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三百首
- (清)蘅塘退士选 金性尧注 金文男辑评
- 1286字
- 2023-11-08 15:17:51
柳宗元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人。德宗贞元进士。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宪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受到打击而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柳州刺史。在地方上还是惓惓以民间疾苦为念,如将抵押中的穷苦百姓,设法赎取,免得沦为奴隶。四年后,死于柳州,柳州人民因而很怀念他。
他以名进士而为御史,很想有所建树,也为王叔文所赏识。失败后,两贬边州,对他思想上、创作上都起过激发作用。当他将贬柳州时,刘禹锡也将贬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他因与禹锡是同年及第,又看到刘母在堂,一去势将母子永诀,便要求对调。后来大臣也为禹锡申请,遂改任连州。仅此一举,其人足传。《新唐书》本传中故特加记述,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对此也记述得颇有声色。刘禹锡《重祭柳员外文》中故有“千哀万恨,寄以一声”语。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又是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知识极为渊博。他的诗,刻画山水,反映现实,朴茂奇崛,各有风貌。山水诗如《渔翁》《江雪》诸篇,尤其有性格化的特色。但诗文相比,则诗不如文。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汲井漱寒齿[2],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3],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4]。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5]。
道人庭宇静[6],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7]。
注释
[1]诣(yì),到。超师,名叫超的僧人。禅经,佛经,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多加“禅”字。
[2]“汲井”句,井水漱口是为了清心。
[3]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故佛经也称贝叶经。
[4]“真源”两句,意谓世俗对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实毫不领悟,却去追求虚妄的事迹。了,全然。逐,追求。
[5]“遗言”两句,意谓佛家的遗言原也希望能够暗合,只是我秉性如此,又如何得到精通。实是说儒、释两家不相通。冥,暗合。缮,修持。
[6]道人,指超师。
[7]“日出”两句,意谓日出之后,青松在雾露余光中,就像上过油脂一样。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8]“澹然”句,意谓此时对着庭院景物,只觉心地宁静,难以言说。澹然,宁静貌。
[9]悟悦,悟道之乐。
评析
在永州时作。实以儒家思想讽世俗之佞佛。下半段是说,他对佛学精义原不甚在意,倒是道人的庭院景物,使他流连赏玩,到了忘言的境界。
溪居[1]
闲依农圃邻[4],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5]。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6]。
注释
[1]溪居,指零陵(永州的治所)愚溪,柳宗元曾筑室于溪之东南。
[2]簪组,犹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这里是做官的意思。束,束缚。
[3]“幸此”句,实是反话正说。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谪,贬官降职。
[4]农圃,犹农田。
[5]夜榜(bàng),夜航。榜,本指摇船用具,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6]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评析
这首诗为诗人谪居时作。首尾四句,实隐含牢骚意,沈德潜所谓“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辑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亦有画手所不能到者。先广文尝言:……柳子厚《溪居》诗:“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田家》诗:“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此岂画手所能到耶?(《问花楼诗话》)
清泠旷远。(《唐宋诗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