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刚刚用过早膳,张杨带着董昭一同前来面圣。
“臣张杨(董昭)拜见陛下。”
刘协心中一动,脸上不动声色,问道:“爱卿前来,所为何事?”
“臣获封大司马,自当前来谢恩。”张杨说着下拜。
“真忠臣也!”刘协一脸欣慰,亲自将张杨搀扶起来。
君臣二人重新落座,刘协再度开口:“爱卿领大司马,其余诸将各司何职?”
张杨把昨夜之事如实告知,又突然忧心忡忡开口,道:
“陛下,还请您收回大司马的封赏,臣自觉德不配位。”
刘协一听就愣了,正准备捧你当出头鸟呢,怎么突然谦让起来了?
“爱卿说笑了。”刘协拒绝道:“君无戏言,岂能朝令夕改?”
“何况朕封赏出去六个职位,却只有爱卿一人前来谢恩,这大司马的位置非你莫属!”
刘协一番言语,顿时把张杨说的哑口无言,只能求助看向董昭。
“陛下,大司马不善言辞,或许没有说清楚。”董昭接过话头,“诸将对于大司马可能有些非议,觉得大司马的功劳不够,故而心有不安。”
“哦~”刘协心中了然。
张杨这是想吃山芋,但又怕烫嘴,想让刘协给他吹凉些...
张杨再度开口,道:“诸将都有血战李、郭之功,臣没赶上参战,只是提供了一些后勤...”
“爱卿差矣!”刘协立即打断,“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此可见,粮草比兵马重要,后勤之功高于战阵之功。”
“何况高祖有言:功人功狗。”
“负责后勤的萧何乃功人,征战四方的诸将为功狗,故萧何乃大汉开国第一功臣!”
刘协继续道:“爱卿与萧何一般负责后勤,理当占据首功,获封大司马。”
听过刘协的论调,张杨大喜过望。
本以为还需要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再拿出一些奇珍异宝贿赂,才能讨天子欢心,得到天子的承认。
不曾想什么好处都没拿出来呢,天子就对他大加赞赏,目的直接达到了。
不同于张杨的傻乐呵,董昭听罢非常惊讶,不由在心中高看一眼天子。
张杨本来就是功劳最小,但到了刘协口中,以‘功人功狗’的典故来类比。
瞬间就让张杨变成首功,并且还名正言顺,任谁来也挑不出毛病。
“爱卿尽管放心,你是朕认可的大司马。”刘协作保道:“谁对你有意见,那就是对朕有意见。”
“多谢陛下!”张杨激动道谢,“那微臣就不打扰陛下...”
“且慢!”刘协突然打断,“若朕没理解错,眼下有人诟病大司马没军功,对吧?”
“正是如此。”董昭代为回答,同时心中饶有兴趣,想看看天子要做什么。
“谁说大司马没有军功?”刘协笑呵呵道:“若朕没有记错,当初各路诸侯联合讨董,爱卿就是其中一镇诸侯吧?”
“呃...对对对!”张杨连连点头,“微臣当初参与讨董了。”
连张杨都没想到,刘协竟然能绕到这件事情上。
要知道,当初诸侯讨董时,张杨妥妥的凑数选手...
“这不就是军功嘛,而且还是讨伐国贼董卓的军功。”刘协说着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我大汉非军功不得封侯,既然爱卿有军功在身...”
“张杨听旨!”刘协朗声开口。
张杨下意识便跪倒在地,叩首等待圣旨。
“大司马讨董有功,加封晋阳侯。”
县侯!
大汉最顶级的爵位,张杨激动的面红耳赤。
“臣...臣...叩谢陛下圣恩!”
张杨连连磕头,口中不停谢恩,心中对刘协的感激升到极点。
董昭默默旁观,视线在天子与张杨之间来来回回、若有所思。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张杨都没来得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更没有拿出贿赂讨天子欢心,天子凭什么对张杨这么好呢?
难道天子想捧杀张杨?不对!
董昭脑中冒出一个念头,但随即就被否决,因为捧杀张杨对天子并无好处。
莫非就是最单纯的拉拢,想要换取张杨的效忠?
若是如此,天子未免太过天真。
官职也好、爵位也罢,都是徒有虚名而已。
换来些许感恩没问题,但还不至于让人死心塌地效忠。
但董昭又觉得没这么简单,他忽然有些看不透眼前的天子,言辞交谈非常老道,看着完全不像是一个束发少年。
“董先生可有官身?”
董昭猛然回神儿,见刘协微笑而视,忙作答道:“回陛下,卑职有孝廉在身,以幕僚身份辅佐大司马。”
“哎呀!”张杨一拍大腿,懊恼道:“是我的疏忽啊,往后由先生担任长史。”
张杨受封大司马,作为顶级武职,自然拥有开府的权力,可以征辟属官,给董昭安排一个职位。
“大司马长史秩六百石,且不说对董先生是否屈才,幕府官终究是私臣。”刘协插话道:“朕与先生一见如故,不如来担任朝臣...”
“陛下。”张杨顿时急了,“董先生乃臣的智囊,您可不能夺人所爱啊。”
“你看,又急。”刘协笑指张杨,“朕的意思是挂个郎官,至于董先生还留在爱卿身边当长史。”
“如此,既有朝臣之名,又能留在爱卿身边,岂非两全其美?”
刘协虽然已经惦记上董昭,心中有挖墙脚的打算,但也不至于一见面就强要。
张杨不见得乐意转让,董昭也不见得乐意跟随。
刘协仅仅是想先搭上弦,之后再慢慢图谋不迟。
“原来如此。”张杨松了口气,奉承道:“还是陛下思虑周全,臣就替董先生答应下来吧。”
“这...”董昭欲言又止。
作为一个聪明人,董昭压根不看好刘协,不想上汉室的破船。
甚至都不看好张杨,不过是临时在张杨身边待着,日后寻到良机就会跳槽。
可惜张杨嘴巴太快,没等董昭本人拒绝,便越俎代庖答应下来。
“那就这么说定了。”刘协看出董昭的迟疑,当即敲死此事。
待到二人离开后,刘协把徐晃喊来。
“公明帮忙跑个腿。”刘协笑吟吟道。
徐晃不假思索道:“陛下吩咐即可。”
“去告诉杨奉,就说张杨刚才来谢恩,天子高兴之下加封晋阳侯。”
刘协扔下香饵,不出意外杨奉会被钓成翘嘴。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