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服装设计

一、现代服装设计的概念

现代服装设计是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依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物质需求进行的设计活动。这样一个整体的、系统工业化的运作程序,体现着设计师和企业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体水平。但是,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的是,现代服装设计是为不同的人进行包装设计,因此,每个人的外在生理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直接制约着服装的造型特点。现代服装设计促使设计师更多地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着装方式,根据现代人们的生活、观念、审美等因素进行设计活动。现代服装是在现代思想意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影响下形成的,为现代人所接受,并已存在并流行的服装。它可以说是适应生活方式的一种设计,是一种创造生活,走在时代前列引导消费的设计。现代服装从款式、色彩、结构、面料和工艺等各方面反映出当代人的风貌,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由此,现代服装设计是艺术与科技、文化与物质的综合体现,既是精神到物质的一种转化,也是物质到精神的一种升华。服装是商品,并且是最敏感的商品,流行的变化使服装更新快捷,因此,流行与新潮、时尚与美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核心,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新观念(图1-1)。

图1-1

(图片来源:http://www.haibao.com/)

二、现代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

服装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款式、材质、结构和色彩等多方面结合体现出整体美。服装设计中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的款式由不同的色彩和材料来体现;不同的造型则是由不同的裁剪方法来实现;而不同的裁剪方法又是由不同的缝制工艺来完成的,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互相联系。服装体现出人在着装后所形成的一种状态,所以,服装设计不仅仅是对以上这些要素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整体着装状态的设计。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龄的人,从服装局部到服装的整体造型,都有着各自的区别。除此之外,服装的整体造型,还包括了服装与服饰配件之间的搭配,以及服装与材料相互协调的关系等。此外,服装还处于相应的环境之中,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服装与环境之间在造型和色彩上的协调统一。从设计的角度讲,款式、色彩、面料是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称之为服装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

(一)款式

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的基本要素。在服装造型艺术范畴内,人体着装后,服装的感觉、材料、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构成服装款式的要素。当然,从保护人体的角度出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原因在于,它必须依附于人体,并遵循人体运动规律而存在。

现代服装的款式可分为外部款式造型和内部结构,其外部款式造型是指服装的轮廓造型,内部结构指服装内部的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外部造型与内部结构应相辅相成,在设计中要避免抛开外型风格一味追求内部结构的精雕细刻。

现代服装的款式造型是一门视觉艺术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体。外轮廓造型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造型设计占首要的地位。服装的外轮廓造型可归纳成A、H、X、Y、O五个基本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稍作变化、修改就可产生出多种变化造型。例如,以A型为基础能变化出帐篷型、喇叭型等造型,对H、Y、X、O型进行变化也能产生更富情趣的轮廓造型。

现代服装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结构线、省线、领型、袖型、袋型等零部件的设计。服装的结构线具有塑造服装外型、适合人体体型和方便加工的特点,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服装结构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结构线的设计。服装部件设计也是形成整体造型的重要基础,每一个细节设计既要呼应主题,又要体现画龙点睛的设计之美。

(二)色彩

色彩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其许许多多的混合色组合而成。但通过颜色来表达却离不开红、黄、蓝三原色的调配,这三种颜色独立于其他颜色而存在,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而成,因此被称为“原色”。两种原色进行调和后产生的一种色称为“间色”,例如红加黄调和成橙色,黄和蓝调和成绿色等。两种间色或原色与间色调和又形成复色。对于千变万化的颜色又可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调和而成的各级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级,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级。无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构成。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感觉。织物材料之间不同的色彩配置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不仅具有强烈的性格特征,还能表达出各种情感,经过设计的不同配色能表现出不同的情调。设计一套服装或者一个系列的服装时,要根据穿用场合、季节、习俗、配色规律等条件进行合理用色。选用什么色彩、什么色调、几种色彩搭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和比较,力求体现服装的设计内涵,从而达到不同的设计目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

现代服装色彩更注重人们的时尚审美观。优雅风格偏向中性色调,冷暖对比适中,色彩纯度不高,体现雅致的色彩效果;时尚风格偏重于时尚、流行色调,以及渐变的色调搭配,体现时尚流行色;休闲风格偏向于淡雅、邻近色的组合,体现整体、雅致的色调组合;前卫风格偏向于强对比、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表现,体现个性品位的特殊色彩设计。

(三)面料

面料是服装表层的材料。面料可分为纤维制品、皮革裘皮制品和其他制品三大类别。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点与服装造型、风格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因此要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观和性能的基本知识,如面料的肌理织纹、图案、塑型性、悬垂性以及保暖性等,是做好服装设计的基本前提。

服装面料是服装设计中的物质基础,任何服装都是通过对面料的选用、裁剪、制作等工艺处理,达到穿着、展示的目的。因此,没有服装面料,就无法体现款式的结构与特点,也无法表现色彩的运用与搭配,更无法反映出功能的好坏,以及穿着的效果。总之,没有服装面料,就无法实现服装的穿着。服装面料的种类、结构、性能等,影响着服装的发展。现代服装对面料的质量尤其是外观要求越来越讲究,服装造型设计时不但要合理运用面料的柔软性、悬垂性、保型性等特点,同时要研究织物表面所呈现的各种肌理效果,使服装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提升服装的品质。

三、服装设计师的基础能力

有很多服装设计爱好者都痴迷于设计事业,梦想着成为一名受人拥戴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服装设计师是一种很光鲜的职业,以为服装设计只是在图纸上尽情地发挥,创造一种服装的艺术。这样的想法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他们中许多人缺乏对服装设计这门学科足够的了解,对这项事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还不够了解。即使有些人能在一开始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不继续钻研或是不付出努力,往往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了解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服装设计的表现能力

