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九色鹿系列)
- 付马
- 2823字
- 2020-08-29 03:56:57
从回鹘西迁到西州回鹘政权的建立
唐武宗开成五年(840),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漠北回鹘汗国在内乱、天灾和外敌入侵的多重打击之下土崩瓦解。对于漠北这场大变局,《资治通鉴》记道:“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
馺及掘罗勿,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据汉文史料的记载,回鹘诸部主要向两个方向逃散。靠近牙帐的13部拥立乌介特勤为可汗,南逃至漠南地区,逗留在唐朝边境。到宣宗大中二年(848),这支回鹘政权便彻底破散,余众消散在其他民族之中
。另外15部回鹘人则在国相馺职和庞特勤的率领下向西奔逃。在西迁过程中,一部回鹘人折而进入河西地区;一部分进入西部天山地区,融入当地游牧部族中;其余部众则进入东部天山地区,拥立庞特勤建立政权
。
传世汉文文献大都笼统记载庞特勤所在为安西。而《新唐书·突厥传附突骑施传》则特别记载庞特勤在焉耆城建政一事,不见于《旧唐书》。传文记突骑施黑黄两姓衰微后事作:“大历后,葛逻禄盛,徙居碎叶川,二姓微,至臣役于葛禄,斛瑟罗余部附回鹘。及其破灭,有特庬勒居焉耆城,称叶护,余部保金莎领(岭),众至二十万”。此“特庬勒”即庞特勤之讹误。成书于11世纪的波斯文献《记述的装饰》(Zayn al-Aḫbār)记有托古兹古思(Tuġuzuġuz)开国之主菊儿特勤(Kūr Tigīn)的传说
。发现了这则材料的重要价值。他通过分析该文献的史源指出此节所记应是9世纪后半叶的情况,托古兹古思应指西迁之后的回鹘
。文献提到该国早期的都城作Azal或Aral
,论证此为焉耆,反映的正是庞特勤所部在焉耆建政的事实
。
到大中十年(856)以前,庞特勤已经称可汗,成为当时回鹘各部的共主。在当年二月以前,先后有两批回鹘使者入唐朝请降,均报告庞特勤在安西称可汗之事。唐朝立即采取积极的态度,颁发《议立回鹘可汗诏》,写道:“……近有回鹘来款,朔方帅臣得之,送至阙下。又有回鹘随黠戛斯李兼至,朝廷各令象胥,征其要领,音尘可访,词旨必同,愿复本邦,仍怀化育。皆云庞特勒(勤)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众所悦附,飏宰相以忠事上,誓复龙庭,杂虏等以义向风,颇闻麇至,□(既)契素愿,慰悦良多,俟其归还衙帐,当议特举册命。今遣使臣,且往慰谕。……大中十年二月”。华涛先生敏锐地指出,庞特勤由叶护称可汗的时间可能在大中二年南迁回鹘诸部破散,遏捻可汗不知所向之后
。次年十一月,唐朝正式册封其为怀建可汗,并遣使前往安西地区册封。此事今有传世史料与新出土墓志互证
。
虽然身在焉耆的庞特勤自立为可汗,并受到了唐朝的承认和册封,但他或许并不能完全掌控东部天山地区的各部回鹘势力,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当时西州地区可能就不在庞特勤安西回鹘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上文提到,大中五年(851)随归义军一起入朝的西州回鹘牧守安宁应即原漠北回鹘汗国驻守西州的遗臣,他与归义军使者一起隐瞒了安西庞特勤的存在。
伊州一带的回鹘势力应当也不听从焉耆庞特勤的号令。据英藏敦煌写本S.367《光启元年(886)沙州伊州地志》记伊州“宝应中陷吐蕃,大中四年,张议潮收复,因沙州卌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张议潮在大中二年于沙州崛起,赶走吐蕃势力之后,便向西北夺取伊州。但其在伊州地区的统治并不牢固,仅有少量沙州徙户和当地归降部落驻守。扼守伊州西向通往西州、北庭的门户纳职此时正掌握在一部回鹘人手中。法藏敦煌文书Pelliot chinois.2962《张议潮变文》记载:“敦煌北一千里镇伊州城西有纳职县,其时回鹘及吐浑居住在彼,频来抄劫伊州,俘虏人物,侵夺畜牧,曾无暂安。仆射乃于大中十年六月六日,亲统甲兵,诣彼击逐伐除。不经旬日中间,即至纳职城。贼等不虞汉兵忽到,都无准备之心。我军遂列乌云之镇,四面急攻……回鹘大败……走投入纳职城,把劳(牢)而守”
