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妈带着李三,骑着小毛驴一路颠簸,走了将近一天,傍晚时分才来到田盘山脚下。
天渐渐地黑了。四周除了山还是山。一阵微风掠过,山上的松柏树林波涛澎湃,发出飒飒声响,再加上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狼嚎,使本来就人烟稀少的山野越发地阴森瘆人。
骑在驴背上的李三妈,小心地拽着驴缰绳,把儿子搂得紧紧地,生怕他有半点闪失。那驴子似乎也挺害怕,步子迈的是越来越慢,两只大耳朵直棱着,脖颈上的鬃毛时不时地就竖起来,让那骑驴的母子俩心惊胆战。
摸黑走了一段山路,隐隐约约地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山坳中现出一点灯火,还能听到一下一下敲木鱼的声音。李三妈心中一阵欢喜,这有了木鱼声就证明离寺庙不远了,因为平常人家是不会敲那个的。这么想着,李三妈拽紧驴缰绳,‘啪’地拍了一下驴屁股催促驴子快走。听到响动看到近处的灯火,那驴子也欢实起来,翻蹄亮掌走得飞快。小李三更是兴奋,指着那亮光大声告诉妈妈说:“妈,到了,到了。”
李三妈疲惫地说:“到了好,咱娘儿俩总算有落脚之地了。”
娘儿俩说着话儿,转眼就来到了那有灯光的地方。李三妈跳下驴背,把儿子抱下来,牵着他的小手走到近前。
那是一座不大的寺院。
小小的门楼,破败的院墙。门楣上隐隐约约有什么什么庵三个字,门框上还贴有对联。门口有棵老柳树,长长的枝条耷拉到地面,紧闭的木门里透出一线灯光。
李三抬头仔细看着门楣上的匾额,见不是天成寺,李三就有点泄气,小嘴咕嘟着一言不发。
总算看到人家了,李三妈则长出一口气,把驴拴在柳树下,又随手从附近山道旁采几把青草扔到驴嘴旁,这才领着儿子快步来到门前。
借着屋里透出来的光亮,隔着门缝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三十岁上下年轻秀气的尼姑,正端坐在蒲团上,一手捻着念珠,一手敲着木鱼,合着眼叽里咕噜念诵着听不出句子的经文。母亲拉紧儿子,凝神静气听了一会儿,这才举起手轻轻叩动门扉。
听到敲门声,里面的木鱼声立刻停了下来,接着是一声紧张喝问:“谁呀?”
李三妈赶紧答话:“师父,我们是来山上找人走亲戚的,路过这里。”
对方听见答话的是个女人,声音随即放松下来:“哦,小栅栏快去开门。”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蹦跳着过来开门。跟在孩子身后的年轻尼姑见到门口瑟缩着的母子俩,赶紧让进庵里。关门时四处一看,见柳树下还拴着一头毛驴,遂轻声嘱咐道:“这位女施主,把你的毛驴也牵进来吧,这里夜间可是常有狼来袭击牲口的呢。”
李三妈见尼姑这么细心,心下一阵感动,小声答应道:“是吗?那就多谢师父了。”
李三妈说着话儿,转身到树下解了驴缰绳,把驴牵进院子,拴在墙根儿下一截树桩子上。然后,拉着儿子怯生生跟在尼姑身后,极小心地迈步走进香烟缭绕的佛堂大殿,那个叫小栅栏的小男孩则蹦跳着跑进了后院。
大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李三妈只认出中间那一尊是观世音菩萨。她虽然是小门小户的寻常女子,平日里从来没进过大庙,上过香。但村里每年过庙会的时候,常听老一辈人们讲过进庙拜佛的礼数。此番见了佛像,不管三七二十一,万分虔诚地匍匐在地先来个三拜九叩,然后闭目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在菩萨面前许下心愿: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躲过劫难;求菩萨保佑儿子顺利找到师父。
拜过菩萨,李三妈这才冲那年轻尼姑羞赧地一笑,红着脸慢声细语地说:“真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来打搅师父。请问此地可是田盘山天成寺么?”
那尼姑见李三妈那一副拘谨的样子,又被她这么一问。先就‘噗嗤’笑出了声儿:“阿弥陀佛,女施主。这里是田盘山不假,可你们母子要找的天成寺离这儿还有十几里路呢。你们母子俩先在我这庵里歇息一宿吧,等天亮后一直上山,看见一座高塔就是天成寺了。”
尼姑一边说着话儿一边端了灯盏头前带路,把母子俩领到大殿后头的一间小禅房前,顺手推开虚掩的木门,说:“施主请。俺这庵里吃住都简陋,看你们娘儿俩风尘仆仆的,还没吃饭呢吧?到这里就别见外,等会儿我给你们母子送些斋饭过来。”
“多谢师父招待,给您添麻烦啦。”
李三妈感激地看着尼姑连声道谢。
年轻尼姑又是微微一笑:“呵呵,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们母子投宿本庵,这就是缘分啊。”
“是啊是啊。师父真是活菩萨呀。”
李三妈由衷地感叹。
那尼姑把手里的灯盏放在窗台上,转身出了禅房。不一会儿,就端来一个托盘,里面有一大钵盂稀饭,一小碟咸菜,还有两个高粱面窝头。
李三妈接过托盘,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母子俩出门时也是忒仓促。连大姨早就准备好的干粮都没带,着急麻慌光顾赶路了。此时见了饭菜,小李三早就忍不住,抓起一个窝头,三口两口就吞咽下肚,连咸菜都顾不上吃。年轻尼姑用那双秀气的大眼睛怜爱地看着他,轻轻说一句:“这孩子,慢点吃别噎着,不够吃我再给你做。”
这话说得李三妈怪不好意思。等尼姑走后,她这才从钵盂里舀出一小碗稀饭,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眨眼功夫,李三那第二个窝头也只剩下一小块儿了。见母亲只是小口喝稀饭,遂把剩下的那小块窝头举到妈妈面前,不好意思地推让:“妈。您老也吃点干的吧。”
李三妈摆摆手,笑着说:“好儿子,妈还不忒饿呢,你都吃了吧,吃饱了不想家。”
“哎。”
李三答应着,把剩下那小块窝头整个儿填进嘴里,鼓着腮帮子大口大口地嚼,噎得直伸脖儿。
李三妈见状赶紧放下饭碗,拍着他的后背嗔怪道:“你这孩子,咋跟八辈子没吃过饭似的,看噎着了吧?嘁。”
李三不言语。使劲一伸脖儿把嘴里的窝头咽利落,然后冲母亲一伸舌头,扮个鬼脸儿,随手端起母亲喝了一半儿的稀饭,呼噜呼噜喝了个底儿朝上。放下碗,小手拍拍肚皮:“妈,我吃饱了,不想家了。”
“吃饱了好,吃饱了睡觉去吧,明天起早儿咱还得赶路进山呢。”
“哎。”
李三答应着,一骨碌躺倒那木板搭成的小床上,不一会儿就想起了均匀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