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随礼

客人收到请柬后,开始准备份子钱,包在红包内并写上自己名字。这一点很要紧,不写名字就不能确认礼金属主,而礼金是双方人情交易的一部分,大家都很在意。譬如,在榕林地区,送红包时间没有严格限定,但原则上可提前或赴宴时包红包,但不能迟于酒宴时,迟了会被拒收。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没空参加或忘记了,第二天或之后数天补包红包是不好的,会理解为:重复送礼,已结婚大家都已贺过了,你又重贺,好像是又结一次婚,这意思就是不好了,反而是失礼。

特别是丧事,出殡后,只有主人回礼或办酒菜答谢外,不可再补收礼钱。事后再收礼,好似又出现一次丧事,多不吉利啊。

送红包时间一般有三种情形:一在通知下达时,在收帖的同时委托来人捎去;二如果没有准备不要紧,可以在婚礼前任何时候呈交;三没有空也不要紧,可以在喜筵当天亲手或委托赴宴的其他亲戚朋友交给主人。按习俗,主人家在酒店门口有专人收受,并记入红包记录册。

根据主人对人情的理解和要求,亲近或特殊的长辈可以免收红包的。

总而言之,前面所说的不外乎是:

主人收到红包,客人吃完酒,从人情角度说,这一轮互动暂告一段落。但事不算完,喜酒吃完了,人情在加深,债务纪录要刷新,人情平衡表要改写。晚上,主人把当天的红包记录册核对人头,汇总金额。这本册子,就等于一本人情帐,是本次人情的一个明细项目,来宾中将来任一方有红白喜丧事自己都要如法炮制,红包或随礼给对方,相当于还礼。若时间隔得久了,价码有变化,还要随行就市。

人情帐很难彻底算清,陈谷烂糠刨起来不计其数。以前有张三欠李四的,也有李四曾经欠张三的,甚至还有家族中几辈人欠下来的,来回礼钱,算不清谁欠谁。更加上两个家族除婚礼外还有其他人情交易,所以份子钱就与总的人情债搅和一起,难解难分。这个烂帐其实是好事,正是人情体制和关系网系统追求的境界,无形之中加深了相互纠葛和联系,维系了长久的人情。包括两三代人的人情啊!

每份份子价码与筵席市场行情二者之间具有一种稳定态博弈均衡,价码总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与物价水平及民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喜宴份子钱的总和,在扣除筵席开支后通常略有盈余,也就是盈头,每家每户大多如此,屡试不爽,很少出现份子钱不够开席的现象。

何以出现这种好像精心设计的行情呢?答案是份子钱价码依喜酒行情推算,自然形成。比方说,按照当地物价及喜宴规格,一桌酒席行情一千圆,按每桌十人计,每人份子就是一百元,份子行情就是这样自然产生的。当然,这是一般关系的亲友的包红包的参考根据,至于特殊关系的也更多或更少。

对于德高望重和高辈份的孤老往往在帖子上注明“免礼”,就是不收红包的意思。

处理人情有这么一点普通经验:

年轻人结婚,一般都要办几十桌酒席,请亲朋好友来喝酒,被请的人如何随礼,钱送多少要看和新人之间关系,原则上遵循量力而行。一般来说,普通同事、朋友送二百元至三百元比较适中,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亲戚送八百到一千以上,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也没问题。

但随礼的方法也是要随人俗成:

一是,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如果以前别人来喝过你喜酒的话,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你所收礼金的数目。

二是,礼金的数字尽量讨好彩头,最好成双,但要跳过“四”这个数字。以二、三、五、六、八等数最受欢迎。当然,六六六、八八八之类的更好,榕林人则喜欢三。

三是,如果不是不得已,还是亲手将礼金送到新人手上,尽量不让别人代转,一是显得诚意不够,二是万一出现纰漏说不清楚。当然也尽量不为别人代转礼金。

四是,送礼的时间一般在婚宴的宴会厅门口都会设有签到台,前来贺喜的宾客统一在那里缴上礼金、留下姓名。也可以在婚礼正式开始以前,新人招呼宾客的时候,或者婚礼后半段,新人敬酒的时候,趁着向新人道喜之时送上礼金。

我们在亲戚和朋友之间要精通的人情世故,包括在职场上的几个小技巧,也就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

其实在职场上,人情世故不是你特意用自己工作的时间去经营,它是工作之外的事情,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了再去经营这微妙的关系。

人情世故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度量,比如你该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给领导端茶倒水点烟倒酒,逢年过节登门送礼上下打点,处处都能显示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据说有些年轻人说,刚出社会,也不懂怎么学会人情世故的,每次公司聚餐的时候,都是一言不发的吃,领导的眼神看他的时候,恨不得找个洞口钻进去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害怕聚餐这种活动,甚至连同事叫他一起出去玩,他都觉得有种恐惧感,见不得人一样

人情世故这种想要学会并不难,但你处于一个环境中,被这个圈子交往的氛围给影响了,那么你就会逐渐的懂,不会作诗也会吟诗。

人情世故说来复杂,其实简单,无非利字当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不去剥脱别人的利益,别人就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你想“感情”更进一步,那就创造点利益给别人。如果你想独善其身,那就远离人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有纷争就有受伤的人。男人太聪明就会遭到男人的嫉妒,女人太漂亮也会遭到女人的排挤。所以真正的高人是很少出现在扎堆的人群中。

这样说来,为人处世的秘诀是什么呢?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要懂得随时应变,并不是说自己处事圆滑,而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所以说话方式也要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2、不要把说话直,当成直率真性情

没人不喜欢听好话,说话直的人往往都很伤人,因为大部分人身上都会有很多的缺点,而且事情的真相都是不太被人所接受的,都有虚伪的一面,不要为了抬高自己,去贬低别人。

3.逢人只说三分话

对于一些爱聊天的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把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向外人吐露,你以为这样可以换来别人的真心吗?错,只会让别人知道你更多的秘密,我们时刻要保持一种神秘感,才能让别人不会轻易的欺负自己。

往往那些欺负你的人都是你的亲人或者朋友,因为他们对你太了解了,试想一下,我们对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都是客客气气的,因为彼此之间并不了解,不会轻易的冒险,做出任何伤害对方的事情。

4.不管和谁相处一定要礼尚往来

没有人愿意一直单方面的付出,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如果别人帮助过你,除了口头上的感谢之外,一定要用行动去回报对方,比如买一些小礼物,或者是请别人吃饭,因为人情债欠多了,迟早都是要还的,如果你不懂得礼尚往来,身边的人会离你越来越远。

5.学会称赞他人

眼睛是用来发现美的,嘴巴是用来称赞美的。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对于他人的优点、进步、言谈举止、服饰等美的一面,要称赞。既能激励愉悦他人,又能为自己赢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有人说,在中国社会话术规则是:

一个人讲完话,另一个人严肃地说:我再强调一点!

这说明,后面这个人比前面那个人官大。

一个人讲完话,另一个人平和地说:我再补充一点!

这说明,后面这个人和前面那个人是平级。

一个人讲完话,另一个人谄媚地说: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这说明,后面这个人是前面那个人的下级。

别把这几个词用混了:强调、补充、体会。

人情世故,是一种圆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总之,人情世故,是个终身学习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