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全面合规体系建设实务指南
- 刘相文 王德昌等
- 7261字
- 2023-09-22 15:46:58
第二节 合规的意义
(一)防范风险
取决于违反的具体规定,企业违规的法律责任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006—2008年爆出的西门子全球行贿案中,西门子公司及其子公司为了获得交易机会,向十余国政府官员行贿,同时违反了德国和美国的反腐败法。为此,美国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德国监管当局对西门子开出总额高达13.45亿美元的罚单,信誉危机、天价罚款一度让这家百年老店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危机,西门子公司一方面对行贿事实供认不讳、积极配合美国和德国政府调查,尽快结束美德两国的法律程序,并获得减轻处罚;另一方面斥资20亿欧元重建“防范—监察—应对”的合规体系。美国司法部称西门子公司“以异乎寻常的努力实施了亡羊补牢和自我清理的措施,建立了最先进的‘超一流’的合规体系”[1]。从此,“只做合规的业务”在西门子深入人心,西门子也逐渐从这次危机中恢复过来。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西门子公司排名第66位。
2016年,中兴公司因为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禁令,被美国列入禁止出口零部件的“实体清单”。2018年5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表示“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后中兴通讯为此支付了14亿美元的罚款和保证金,并且其全体董事会成员辞职。案件暴露了中兴通讯合规体系中的巨大漏洞。首先,中兴通讯因为合规管理的缺陷,没有否决其和伊朗的交易,反而想方设法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其次,在和美国商务部签订和解协议之后,中兴通讯不仅没有借机弥补自身合规漏洞,反而拒不执行和解协议中承诺的条款,最终导致其合规管理的彻底失败。中兴通讯新任CEO徐子阳在向全体员工发出的内部信中称:“拒绝令的激活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新任管理层将……始终把合规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石……把全部力量聚焦在公司的合规体系建设、业务发展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上……我们深知公司33年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正因如此,我们将全力以赴,保持公司平稳过渡……”
西门子已经浴火重生,而中兴通讯仍然在恢复期,这两则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企业不合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反言之,如果企业具备优秀的合规管理,那么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在前期,完善的合规体系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控制和应对合规风险,消除或降低合规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完善的合规管理一般包括合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合规审查机制、合规风险应对机制等。其中,合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能够在全面系统梳理企业合规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及时发布预警。合规审查机制则将合规考量纳入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为企业经营管理事先“排雷”。而合规管理中的合规风险应对,则旨在针对发现的风险制定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处置,以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
而在合规风险转化为合规纠纷或者合规问题时,完善的合规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完整的案件信息和证据材料,帮助企业发掘更多的抗辩和免责理由。在合规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中,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按照内外部规范的要求来进行,会留存更多反映企业合规经营的记录和证据材料。从事实的角度,当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时,无论是主张权利还是提出抗辩,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材料作为支撑。从法律的角度,企业的合规管理越完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对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主张将越到位,其在法律上主张权利或者提出抗辩的理由就越充足。因此,完善的合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争议解决中占据事实和法律理由上的优势。
在合规风险转化为合规纠纷或者合规问题时,完善的合规体系本身更是可能直接成为区分企业责任和员工责任、减轻企业法律责任后果的重要考量。从国内法来看,完善的合规管理能够为员工定岗定责,划定行为红线和指引,通过一系列标准、流程压缩员工违规操作的空间,降低因为员工的违规行为导致企业承担责任的法律风险。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正在通过制度设计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如果企业加强商业贿赂方面的合规管理、禁止员工以商业贿赂的方式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那么即使有员工进行商业贿赂,企业也可以证明员工是出于个人目的而非为执行公司意志、为公司利益而贿赂,从而争取免除或减轻责任。同理,《民法总则》第172条规定的表见代理制度,同样鼓励企业完善自身的合规体系建设。该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而在审判实务中,在认定相对人是否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时,法官会重点关注被代理人对代理人权利外观的形成是否有过错等基本事实。也即,如果企业加强自身合规管理,比如,保管印章、授权审批等流程,减少无权代理人形成权利外观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过错,那么可以降低法院认定表见代理、从而让企业为员工个人行为承担责任的法律风险。
在鼓励企业用完善的合规体系减轻法律责任方面,国际上和发达国家的制度设计显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国际化标准委《ISO19600:2014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在“介绍”部分指出,在很多法域,法院在认定违法行为应受的相应处罚时,会通过考察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来判断组织是否合规。美国2004年版的《针对机构实体的联邦量刑指南》则更为明显,规定合规体系不完善的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处罚,合规体系不完善的表现包括:组织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宽恕或者故意忽略违法行为;组织内掌握实权的人员普遍容忍违法行为;该公司之前发生过类似违法行为;组织通过阻碍调查或者指控来妨害司法公正。相应地,该指南规定了若干能实质减轻犯罪所受处罚的考量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犯罪发生时,该组织是否具备有效的合规体系。英国2010年出台的《反贿赂法》、法国2016年通过的《关于提高透明度、反腐败以及促进经济生活现代化的2016—1691号法案》,也都有类似规定。
(二)降本增效
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主要是担心违规风险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后果,这属于“要我合规”的被动型合规。然而,企业合规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运行和维护一整套企业内部系统,实现整个企业遵守内外部制度的健康秩序。这种健康秩序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成功的表现之一,而且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能、节约管理成本。
