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永动机的设想有可能实现吗?

人或许能发明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这一想法令许多人着迷。1714年,德国有个叫奥尔菲留斯的人宣布发明了“永动轮”,并当众表演,轰动一时。但后来谎言被揭穿——原来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科学家焦耳也曾被这种大胆的设想所吸引。他曾三番五次地做实验,经过多次失败后,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

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焦耳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我们也都读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好心的农夫为了促进禾苗的生长,将禾苗从土地里拔了出来,但结局却并不如他预料中的那样完美: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导致了禾苗死亡。因为农夫没有遵守客观规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克隆出羊、蛙、牛等动物,甚至能够让小白鼠身上长出人的耳朵,这说明人们借助科学的力量可以打破遗传规律了。

其实,克隆技术并没有违背遗传规律,相反,这恰恰是人们创造性地利用遗传规律的结果。小白鼠身上长出人的耳朵,也不过是运用遗传学规律的结果。这说明: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这是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不能被任意创造、改变和消灭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一句话,规律是客观的。

永动机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