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笛声悠扬

赵鑫语现在有着自己的顾虑。

以她个人的感情,如果袁初冬没有考上大学,哪怕是在家务农,她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与他相恋相爱。

但现在的情况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说别的,自从袁初冬到过她家里以后,就有好事的乡亲不停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得知自己是在跟一名大学生谈恋爱,乡亲们便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神色和言论了。

其中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是,赵鑫语这丫头连高中都没上过,初中毕业直接上了职校,就能跟一个将来能吃“公家饭”的大学生恋爱结婚?真是“旱涝保收”啊!

都说人言可畏,刚听到这种议论时,赵鑫语还觉得没什么,可是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人、三个人都这样说,赵鑫语就渐渐有点胡思乱想了。

“是啊,初冬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自己有什么条件能够高攀上他呢?”

“初冬那么帅气,在哪里找不到比自己强的女孩子?”

赵鑫语越往细处想、深处想,就越觉得自己跟袁初冬不般配。

这些都还是其次的,真正对她产生极大影响的,是师傅杨宁康和师母袁小蓉的态度。

事情缘于有一次袁小梅在姑父杨宁康面前说漏了嘴,说初冬哥对鑫语挺有好感的。

杨宁康心里一惊,晚上又把这事告诉了妻子袁小蓉。袁小蓉不太相信侄子袁初冬会与赵鑫语谈恋爱,连忙把侄女袁小梅叫来询问。

其实袁小梅也不知道袁初冬和赵鑫语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只说初冬哥从自己这里拿了鑫语姐的照片。

照片这事一抖露出来,袁小蓉就觉得不对劲了——说不准初冬和鑫语真的是那么回事?

嘀咕之余,当着袁小梅的面,袁小蓉就直接说道:“宁康,我觉得这件事不太合适,等初冬寒假回来,我们跟他说说?”

“那可不行,这种事能够直接找初冬说么?怎么开口?”杨宁康的直观感觉是不妥,但随即又自言自语道:“初冬这小子,考虑事情怎么这么不成熟呢?……”

之后,赵鑫语回了一次阳高,袁小梅便将小姑和姑父的态度隐晦地向她提了一下。

赵鑫语冰雪聪明,听闺蜜袁小梅这么一说,立即就知道了师傅杨宁康和师母袁小蓉的立场与态度。

“哎,有缘无份吧!”赵鑫语沉默不语,当天下午便收拾行李离开了阳高。

女儿心,千千结。

现在的赵鑫语感觉自己与袁初冬是真的不能走到一起了。

以前在阳高实习时,她能够从师傅和师母的言语间看出来,他们对初冬是抱以了极大期望的。这种期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一般无二。

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师傅和师母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提及过初冬,但有些事情的确是不能明说的。

现如今,如果自己不顾一切的与初冬相恋,那么将来自己如何面对师傅和师母?他们会祝福初冬和自己吗?而不被祝福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呢?……

坐在房顶天台。

冬日的夜风透着冰冷的凉意,吹过面庞,吹过鬓角与耳际,吹乱了一头青丝。

赵鑫语手持竹笛,再慢慢将竹笛靠近嘴边。

一曲悠扬的笛音随之在清冷的月光下缓缓流淌,笛声中充满着一种忧伤、一种无奈和一种浓浓的不舍。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一直到临近期末,袁初冬也没有收到赵鑫语的回信。

为此他急得不行,他想不明白亲爱的鑫语到底是怎么了,会不会是生病了?亦或是发生了其他什么意外?要不然怎么可能这么久没有音讯?

“哎,但愿鑫语一切安好吧……”

眼见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袁初冬收拾烦躁的心情,在给赵鑫语去了最后一封信,告诉她自己什么时候放假,大概什么时候到家之后,便将精力完全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为了鑫语,为了将来能顺利找到工作,一定不能补考。

但期末考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这学期,袁初冬的期末考试成绩,居然拿到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

然而,奖学金什么的,此时在袁初冬眼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始终牵挂着赵鑫语。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他便与张玉佩、谢集以及这学期刚进入学校的两位同县老乡等坐上了回家的火车——逢春她们学校这学期期末考试要晚两天,所以没有同行。

至于两位新入校的同县老乡,一位叫高伟,一位是女生王蕊,与袁初冬也都比较熟悉了。

火车到达省城,几人又一同坐车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汽车站,袁初冬是多么希望车站里有鑫语等待的身影啊,可是在下车的地方前后左右寻了一遍,并没有发现意中的人儿。

袁初冬失望的叹了口气,心里猜测:“难道鑫语真的没有收到自己的信件?”

