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原先诸侯王死后,只有正妻生的大儿子才能继承诸侯王的位置,其他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弟们就很可怜,虽然也是亲骨肉,却一点土地也分不到。武帝让诸侯们将恩惠推而广之,让那些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弟们,也能分得一块地,由朝廷封赏爵位,成为另外的属于朝廷的郡县。这样既显得皇恩浩大,又能把大的诸侯国拆分成许多小诸侯国,虽保留诸侯国的威仪,但权势日趋衰落,再也不能与中央分庭抗礼,困扰西汉王朝近一个世纪的诸侯国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刘胜很配合朝廷的推恩令,积极地开枝散叶,总共有120几个儿子,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刘备身为皇叔,却沦落到靠摆地摊卖草鞋为生的地步。儿子这么多,一代代的分封瓜分下去,刘胜的子孙后代领地越分越小,权力也越滚越少,到了刘备的时候,家族虽还留有虚衔,但实际上早已一贫如洗。刘备的出身贫贱并非偶然,而是汉武帝推恩令政策的缩影之一。但出身贫贱并不代表什么,反而让人发奋图强。刘备并没有被逆境打倒,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仁德,最终成为了三国之一的开国君主。刘胜的后代,还有西晋时“闻鸡起舞”的刘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以能传多少财产给后代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要子嗣多。不管哪一个年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刘胜喜欢饮酒,喜欢女人。刘胜多次与同母兄长刘彭祖辩论:“兄长身为诸侯王,干吗要做警察的事情?诸侯王应该做的,就是每天听听音乐,赏玩歌舞美女。”刘彭祖驳斥道:“中山王只懂得奢侈淫乐,不能辅佐皇上治理百姓,怎么能当好藩臣!”这两兄弟都很聪明,不同的是,刘彭祖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如何整人上。刘胜则用于自保,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的对抗中,刘胜选择了一条不理政事、偏安一隅、专注于享受富贵生活的生存之道。刘德有才有德,贤名远播,却受到汉武帝的忌惮;刘安文学上的成就很高,却因谋反被逼自杀;从《闻乐对》我们也可以看出刘胜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但刘胜深谙政治风险,他选择了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策略,是活得最通透的诸侯王。
刘胜在位43年去世,谥号为靖王。嗣子刘昌继承王位,在位一年去世,谥号哀王。嗣子刘昆侈继位,在位21年去世,谥号康王。刘辅继位,在位四年去世,谥号为顷王。刘福继位,在位17年去世,谥号宪王。刘徇即位,在位15年去世,谥号怀王,没有子嗣,中山国45年没有继承人。成帝鸿嘉二年,封宪王弟弟的孙子利乡侯的儿子刘云客为中山王,在位三年去世,谥号为广德夷王,没有子嗣,又有14年没有继承人。哀帝朝,封刘云客的弟弟刘广汉为中山王,去世后,谥号为广平王,没有子嗣。平帝元始二年,封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中山王,去世后,谥号广德王。王莽篡汉,封国断绝。
刘胜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满城汉墓。刘胜和他的王后窦绾就埋葬在满城陵山(位于今保定市满城区),陵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峰,陵墓依山开凿,这种“因其山,不起坟”的埋葬方式是刘胜效仿其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霸陵而成,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以山为陵的墓葬,出土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大量精美绝伦的国宝文物,也反映了西汉时期中山国的工艺水平和文化成就,侧面印证了在刘胜统治下的中山国的兴盛。
刘胜既有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又能对封国有效治理,成为西汉藩王中难得善终的代表,不愧为“汉之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