首先,合规体系建设能够梳理、完善企业内外部制度,让企业管理有制度可以遵循。《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第17条规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制定全员普遍遵守的合规行为规范,针对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合规管理制度,并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和监管动态,及时将外部有关合规要求转化为内部规章制度。合规管理的前提之一是要有“规”可合和合正确的“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企业在生产销售、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反腐败、国际贸易、数据保护、反洗钱、证券舞弊等各方面都逐渐有法可依、有法要依;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展海外运营,不可避免要受所在国法律的约束。企业面对纷繁复杂而不断更新的国内外规范,可能不清楚该合哪些规,该如何合规。而合规体系建设首先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梳理企业所要遵循的外部规范,找到企业要合哪些“规”,形成制度库,同时将抽象外部制度消化为易于理解的行为指引和红线;然后将企业的内部制度与外部规范进行对照,查漏补缺,更新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标准、政策和流程,为企业提供管理办法、为员工提供行为手册、为业务部门提供专项合规指引。
其次,合规体系建设能够明确企业各部门的权责界限,为管理层和员工定岗定责,避免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九龙治水、叠床架屋的混乱局面。《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第4条强调,推动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监察、审计、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相统筹、相衔接,确保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还要求明确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的合规责任并督促有效落实。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内部存在多个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机构,包括审计、风控、法务,甚至纪检监察等,它们的职能交叉重叠,如果不加以统筹,容易浪费资源,出现“1+1<2”的局面。而合规体系建设通过研究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统筹不同机构的运转和衔接,明确管理层和员工的权责,能够化管理资源为管理力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形成管理合力。
再次,合规管理强调将合规标准和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让合规成为企业的日常习惯,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第11条要求业务部门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主动开展合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发布合规预警,组织合规审查等;在市场交易、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劳动用工、财务税收、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合规管理,比如在市场交易领域,要求完善交易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决策批准程序,建立健全自律诚信体系,突出反商业贿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范资产交易、招投标等活动。合规是一个将法律要求融入商业经营的“法商融合”的过程,如果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规流程不明确,可能导致业务目的无法实现,比如合同的签订、物权的变动都有其法律程序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合同被认定无效、货权无法转移,业务开展就是失败的;而且,合规要求不明确,还可能导致业务人员因为担心合规风险而不敢放开手脚开展业务。相反,如果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把好预防合规风险的第一个关口,那么业务开展必将因为合规风险的降低而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合规体系建设要求企业从上至下形成诚信合规的文化和风气,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节约管理成本。仅仅依靠外部约束进行企业管理是不够的,只有调动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的合规积极性,变“要我合规”为“我要合规”,才能实现整个企业合规体系的流畅运转。而当企业形成诚信合规的风气,在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完备的合规管理之后,能够提高员工行为后果的可预测性,减少员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激发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动避免不合规行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管理效益。
(三)赢得尊重
如前所述,合规体系的漏洞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企业的信誉危机。反过来,优秀的合规管理是企业诚信经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直接体现和最佳证明,能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信任,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商业机会、人才招聘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
首先,合规为企业带来诚信的商业伙伴和优质的商业机会。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中,葛兰素史克的中国子公司正是通过多家旅行社,以虚增会议规模等方式来贿赂政府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基金会、医院、医生等,从而逃避葛兰素史克自身合规管理的约束。《2016—2017合规及反商业贿赂蓝皮书》的调研显示,超过30%的企业是因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对外实施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由此可见,不合规的商业伙伴,会加大企业本身的违规风险;而诚信经营的商业伙伴,通常意味着优质的商业机会。一方面,现代合规都强调将合规管理延伸到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选择与合规体系完善的商业伙伴合作。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企业具备完善的合规体系,那么更有可能引起对商业伙伴有合规要求的企业青睐,而这些企业本身通常也非常重视合规管理工作。合规意味着企业在各方面诚信、可预测并值得信赖,从而降低合作风险。
