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完善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材的重要性

武艺*

(注: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摘要: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是对学生的个性塑造和潜能挖掘,肢体语言是影视表演中的重要表演艺术手段,但在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形体训练的教学实践结果与影视表演目标的偏差。本文阐述了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材编写的立意,并结合教材编写经历和教学实践对形体训练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形体训练 影视表演 实训效果

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是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检验,再经实践总结至理论提升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理论和实践永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加强外部肢体训练技能,并逐步达到运用肢体“说话”来表达内心情感的程度;另一方面要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编排创作能力,引导他们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因此,探索既能够促进影视表演专业训练要求,又符合现代艺术市场需求的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育合格人才

影视表演专业形体教材建设起步较晚,其内容受传统的舞蹈教材及戏剧形体教材影响较大。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教材建设中,要结合学生基础条件,突出专业教育特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要走“学习结合实践,实践促进学习”之路,在教材的细分化、动态化、个性化、新颖性上寻求创新,增强教材的吸引力。

影视表演形体教材的应用与人才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对于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重点加强其适应社会文化市场的能力,形体课教材内容及实践要“去舞台化”,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强,同时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培养属性和训练重点。通过系统提炼和整合有表演专业特色的舞蹈形体、戏曲形体、武术形体,并有机结合于表演形体创作,形成具有学院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以社会需求指导教学的形体教育内容。

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与行业要求同步,加强形体训练与影视表演的有机联系,注重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形体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形体训练为提高影视表演专业技能服务的思想。

教材须紧扣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及符合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以总结调研反馈为依托,完善教材内容

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内容应以实用为目的,以指导实践为原则,以掌握技能、强化应用为重点,以提高能力、创新思维为导向,把理论学习、训练实践和技能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提高的过程。事实上,表演类相关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着具有本校特色的实用、系统的表演专业形体教学内容和形式。

笔者通过对十多年舞蹈教育及表演专业形体教育实践的总结,并对六届影视表演专业的从事影视表演的毕业生进行访谈,以收集整理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教材素材,再结合教学经验及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反馈建议,结合舞蹈形体、武术戏曲形体、肢体语言训练、风格性舞蹈训练这四条主线来进行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材编写。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教材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生形体表现力、感受力和创作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充实教学手段

笔者编著的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教材的主要特色是肢体表达情感的动作练习,即肢体语言练习。通过即兴音乐感受练习、双人交流练习、有意识的肢体语言创作练习等独创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运用、组织动作语言的能力,进而丰富表演手段和技能。

教材从舞蹈基本功训练、技能技巧训练(包括毯子功、舞台技能、持械训练)、肢体语言训练、风格舞蹈训练这四个方面入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深入实施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教材对影视表演形体训练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比较创新,丰富了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形式,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复习课程也具有很好的帮助。而且,对影视表演形体训练的教学光盘寥寥无几的文化市场是一个有益补充。

教材着眼于形体教材的应用与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之处在于通过形体训练达到促进和提高表演能力的目的,加强适应社会文化市场的能力,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强,同时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培养属性和训练重点,适合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以强化实训内容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演员的素质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打造实用型人才是关键,其要点为:掌握技能、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创新思维。

通过形体训练,引导、启发学生寻找和感受肢体的可动性,开发对动作的认知与创造力,从单纯地寻找动作发展到富于情感的形体动作,更趋于内心的表演,从而用动作创造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心理,增强感受力、想象力。

综上所述,在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教材内容设置上,一定要本着形体训练服务于提高表演技能这一原则,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提高影视表演水平而设置,要突出专业教育特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

形体训练教材需要系统提炼和整合有表演专业特色的舞蹈形体、戏曲形体、武术形体,并有机结合于社会表演形体实践,以社会需求指导形体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驾驭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形体训练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形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理解形体运动规律,掌握形体技能技巧,丰富外在表现力,增强形体的可塑性,为在舞台、银屏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