。大中十年六月,张议潮曾从沙州率军亲征,但仍然没有征服纳职回鹘势力。同年稍后,唐朝奉命赴安西册封庞特勤的持节使者王端章又在“雪山南畔,被背乱回鹘劫夺国信”
。十一年,又“有背叛回鹘五百余帐,首领翟都督等将回鹘百姓已到伊州侧”
。这些背乱(叛)回鹘显然就是盘踞在伊州、纳职一代的回鹘
。上文已经提到,归义军与西州的回鹘首领安宁关系密切,看来伊州纳职一带的回鹘应当不是安宁的手下。而他们又劫夺了唐朝封赏安西回鹘可汗庞特勤的“国信”,显然,他们根本不受庞特勤控制。
虽然西州、伊州一带的回鹘势力早已割据一方,但最终改变东部天山地区历史进程的则是出自北庭的一支回鹘势力。可能在漠北回鹘汗国崩溃之初,北庭当地的回鹘势力就已经割据一方,但后来在名义上接受了安西回鹘庞特勤的领导。《资治通鉴·唐纪》会昌二年(842)条记:十月,“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达靼等五部落’”。不论当时黠戛斯是否真如其所言征服东部天山地区
,这则史料都暗示了当时北庭地区的回鹘势力尚不从属于安西。唐咸通七年(866),北庭地区的回鹘势力在仆固俊的领导下崛起。《资治通鉴唐纪》咸通七年条记:“春,二月,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奏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
。此事件被视为西州回鹘政权建立的标志,并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然而仆固俊崛起初期的情况,传世汉文文献中只记有此一事。后来,在《记述的装饰》中检出“菊儿特勤(Kūr Tigīn)的传说”,将其原型与汉文文献中的仆固俊勘同,指出该传说即仆固俊从北庭起兵后攻灭安西回鹘、统一东部天山地区的反映
。现据马丁内斯(A.Martinez)英译本将此节译出。
至于托古兹古思,其王被称为托古兹古思可汗。从前,托古兹古思可汗曾被称为菊儿特勤,其母出身中原。现在,他有一王兄,兄之母出身阿热(Az,或译:其母出身为自由民)。其兄欲杀他。割其喉后,将其弃于乱葬之地。但菊儿特勤被其乳母救起送往摩尼教徒处,交至“选民”(摩尼僧)手中。他们于是施救,在其伤口用药,直至其好转。后来,他来到托古兹古思可汗的都城Azal(AZL)或Aral(ARL),藏匿其中。他曾数次实施计谋,因此他的消息被传至可汗处。可汗愿与他修好。最后,可汗命他前来朝见。可汗不许〔菊儿特勤〕留在身边,而任命其为五城(Banğkaṯ)之主。其后,菊儿特勤起兵叛乱。他在当地笼络人心,等候时机到来。当他得到托古兹古思可汗出猎的消息,他召集重兵,前去寻找可汗。
两军相遇即开战,菊儿特勤率部战胜可汗的军队。可汗逃往一城堡。菊儿特勤命人以水灌城墙,结果城墙崩塌。随后,他命人宣布赦免降人。现在,城〔中之人〕早因饥饿而士气全无,全部出城请降。他全部获准。托古兹古思可汗留在城中。菊儿特勤派人进城,缢杀之。随后,菊儿特勤登可汗之位。
安部健夫认为,仆固俊是从吐蕃手中夺回西州。据上引“菊儿特勤的传说”指出,汉文史料所记仆固俊夺取西州等城之事反映了东部天山地区回鹘势力之间的斗争;即仆固俊是从安西回鹘手中夺取的西州等城镇
。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即到866年时,西州仍在安宁势力的掌握之中。如此,则仆固俊就是从安宁势力之后夺取了西州
。无论如何,到866年时,西州回鹘已经在东部天山地区崛起,以西州和北庭为中心形成一股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