美术基础与造型能力是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美术基础,才能将设计造型表现能力以绘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在设计制图的过程当中能体会到服装造型中的节奏和韵律之美,从而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美术基础才可以使设计意图得到正确的平面表现。

其实,美术基础只是一种表现设计意图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是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画一手漂亮的时装画固然重要,但是设计意图最终要以实物呈现出来。其实,我们每一次的美术训练过程也是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训练的同时我们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两种能力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所以应该从这个角度认识美术基础的重要性。

(二)时尚的触觉能力

服装是否受到市场的欢迎,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有时尚性和流行性。难以想象观念陈旧、衣着落伍的设计师能做出时尚的作品。当然,要使自己变得时尚不能只靠外表,关键是,要让自己的心拥有强烈的时尚感,要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具现代意识。

1.服装设计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

对于服装的色、型、质的组合变化以及所有与服装有关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社会动态的变化、服装市场的动态、消费群体的审美观及心理倾向都会引起对服装需求的连锁反应,作为设计师要培养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学会从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千变万化的服装形态中适时敏锐地提取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服装各自的特色,理解其独特之处。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对服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2.服装设计师应具备超前意识

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服装超前意识的建立和把握是服装得以在最大范围内被认同的关键。其实,超前意识的建立并不是非常的困难,在流行大潮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多接触世界文化信息,就能较快地理解其意义并逐渐形成超前意识。如果服装作品没有超前感,那么它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超前意识也要调控好尺度,太超前就会使设计作品过于前卫,使得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3.服装设计师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或裁缝,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新。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甚至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灵感。千百年来,正是由于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的精神才给我们留下了服装方面的宝贵财富。

4.服装设计师应具备个性

现代服装的发展已进入到多元化、个性化的阶段,因此,设计师个性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了。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性格上的识别标志。个性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必要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但是,不能盲目地模仿自己认为理想的个性类型。个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的过程。很难说个性有无好坏之分,每种个性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设计作品的个性上。如果设计的服装没有个性,那么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品牌的特色。个性可以顺其自然的发展,必要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

(三)美学修养

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美学修养。如何使自己的设计不仅符合一般的设计原理,而且充满触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需要设计师有很好的美学修养。美学修养可以分为艺术修养和生活修养。当一个设计处于构思和草图阶段时,其工作性质多半属于艺术工作,是用艺术性的形象思维来思考的。对造型和色彩的设计,对材料和细节的处理,都将用艺术的感性的手段来对待。此时,综合性的美学修养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设计淋漓尽致地贯穿于作品中。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精深的艺术见解是良好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设计师若要有好的美学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积极乐观、努力向上、持续稳定、保持创新、随机应变。

服装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服装设计理论及历史。服装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对一些基础技法和技能的掌握,而成功的服装设计师则应具备设计的头脑和敏锐的创作思维,只掌握基础技能、画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都开设有服饰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中外艺术史、设计史、服装史和服饰美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设计思路,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特别是学习中外服装发展史,其源远流长的服饰演变能为我们提供诸多的设计灵感,古埃及风格、古希腊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这些在现代服装大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中西服装发展的历史,理解现代服饰的演变,才能让设计史立足于现代并预测未来。了解中西服装发展史的变化,也会使你更深入地体会中西服饰的差异,使自己明白身为东方的服装设计师应该如何面对西方服饰;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民族风格;如何在世界服饰舞台中赢得一席之地(图1-2)。

图1-2

(图片来源:http://www.haibao.com/)

(四)专业技术能力

1.人体工学的理解能力

20世纪初包豪斯曾经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在服装设计专业更是如此。服装本身就是人体的外部覆盖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设计师只有对人体比例结构有准确、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立体地表达人体之美,这是设计的基础。一个对人体一无所知的人很难真正理解服装结构的内涵,人体工学知识就像是根基,只有把根基打扎实了,之后的结构设计道路才能走得更稳当。

2.结构与工艺的应用能力

服装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设计师通过对结构设计、裁剪技术的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服装造型的要求。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一部分,服装的各种造型其实就是通过裁剪和尺寸的变化来完成的。如果不懂面料、结构、裁剪,那么设计就只是“纸上谈兵”。结构设计、裁剪并不只是服装制板师的事情,只会画图、不懂打板的设计师肯定不是一个完美、成熟的设计师。不懂纸样和结构变化,设计就不会合理,甚至无法实现。缝制是实现服装设计的关键,不懂各种缝制技巧和方法,也会影响对结构设计和裁剪的理解。缝制的方式和效果本身也是设计的一部分,不同的缝制方式能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甚至是特别的肌理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熟知服装行业中的各种加工设备及服装缝制专用机件,对针织、机织的加工工艺了如指掌,才能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得心应手。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服装设计师要具备的首要条件。

3.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无论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的过程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师手中最有效、最快捷的设计表现工具,特别是在一些较正规的服装企业中对服装设计CAD、服装设计CAM等设计、打板、推板软件的运用十分普及,绣花纹样、印花纹样等也是靠计算机来完成。服装设计师要能熟练地运用PHOTOSHOP、COREDRAW和PAINTER等绘图软件,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编辑、修改和绘制你想要的图形,拓宽你的设计表现方式、加快设计速度。

服装设计充满着挑战性和创造性,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事业,没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支撑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功的。初学者往往很容易看到成功者头上的光环,却忽视了光环背后的勤劳和汗水,成功者在成功之前尝到更多的是挫折与失败。因此,初学者必须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以出色的敬业精神,去迎接随时可能面临的困难,不准备充分就仓促上阵,遇到难题便退缩是不取的。只有本着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才能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地去付出,最终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图1-3)。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