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读《花间》《尊前集》①,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②。读《草堂诗余》,令人回想韦縠《才调集》③。读朱竹垞《词综》④,张皋文、董子远《词选》⑤,令人回想沈德潜《三朝诗别裁集》⑥。
注释
①《尊前集》:词集,收录唐五代词作,编者佚名。
②徐陵《玉台新咏》: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剡(今山东剡城)人,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徐陵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博涉经史,有口才。其诗为齐、梁宫体诗的代表,被称为“徐庾体”(徐指徐陵和其父徐摛,庾指庾肩吾、庾信父子)。《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所收诗歌多为宫体艳情诗。
③韦縠《才调集》:韦縠,生卒年、字号及籍贯不详,曾在后蜀任监察御史,迁尚书,五代前蜀文学家。《才调集》是韦縠所编唐代诗歌总集,偏重于男女情爱。
④《词综》:清代朱彝尊选编、汪森增补的一部词集。选录唐、宋、元词六百余家,两千两百五十多首。朱彝尊作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推尊姜夔为词家正宗,以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为羽翼。
⑤张皋文:清代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字皋文,编有《词选》,选录唐、五代、宋四十四家词一百十六首。董子远:董毅,字子远,清代词人,张惠言的外孙,继张惠言的《词选》编成《续词选》。
⑥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苏州)人。诗歌上倡导“格调说”。《三朝诗别裁集》由沈德潜编选,指《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和《清诗别裁集》,在当时影响很大。
译文
读《花间》《尊前集》,会令人回想起徐陵的《玉台新咏》。读《草堂诗余》,会令人回想起韦縠的《才调集》。读朱彝尊的《词综》,张惠言、董毅的《词选》,会令人回想起沈德潜的《三朝诗别裁集》。
赏析
《花间集》和《尊前集》是文人贵族供宴席歌唱的词集,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读《花间集》和《尊前集》的词,自然就会想到徐陵的《玉台新咏》。近人考证,《玉台新咏》是徐陵专为梁元帝萧绎的徐妃排忧遣闷而编。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花间集》《尊前集》与《玉台新咏》的风格相同。因此王国维把这三本词集相提并论。
《才调集》是五代后蜀人韦縠编选的唐代诗歌集,韦縠选取的标准是“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即要求高尚的情韵格调和艳丽的词采才华,选材上偏重于男女情爱。《草堂诗余》由南宋何士信编纂,选录的作品主要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四家最多。王国维在这里把这两本选集相提并论,在于两本选集都注重作品的格调和才华。
《词综》由浙西词派创始者朱彝尊编、汪森增补,选录唐、五代、宋、金、元诸家词,推尊姜夔为词家正宗,此编“以醇雅为宗”,却只字不提苏、辛词派。《词选》是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编选的一部词集,他的外孙董毅又续其作;张惠言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不过他强调的“比兴寄托”有片面性,如穿凿附会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沈德潜在《三朝诗别裁集》中鼓吹儒家传统“诗教”,提倡写诗要有益于统治秩序,要合于“温柔敦厚”的标准。《词综》和《续词选》都以南宋为宗,强调“醇雅”,与《三朝诗别裁集》中强调的“温柔敦厚”颇为相似,都利于王朝的统治,歌颂太平。因此王国维把三者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