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21世纪以来,网络文娱(文艺)审美蓬勃发展,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书着力于文本细读,对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网络写手骷髅精灵、天蚕土豆、高楼大厦、飞天、月关、风御九秋、狼小京、书屋老妖等的三十多部代表性作品和新近涌现的网络剧、微动漫、网络文娱节目、网络创意文本、网络游戏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透视和解读,力求大处落墨,细处着眼,呈现新世纪网络文娱审美发展的整体概文化事业21.6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本书重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主要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文化价值以及产业价值。全书从实际案例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分别探讨了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具体实践,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健康传承提供参考。文化事业16万字3.1万人气
- 免费《中国文化与大学生成长》尝试以“中国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作为核心概念,深入探讨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对当今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青年学生的长成所能发挥的影响和力量。文化事业22.8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本书分为上下册,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六个专题,共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间正式发表的63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讲话发表以来的阶段性研究阐释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发表的相关学术理论文章收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之中。文化事业71.5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全所范围内组织编写了“新时代文化使命与文学研究”文集。内容主要从文学研究角度,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等进行理论阐发。此文集的编写和出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扩大宣传和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学研究;二是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基础文化事业32.3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跨文化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它展示了主体间性的思维转向。与传统传播学追求同质化的传播效果不同,跨文化传播指向的是异质融合的传播效果,也就是差异中的进行文化意义。本书讨论了主体间性问题。把“我与他”的主客体思维转换为“我与你”的主体间性思维。任何传播中的意义不是在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和主体之间形成的。进一步将主体间性转换为文化间性,认为形成文化的互惠结构,提高个体超越自身和与其他文化互动的文化事业22.4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迎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从院党组和院内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关于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成果中,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和笔谈文章,汇编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文集分为上下册,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事业41.9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本书首先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强国战略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两国的世界双遗产申报及本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历程,进而明晰其各自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其次,分别走近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考察中日两国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所提炼出的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中国经验”“中国路径”“日本方案”“日本模式”等保护与利用的好做法、新思路,进而总结和提升中日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所开创的成功典范,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事业15.6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2017年是北京八家名人故居联盟携手走过第十七年,也是八家名人故居活动第二个十五年计划的第二年。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文化名人的思想情怀和历史功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成为联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书以2017年八家名人故居国内外巡展的主题为基础,进行理论思考。本书还介绍了八家名人故居在2017年的所做、所感、所思,从而为八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积文化事业11.4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本书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研判上海文化发展的整体方位与发展趋势,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能级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全书总报告”“重点关注”和“比较借鉴”三个部分,“总报告”不仅提出以上海“三大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融合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文化新形态,也指出“三大文化”融合发展为底蕴的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示文化事业19.4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描绘出新时期乡村知识分子、乡村文化建设及二者关系的三张文华“图谱”。主张充实以乡村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动内涵,让“孵文化”成为联结农民群众“种文化”和政府部门“送文化”的枢纽。倡导在重视农耕文化传统和发辉自然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乡村建设理念。文化事业18.9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本书以八位文化名人代表作的赏析介绍为切入点,提炼八位名人的经典作品和馆藏精品文物,并且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解读。本书稿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八位文化名人的最新文化解读;第二部分是对八位文化名人的代表作进行全新的阐释,解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第三部分是介绍八家名人故居馆藏的经典文物,追溯其来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事业12.3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本书以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民族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在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本着“问题导向”,通过对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的内涵与结构、政府服务供给的价值目标与体系模式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梳理和架构符合民族文化特点与农牧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主要内容包括:青海藏区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与公共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性;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的特质与功能,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表文化事业13.5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语境使当代互联网文化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消费社会为当代青年媒介实践的勃兴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动,也深刻改写了其自身形象的表征方式。图像符号、青年亚文化、城市空间等要素改变了青年群体的文化身份取向,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些许困扰。本书关注在技术与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以大学生为主的新一代青年与新媒介社会的互动与融入。深入透视在这个现实与虚拟共存的时代里,青年群体是如何实现身份表征的想象与文化事业15.5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文化事业30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本书汇聚上一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囊括了新空间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单位机构重组、融合发展等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新近热点,也凸显了高质量博物馆群建设、延时服务、数字化建设等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成就,以期为上海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智文化事业15.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文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发展新常态(2015)》内容简介: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发展新常态(2015)》阐述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及要求,结合分析深圳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经验,探讨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及对策。全书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为中心,从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26.3万字2.3万人气
跳转至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