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孕症分型论治体会

笔者自1985年至1994年,临床辨证治疗不孕症44例。其中年龄最大者37岁,最小者23岁;原发不孕症42例,继发不孕症2例;病程最长者婚后17年,最短者婚后3年;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属正常范围,性生活正常。妇科检查:幼稚型子宫5例,宫颈上唇肿块1例,双侧输卵管不通11例,双侧输卵管狭窄2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功能性出血3例,月经36个月1至6例,未明确诊断者12例。治疗结果:39例怀孕并正常分娩健康婴儿;2例怀孕后,其中1例早孕死胎,1例中孕死胎;3例无效。现将辨证论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肝肾阴虚型

此型多见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种子之道,贵在养精血,精血匮乏,故而不孕。症见头昏耳鸣,目花,腰痛骶痛,筋脉拘急,四肢麻木,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经色鲜红,舌少苔,脉象弦细而数。治宜滋养肝肾。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桑寄生、枸杞子、川续断、当归、白芍等。心悸者,酌加五味子;四肢麻木者,加川牛膝、木瓜;虚热者,加黄柏、知母。

例1 叶某,37岁。1988年5月2日就诊。患者20岁结婚,17年未孕,形体消瘦,头昏,耳鸣,腰痛骶痛,潮热盗汗,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舌红苔少,脉象弦细而数。经妇科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此属肝肾阴虚,虚火内生。治当滋阴清热,调补冲任。处方:

生地黄15g 山萸肉15g 川续断10g 黄柏10g

山药15g 桑寄生10g 当归10g 败酱草20g

枸杞子15g

隔日1剂,服药3个月。1989年元月3日,停经两月余,查尿妊娠试验(+)。同年8月,正常分娩一健康女婴。

(二)脾肾阳虚型

此型多见于幼稚型子宫患者。女子体阴而用阳,脾肾阳虚,气化失常,精气不足,则冲任虚寒,胞脉失之濡养,故而不孕。症见眼睑浮肿,腰骶冷痛,四肢不温,少腹冷痛,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经色淡红,带下清稀,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象沉细。治宜温肾扶脾。药用:附子、肉桂、菟丝子、巴戟天、熟地黄、山药、白术、茯苓、芡实等。偏于肾阳虚者,加仙茅、鹿角胶;偏脾阳虚者,加党参、陈皮等。月经过多者,加炒地榆;月经过少者,加王不留行、川牛膝、甲珠。

例2 芮某,28岁。1988年4月3日就诊。患者婚后4年未孕,妇科检查诊断为幼稚性子宫。月经后期,常常2~3个月一潮,经量少,经色淡,带下清稀,伴有纳差便溏,四肢不温,腰膝冷痛,少腹发凉,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为脾肾阳虚,冲任虚寒。治宜补脾肾,温冲任。处方:

熟地黄15g 山药15g 仙茅10g 茯苓10g

菟丝子15g 王不留行15g 淫羊藿10g 川牛膝10g

附片10g 炒白术10g 肉桂5g

鹿角胶15g(另烊)

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隔日1剂,连服12天。待第2个月月经干净后,再服6剂,共12天。第3个月月经干净后,再服6剂。1988年12月20日复诊,停经两个月,查尿妊娠试验(+)。1989年7月,分娩一健康女婴。

(三)肝郁气滞型

此型多见于输卵管不通、输卵管狭窄等患者。忧思郁怒,疏泄失常,致而肝郁气滞,终致气滞血瘀,胞脉受阻,阴阳不能媾合,故而不孕。症见:面色青暗,胸胁胀满,心烦多怒,经前乳房胀痛,或性情抑郁,时有叹息,四肢麻木,少腹胀痛,经色紫暗有块或闭经,唇舌紫暗,脉沉涩。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药用:当归、枳壳、白芍、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子、瓜蒌皮、丹皮等。肝郁血瘀者,加丹参、甲珠、王不留行、桃仁、红花等;肝郁肾虚者,加川牛膝、川续断、桑寄生;肝郁脾虚者,加山药、茯苓、陈皮;输卵管不通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等。

例3 洪某,26岁。1990年12月5日就诊。患者结婚3年未孕,每次性交后,即见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宫颈上唇约鸽蛋大小一质硬肿块(考虑息肉)直接压迫宫颈口,诊断为阻塞性不孕症。刻下:唇口紫暗,心烦易怒,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经行乳房胀痛,舌质边尖红,苔薄微黄。脉象弦涩。此为肝郁气滞,瘀阻胞络。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化瘀软坚。处方:

