代的公共服务与以往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所不同,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兴技术不断汇集质变,塑造了现代政府的平台式治理模式,多种政府服务功能汇集于一个数字平台,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可及。当前,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进一步探索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路径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兴起。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多次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布重要文件,可见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深入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渐成趋势。全国各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的广泛探索与创新,对内优化了政府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便捷性和透明度;对外则通过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并间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EB/OL].[2023-12-2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1/content_9994.htm.
[2] 2021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政府网[EB/OL].[2023-12-26].https://www.gov.cn/zhuanti/2021lhzfgzbg/index.htm.
[3]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发展研究[EB/OL].[2023-12-26].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4] 习近平向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015847.
[5] 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96290.
[6] 江文路、张小劲:《以数字政府突围科层制政府——比较视野下的数字政府建设与演化图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年第6期。
[7]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658252.
[8] 沈费伟:《数字化时代的政府智慧政务平台: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9] 邹雄智、肖中华:《大数据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21年第9期。
[10] 金华:《国家治理中的过度数据化:风险与因应之道》,《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
[11] 罗志强、李才平:《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挑战与变革》,《理论月刊》2017年第3期。
[12] 祝阳、李欣恬:《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的一个分析框架》,《情报杂志》2021年第1期。
[13] 李丽华、丁姿、肖延辉:《社会安全问题研究新视角:大数据视域下的特征、挑战及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14] 王欣亮、任弢、刘飞:《基于精准治理的大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2期。
[15] 王康、王晓慧:《国内数据安全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新世纪图书馆》2018年第9期。
[16] 陈兴蜀、杨露、罗永刚:《大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第5期。
[17]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346871.
[18]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3184.
[19]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 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54044.
[20] 田先红:《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治理:挑战与应对》,《人民论坛》2020年第1期。
[21] 孙九林、李灯华、许世卫、吴文斌、杨雅萍:《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
[22] 陈沫:《呼包鄂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与应用》,《中国高新区》2018年第13期。
[23] 丁波:《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担: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及治理反思》,《电子政务》2022年第8期。
[24] 韩志明:《技术治理的四重幻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技术及其反思》,《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6期。
[25]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2版。
[26] 王浦劬:《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27] 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
[28] 薛澜、张帆、武沐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回顾与前瞻》,《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
[29] 唐皇凤:《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30] 洪向华、张杨:《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重维度》,《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31] 文丰安、段光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历史变迁与发展进路》,《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32] 陈霞、王彩波:《有效治理与协同共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及路径》,《探索》2015年第5期。
[33] 李建:《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阐释与现实考量》,《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34] 戴长征:《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期。
[35] 李洪雷:《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36] 王雪源、唐洲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内核与建构路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37] 王鸿铭:《论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6期。
[38] 王国成:《数字经济视域下的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39] 杨光斌:《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指标》,《前线》2019年第12期。
[40] 唐天伟、曹清华、郑争文:《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测度指标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0期。
[41] 杨解君:《政府治理体系的构建:特色、过程与角色》,《现代法学》2020年第1期。
[4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贾凌民、胡象明、解亚红:《政府职能现代化视角下当前政策创新的重点及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3期。
[43] 张贤明、张力伟:《政府治理体系优化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复杂性管理的分析》,《理论探讨》2020年第2期。
[44] 李军鹏:《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阶段的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5期。
[45] 谭桔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政府治理体系构建》,《湖湘论坛》2020年第3期。
[46] 张紧跟:《治理体系现代化:地方政府创新的趋向》,《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47] 李靖、李春生、董伟玮:《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及其优化——基于吉林省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4期。
[48] 李文彬、陈晓运:《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评估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49] 郭蕊、麻宝斌:《全球化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长白学刊》2009年第4期。
[50] 龙献忠、谢彦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比较、要素定位与路径选择》,《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51] 丁明春、郑维东:《论行政法治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52] 杨庆育:《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性阐释》,《重庆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53] 北京大学课题组、黄璜:《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电子政务》2020年第7期。
[54] 李茂春、罗家为、李志强:《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运作逻辑——基于技术治理的解释》,《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
[55] 李志强、叶好:《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56] 崔运武、袁晓瑭:《论应对重大疫情决策支持系统的完善——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整体性治理的分析》,《学术探索》2022年第1期。
[57] 尹振涛、徐秀军:《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逻辑、现实向度与中国方案》,《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4期。
[58] 罗双:《以信息化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融合过程与发展框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59] 陈静、李永欢:《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的微博应用》,《青年记者》2020年第18期。
[60] 王俊飞:《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赜》,《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24期。
[61] 陈之常:《应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2期。
[62] 李致群、刘叶婷:《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领导科学》2014年第33期。
[63] 刘家明、李洁莹:《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数字政府升级的向度、逻辑与路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5期。
[64] 杨冬梅:《大数据时代政府智慧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理论探讨》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