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多了个媳妇

见李三和石敢当同意跟他们结伴而行,那被救中年人顿时喜出望外,诚惶诚恐上了车,让马车夫调转马头跟上石敢当和李三,一行人很快走出小道,上了一条官道。到了大道上,石敢当回头告诉马车夫:“现在我们走的已经是大道了,前面不远就是三河县,还是比较安全的,你们好自为之吧。”

车上坐着的那个中年男人和那两个女人,经过刚才那一场惊吓,此时已经恹恹欲睡,分不清东西南北,所以,李三和石敢当也就没再惊动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视一下,转瞬消失在暗夜之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到了田盘山。

到山上后,李三买了香火贡品到师父云海法师的塔陵前祭拜,跪伏在地先磕三个响头,点上香,摆好贡品。然后闭上眼双手合十,心中默默地把自己这几年的酸甜苦辣,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向师父倾诉。倾诉完,再磕三个响头,这才起身到禅房与大师叔石敢当拜别。

石敢当原本想护送李三到他家中,但转念一想,小鸟总有自己单飞的那一天,况且经过一次次的磨难,今天的李三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崽子了。于是,打个哈欠躺在云海师父的禅床上,冲李三挥挥手,叮嘱一声:“路上小心,有事儿就到山上找我。”

言罢,兀自面向墙壁打起了很响的呼噜。

李三看着石敢当,默默地冲着那背影抱拳作揖,嘴里叨咕一声:“大师叔多保重,李三走了,改天再来看你老。”

说完,转身走出禅房。

下了山,李三马不停蹄一路向南直奔老家程家庄。

然而,进了村子他已经认不出哪个门口是自己的家了,当街出来进去的人他也不敢认谁是谁。又不好开口打听,只能凭着印象找自己那熟悉的地方。正徘徊着,就见从一个破柴门里蹒跚着走出来一个弯腰驼背的白发老太太,站在对面手搭凉棚直瞪瞪地就对着他看,李三大步走过去。到跟前,老太太一把拽住他,颤抖着声音问:“三头,你是不是我那三头哇?”

李三也认出了奶奶,立刻抱住老太太大声呼唤:“奶奶,奶奶!我是三头,我是你孙子李芬呐!”

“哎呀妈呀,你真是李芬,是我那宝贝孙子李芬么?”

李三使劲点点头。老太太一边撩起衣襟擦眼泪,一边仰脸看着李三,一双手哆哆嗦嗦的在他身上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这时,街坊四邻听说李三回来了,纷纷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儿,一帮人簇拥着他走进他家那破败的小院。李三父亲这时候已经到地里干活去了,母亲正在院子里忙乎着喂猪喂鸡,听见当街有人说‘李芬回来了’,立刻就慌了神儿,手里端着鸡食盆子就迎了出来。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鸡食盆子都忘了扔就跑过来抓住李三的手,一叠声地问:“三儿,我的儿,是你,真的是你么?”

“是我呀,妈。我回来了。”

李三顺手接过母亲手里的鸡食盆子,扔到一边儿,然后一手拉住母亲,一手搀着奶奶进了屋。邻居们见他们一家团聚,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儿,哪还顾得上搭理外人啊?遂知趣儿地各自散去。

进了屋,娘仨坐在炕上,奶奶拽着孙子就开始唠叨他离开家门以后,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儿,问他这么多年都到哪儿去了,怎么活过来的,是不是吃了不少苦头;母亲则抓紧时间告诉儿子,他走后这几年先是爷爷过世了,接着俩姐姐也都出门子了,奶奶想孙子身体不好老闹病,就你爸一个人里里外外操持着。这下好了,你回来了,也成一家子人家了。

娘儿三个正说得热闹,外面筲门一响,李三抬头一看,认出是父亲扛着锄头回来了。立刻下炕迎了出去,先喊一声:“爸。”

刚想说啥,这才看到父亲身后还跟着一个挽着发髻的年轻女子呢,以为是姐姐,可模样又不像,而且刚才母亲已经告诉他两个姐姐都出嫁了。正狐疑着呢,母亲也出来了。更让他费解的是那女子见到母亲,竟甜甜地叫了一声:“妈。”

李三一听更糊涂了,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他父亲见状,走过来拉着那女子跟他介绍:“三儿啊,这是家里给你娶的媳妇儿,是咱村老盛家的闺女,嫁到咱们家都快两年了。这两年呐,咱们这个家可多亏了人家啦。”

说着话摘下头上的破草帽,招呼那女子:“闺女呀,先进屋洗把脸歇会儿,有啥话呀咱吃完饭再细细致致慢慢说吧。”

女子答应一声,听话地到厢房屋洗脸去了。

李三却仍然愣在原地,懵懵懂懂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这突然间多了个媳妇儿让他非常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