当归10g 丹皮10g 甲珠10g 桃仁15g

赤芍10g 延胡索10g 丹参15g 牡蛎15g

柴胡10g 红花10g 川牛膝15g 枳壳12g

郁金10g

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隔日1剂,共服12剂,待下个月月经干净后再继续服12剂,连服3个月。1991年10月15日妇科检查示:原宫颈上唇肿块缩小至原来之1/3大小。同年5月,停经50天,复查尿妊娠试验(+)。1992年7月,剖宫(因考虑宫颈上唇肿块病史)分娩一健康男婴。

(四)脾血虚型

此型多为临床上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多数表现为贫血症状。女子受孕,以血为本,又以血为用。脾血虚,则胞脉失之濡养。另则血少不足以摄精,故而不孕。症见:头昏,目花,心悸,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四肢麻木,倦怠乏力,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治宜健脾、滋阴、养血。药用:当归、白芍、白术、山药、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茯苓等。月经量少或闭经者,加人参、阿胶等。四肢麻木者,加木瓜、阿胶等。

例4潘某,26岁。1989年3月12日就诊。患者结婚3年未孕。症见:面色萎黄,头昏,目眩,失眠,健忘,纳差,倦怠。月经后期,常常2~3个月一潮,经量少,经色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此乃脾血亏虚,胞脉失之濡养,血少不能摄精。治宜健脾、滋阴、养血。处方:

当归10g 山药15g 枸杞子15g 党参15g

白芍10g 熟地黄15g 女贞子15g 阿胶15g

茯苓10g

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隔日1剂,连服3个月(月经期停服),共服45剂。1989年8月25日复诊,停经两个月,查尿妊娠试验(+)。1990年3月,正常分娩一健康女婴。

(五)痰湿阻络型

此型多为临床上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脾气虚衰,运化失常,则水谷代谢障碍;水湿凝聚而为痰湿内郁,痰湿阻络,气血失畅,阴阳失调,故而不孕。症见:面色虚浮,形体肥胖,胸闷痰多,头昏心悸,头重如裹,食欲不振,神疲嗜睡,四肢乏力,腹胀便溏,月经量少,舌质胖嫩,舌苔滑腻,脉象沉滑。治宜健脾化湿,化痰通络。药用:苍术、山药、法半夏、陈皮、厚朴、茯苓、白术等。胸闷加瓜蒌皮;输卵管不通或子宫内膜增厚者,加通草、三棱、莪术、丹参等。

例5 沈某,27岁。1989年3月2日就诊。患者为继发性不孕症,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症,经刮宫后怀孕一胎(死胎),其后又再刮宫一次,未再怀孕。症见:面色白,形体肥胖,头昏心悸,神疲嗜睡,纳差,便溏,月经量少,带下色白量多,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舌苔滑腻,脉沉滑。此为湿痰内生,胞脉受阻。治宜健脾化湿,化痰通络。处方:

炒苍术10g 炒白术10g 莪术10g 川牛膝15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枳壳15g 怀山药15g

陈皮10g 三棱10g 丹参15g 甘草5g

厚朴10g

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隔日1剂,共服6剂。后月经未至,查尿妊娠试验(+)。1990年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婴。

(六)体会

女子不孕,一是肾气损伤,阴精不化,膏脂不生,阴阳失衡而致不孕;二是脾不健运,气血不能化生,胞脉失之濡养,以及水液代谢失常,痰湿阻碍气机而不孕;三是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滞血瘀,胞脉失畅而不孕。因此,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息息相关。如一脏功能失常,都会影响孕育。一般来说,属肝肾阴虚者,应补阴养血以助胞胎之孕育;属子宫发育不良者,多因冲任虚寒,子宫发育迟缓,应使用温补法助其发育正常;属双侧输卵管不通等阻塞性不孕症者,多为气滞血瘀,气机失畅,瘀阻胞络,以致阴阳不能媾合,当采用化瘀通络法,促其通畅;属于脾虚而致痰湿壅滞血络者,当健脾化湿通络;至于生化之源不足,以致精血不能充养胞胎者,当采用益气补脾、助脾健运法治疗。因此,抓住肝、脾、肾三脏,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畅气血,平衡阴阳,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