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无人机应时而起 规矩缺失难腾飞

当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在所谓的创客活动中展示出来时,笔者的第一感受是这和二十多年前小孩子们喜欢的电动遥控飞机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这种“玩具”已经被制造商们赋予了许多以前没有的功能,例如,放个高清摄像头就可以实现高空拍照,挂上一个戒指就可以用来求婚等。

和孔明灯一样,无人机被爱玩的人们玩出了不少坏事。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多起无人机逼停航班事件,一个价格几千元或几百元的无人机导致成千上万人行程受阻,严重影响社会秩序,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可计量,足以显现一个小物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本领,令不少人对此极为反感。被人们当成玩具的无人机,明显被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在开发无人机,这或许会令很多投资者感到疑惑,因为当前似乎已经满天都是无人机了,再开发无人机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无人机在实体产业当中可以替代人工的作用。

无人机的用途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在军用方面包括侦察、探勘,甚至还可以远程投放炸药及执行远程射击,这就要求无人机具备反雷达、反破译、精准远程遥控、精准定位及数据即时反馈等各种尖端技术。

在民用方面,农用无人机可以进行农药喷洒、驱赶鸟类等工作,在影视拍摄中可以实现效果更好的航拍,在物流业当中可以起到搬运物品的作用,在安防工作中可以从更好的角度对各个区域进行监控。无人机在研发、生产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令各产业产品的实用性大大增强。这样的无人机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真的能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能够降低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能够在很多行业中辅助提升工作效率。

但就现阶段情况而言,在中国尚未对无人机做出明确监管和全面管控的时期,笔者认为需要限制无人机的发展,这不是因噎废食,而是因为玩具型无人机目前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大于无人机的贡献,除非大家都很自律,但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极难实现。

对无人机的监管难度非常大,即便政府对无人机进行技术限制,要求在芯片中设定飞行高度和禁飞区域,但很多低端无人机的配置是轻机架、四到八个螺旋桨、一个无线控制器,根本无法设置飞行高度和禁飞区域。更何况还有生产山寨高端无人机的商家,为了吸引用户而将所购置芯片内的“禁令”全部抹掉,让芯片技术难以产生实质的控制效果。

有人提议出台要求企业有牌照才能生产无人机的政策,但由于玩具型无人机制造门槛低,必然会有不少无牌照作坊进行仿冒生产。假如要求操作员考证才能操作无人机,但就当前技术而言,我们很难通过无人机追踪到操作员的位置,难以立刻定位到操作员本人身上。

也就是说,从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法律手段,都很难应对当前的无人机乱象,如今地面有交警,网络有网警,但空中尚未有空警。所以,也只能采用一些耗费财力的方式进行治标不治本的管控工作。

考虑无人机在空中可能具备的危险性,中国需要尽快对无人机进行立法,一方面要提高无人机生产企业的违规成本,对于生产的不合格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必须受到严惩;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实行无人机及其操作员实名制,对未进行实名注册的无人机和操作员同样要严惩。就如同汽车一样,汽车必须备案,驾驶员必须接受培训和考试,违规驾车会被罚款、扣分,严重时有可能被吊销驾照,甚至入刑。

如今很多新生事物的前景和“钱景”都缤纷无限,可是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乱象丛生,曾经时不时爆出跑路新闻的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P2P)在被监管下已经有所稳定。无人机也一样,其可在空中飞行的特殊性质更令其有被立法监管的必要,要知道,放飞气球都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更何况是无人机。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对此立法太过小题大做,但哪天等无人机导致地铁中断,走在路上的人被飞来的无人机撞到脑袋,甚至有人发现有无人机在窗外拍摄自己的家,他们才会意识到无人机的野蛮生长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