抬头看了看天色,感觉时间还早,约莫是下午两点钟左右。

袁初冬急忙与张玉佩等同乡告别,背上行李,上了一辆去往樟木的汽车——他打算直接去向鑫语父母打听一下情况。

车到樟木,跟上次一样,袁初冬提前几百米下了车,买了一包烟,一个打火机,然后一路走到了赵鑫语父母所开面馆的位置。

烟还是“红梅”牌,打火机他则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提前试过了“火力”。

面馆生意依然兴隆,买面条的人三三两两。

在面馆外稍作整理,袁初冬迎面走进面馆。

“呀,初冬,你放假了?”赵鑫语母亲抬眼看见了袁初冬,一脸的惊喜。

“是的,阿姨好,我们学校刚放假!”袁初冬礼貌的回答道,同时从赵鑫语母亲的惊喜神态中推测,赵鑫语应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有什么“意外”。

“放假就好,放假就好,来,先把包裹放下。”赵鑫语母亲伸手从袁初冬手里接过包裹放在一旁。

袁初冬腾出手来,给赵鑫语父亲递过去一支烟:“叔叔好,请抽烟!”

“好的。”赵鑫语父亲接过烟支,手里早已自己准备好了打火机——这一次袁初冬买的打火机没能派上用场。

袁初冬略觉尴尬,正要开口说话,却听旁边赵鑫语的母亲说道:“初冬,语儿上班去了。上次她回家说,单位年底比较忙,估计要到年前才能回来呐。”

“年前?那岂不是差不多要到过年去了?”袁初冬心里盘算,突然他想起一个问题,于是问道:“阿姨,鑫语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

“语儿上次回家,大概是半月前吧,老头子对不对?”赵鑫语母亲不太确定,转头问赵鑫语父亲。

赵鑫语父亲吸了一口烟,回答道:“半个月多点吧,大概就是这么长时间。”

“哦……”

袁初冬有些茫然了。

按照时间推测,鑫语半月前回了一次家,那么自己给她的生日礼物和信件,她肯定已经收到了,既然收到了,她为什么不给自己回信呢?

对,信件!

自己最近两周给鑫语写的两封信,她半月没有回家,应该还没有收到。

“叔叔,那我给鑫语写的信,她收到了吗?”袁初冬想要再次求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赵鑫语父亲继续吧嗒了一口香烟,不紧不慢的说道:“收到了,不过这里还有两封信,她没回来,所以还没有给她。”

“哦,果然如此!”袁初冬突然觉得自己好委屈。

“为什么?为什么给你写了那么多封信,你一封也不回?你知不知道这段日子我有多么的担心,多么的牵挂,多么的难过?”

“我不停的给你写信,你收到了不回。那我给你写信还有什么意义?”

随即,袁初冬调整情绪,开口道:“叔叔,既然我回来了,那我给鑫语的最后两封信,您能还给我吗?”

“哦?”赵鑫语父亲没想到袁初冬想收回信件,但转念一想,人都回来了,信不信的貌似也没多大关系,便转身进入里屋,取出信件交到袁初冬手里。

袁初冬看着信封上自己的字迹,心中五味杂陈。

“叔叔,阿姨,既然鑫语不在,那我过完年后再来!”说完不等赵鑫语父母挽留,便拿起包裹,转身走出了面馆。

赵鑫语母亲赶紧放下手中的面条,跟着袁初冬走出面馆:“初冬,过完年一定要来呀,到时我给鑫语说好……”

“嗯,阿姨,您回店里忙吧。现在时间还早,我先回家,过完年等鑫语放假在家我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