其次,合规帮助企业吸引和挽留优秀正直的人才。良禽择木而栖,难以想象优秀正直的人才会不被一家诚信经营、合规体系完善的企业所吸引。合规体系完善的企业对人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吸引力:其一,合规的企业更有能力保证员工获得公平对待。合规包括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领域,这些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企业能够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尊重、尊严和公平,那么势必吸引和挽留更多人才。其二,合规的企业能够减少员工违规风险,这一点同样吸引人才。如果企业合规管理完善,那么员工可以与正直的上级和同事共事,在低违规风险的环境中工作,从而更倾向于为企业长期效力。其三,诚信合规的企业能够让正直的员工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把工作视为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开始关注工作体验。如果企业秉持自己的价值观、合规经营,那么正直的员工更容易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从而对企业更加忠诚。
(四)提高国际营商能力
发达国家的法治环境更为成熟透明,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很多在国内可以使用的经营管理方式照搬到国外不一定能够行之有效,反而有可能遭致处罚。而且,发达国家对企业合规体系的要求更高,只有诚信合规的企业才能获得当地政府的信任、社会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纵观国际上海外运营取得成功的“百年老店”,无一不靠完善的合规体系保驾护航,即使在因违规引发存亡危机时,也是通过痛定思痛、诚信合规来力挽狂澜、重回正轨。因此,合规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与核心竞争力之一。
合规帮助企业取得国内外政府的信任,从而享受全球运营的便利条件。企业运营离不开所在地政府机关的监管,而政府机关的精力和监管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企业都同时进行全面监管。鉴于此,政府可能重点监督合规体系不够完善的企业,而给予合规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更多便利。在贸易通关领域,获得经认证经营者(AEO)高级认证可以为企业赢得各国海关的信任,享受通关便捷,从而推动产品更快地进入各国市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AEO高级认证成员之一,据华为贸易合规负责人亚历山大·马龙在IFCBA国际会议沙龙介绍,华为之所以能获得并保持AEO高级认证成员资格,主要是靠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保证贸易安全。[2]中国某石油企业在澳大利亚设立的合资公司,同样因为在技术、经济、商务、治理结构和社区及社会五个领域构建了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努力控制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所以即使在面对澳大利亚严格的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审核时,相对其他公司依然能够被附加最少的审查条件。[3]而且,由于该合资公司在合规方面的优秀表现,当地政府支持其保留核心资源区和对历史遗留恢复地貌义务的工作计划。[4]
此外,合规能够减少贸易摩擦对企业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确保企业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安全。华为2018年第十二届核心供应商大会公布的名单显示,华为92家获奖核心供应商中,有33家来自美国。华为作为国内最具创新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依然十分依赖美国供应商。而在中兴违反美国出口禁令案中,美国之所以能够封杀中兴,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兴的大量芯片供应依赖于美国芯片企业,一旦断绝供应后,中兴业务即受到巨大打击,库存芯片数量只能维持2个月的订单量。[5]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2018年美国采取了很多针对中国企业的措施,比如,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强调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美国司法部牵头发起“中国行动计划”,定点打击中国企业,以应对中国对美国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宣布将44家新增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Entity List),切断其国际供应链。
在被针对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做好合规,那么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被美国处罚的风险。例如:如果A企业与B企业签订合同时B企业没有上实体清单,但发货前B企业上了实体清单,此时如果A企业的合规管理比较完善,那么会持续跟踪美国实体清单的变动,从而及时向美国商务部申请与B企业进行交易的许可证,避免违规风险。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持续保持较高的合规水平,那么即使面临外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针对性行动,依然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保障自身的利益。
(五)确保管理层和员工安全履职
企业重大违规事件一旦发生,除了直接责任人员,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很可能也要承担责任,这一点央企、外企和民企都不例外。在中兴违反美国出口禁令案中,作为与美国达成的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中兴通讯董事会原有14名董事全数辞职,还更换了首席执行官,所幸中兴通讯高管在该案中没有被美国追究个人责任。而在长春长生疫苗案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俊芳等15名高管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等被刑事拘留、立案调查。对此,深交所还发布公告,对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而《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第23条规定,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任职期间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其相应责任。由此可见,违规事件不必然导致管理层承担责任,如果管理层能够证明自己已经正确履行职责,那么可以对企业违规事件免责。以央企为例,央企合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梳理包括《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在内的企业外部制度,廓清企业领导职责权限,划定行为红线,提示违规责任后果,帮助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了解如何合规履职。即使将来企业发生违规事件,那么领导层和管理层也可以通过证明自身已经正确履职来免除或者减轻个人责任。
合规管理除了有助于企业领导层安全履职之外,也有利于降低普通员工的违规风险。原银监会在2016年1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无确切证据证明工作人员未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完成相关操作或未勤勉尽职的”,商业银行在责任认定中可对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工作人员免除全部或部分责任。在合规管理中,企业会制定业务流程、标准,如果员工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开展业务,那么即使出现问题,员工也可以主张尽职免责,这反过来也会鼓励员工主动合规。
注释:
[1]王志乐.合规:企业的首要责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4.
[2]邓彬彬.解析:为什么华为这么重视AEO认证?.http://www.customsconsult.com/Article/jxwsmhwzmz.html,[2019—03—31].
[3]王新红.合规管理体系在海外项目运营中的实践.国际石油经济,2015(11).
[4]王新红.合规管理体系在海外项目运营中的实践.国际石油经济,2015(11).
[5]环球经济网.美与中兴达成协议中兴事件始末反思.http://www.chinahqjjw.com/caijingshiye/20180608/31773.html,[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