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两党聚齐泉州城承辉蛇岛再求生
华音当夜收拾好行装,留了一封书信给叔叔婶婶,趁卯时天刚刚亮悄悄地下山,倒了山脚下横穿大路,径直而行,对面一条小路直通戴云山里,再走二十里路就是白云庵,是闽中第二大佛教丛林,规模仅次于南少林,当家住持超凡师太就是她的传艺恩师,也是少林方丈了空大师的师妹,三十六路如来神掌及七十二路紫竹剑法享誉江湖。姑娘正要跨越大路,见对面一人疾走如飞,身形极似高承辉,走进一看吓了一跳,来人全身芭蕉叶缠身,血迹斑斑,肤色通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说他是一个在逃的杀人犯还差不多,哪像心上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不及多虑匆匆赶路,岂不知这一错过,再图聚首就要两月以后了!辰时末赶到白云庵,女尼引路到禅房见了当家师太,姑娘给师傅磕头,然后抱住大哭不止,师太心疼:“音儿受了什麽委屈,说出来为师与你做主便了!”华音便把受菊花党掳掠、遇高承辉搭救、同居一室拔毒疗伤、千里迢迢送回清源山、发现父亲遇害破绽和尸体藏聂之所,最后遭母亲无理赶走,一一说了。师太点头说道:“齐鲁多豪杰名不虚传,音儿若嫁得此人也不虚此生,你母从小惯养长大,缺少母爱太过任性,处事有悖常理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回你家外祖见了高少侠肯不肯援手,不然……”姑娘不解,师太又说:“音儿路上有没有见到一个芭蕉叶遮身红脸之人?”“见到的!怪人朝我看了又看,目送我远走才离开。”“这就是了,他定是高少侠无疑!”便把清晨戴云山中所见告诉她。姑娘懊悔不已,错过相见的机会,追问后事如何,师太再说:“我荐他去少林寺求救,方丈师兄慈悲为怀,定会救他,以他的身手,大破十八铜人阵散功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再上霍童山求你外祖赐他灵丹就未必成功,如此一来他只有一年的寿命了!”姑娘大惊道:“倘若他有不测,徒儿绝不苟活在世,生不能齐眉阴间伴他一生便了!”师太笑道:“傻丫头,哪有阴间做夫妻的!还是阳间努力吧,你速去见你外祖,赶在他之前到达霍童山,或许看在你的份上能有转机。”“徒儿遵命!”不及用斋饭,揣了一份乾粮匆匆上路。
两个叔叔见了华音留下的信件,信中所说她离家出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高承辉,问明父亲死因,替父报仇,这个家也不要了,望叔叔婶婶保重,只字不提其母。兄弟二人勃然大怒,好端端的家被霍氏女搞得支离破碎、家破人亡,原本霍氏就是一个河东吼,专横跋扈,夫妻不睦,以至长兄死得不明不白。于是请出祖宗牌位,按家规当场休了她,赶出华家。霍氏女名明珠,自知祸闯大了,不敢撒泼,回房打了一个包裹,无非是几件替换衣裳,丢人现眼地离开华家,回霍童山娘家去了。
霍明珠一路愁眉苦脸、六神无主,以至与承辉面对面都不曾发觉,不然或许还有机会,然而事与愿违。霍氏回到娘家一语不发、心事重重,不似以往回家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老父问起,吞吞吐吐说了个大概。大宋年代,女子被休是奇耻大辱,何况连亲生女儿都不站在她这一边,传到江湖,连叱吒风云一世的霍传功脸都无处放,霍老大一下子坐在虎皮交椅上,半天不语。忽然琴棋书画四大护法来报,说是华音姑娘也上山了,就见姑娘气急败坏的匆匆进来,扶着椅子喘了好一阵气,见过外公、母亲,连忙问道:“启禀外祖,可有一位少侠名叫高承辉的来过没有?”“来是来过了,走了!”“他提起过什麽?”“他,他,他……”大党头无言以对。“还是我来说吧!”琴护法说:“来人叫高承辉,泰山派三弟子,武功高强,我四人联手也不是他对手,中了蛇、甲之毒来求灵丹,党头不允,就下山去了。”“他说些什麽?”“临走时说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剩下一年时间,还有几件大事要办,就气宇轩昂地走了,姑娘为何这等关心呢?”“琴叔有所不知,高少侠是我救命恩人,要不是他路过太姥山,拚死从菊花党歹徒手中救下我,我还不知死得怎样惨,又助我拔毒疗伤,千里送我回家,夜里看出家父死因,请母亲移驾道居查看尸身,不料母亲竟然污蔑人家图谋不轨,赶人家走了,世上有这等恩将仇报之人恐怕也只有姓霍的一家了!”姑娘一番话说得义正严辞、铿锵有力,霍氏父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棋护法说:“姑娘有所不知,事情闹大了,你母亲也被华家休了!”“哎呀呀,母亲,女儿都替你害臊,恩师说的对,你从小缺少母爱,不知亲情为何物,只知道跟随外公成天打打杀杀,没有爱心,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女儿不能跟你们同流合污,道不同不足与谋,外公、母亲保重,孩儿走了!”“慢!既然如此,高少侠为何不说呢?岂不省了许多麻烦?”“外公又错了,君子施恩不图报乃英雄本色!外孙女要寻得高少侠,问明杀父仇人,报了大仇,方为人子。”“我四人愿与小姐一同前往,为姑爷报仇!”琴棋书画四人请愿。霍明珠也有所触动:“爹爹,诸事都因我而起,岂能置之身外,女儿知道错了,愿跟华音同去,以实际行动求得夫家原谅收回休书,不然连累霍家蒙羞,女儿有何面目活在世上!”“很好!女儿也不必自责太深,为父教导无方责任不小,你将这颗灵丹带上,找到少侠请他服下,就说日前老夫一时煳涂,怠慢了他,将功补过,为时不晚。”一行六人下山。
六人分成三拨,琴棋二人在北,书画二人在西,母女二人在南,约定见面地点在泉州。一个月下来找遍整个福建竟然不见踪影,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华音跟他萍水相逢,所知甚少,看看天气渐冷,霍明珠被休之人,夫家不能去,娘家不能归,华音倒有点可怜起母亲来了,只有加紧找到高承辉才能拨开云雾见太阳,母女二人不打算回去,琴棋书画四人也只好舍命陪君子。这天,在泉州刺桐港一家“团圆居”饭店吃饭,好酒好菜叫了不少,怎奈心情不好食之无味、饮之无趣,一边角落里也有一双同病相怜之人,垂头丧气默默无声喝闷酒,姑娘眼尖叫了起来:“这不是二位堂兄麽!怎地也会在这里?”一家人不期在这里聚成一块,华氏二位少爷奉了父亲之命,也在外面寻找高少侠,报大党头仇事大,压倒一切,找不到不要回去,不容置辩。高承辉到底在哪里呢?
承辉霍童山被拒,心想南下福建一旬有余,一事无成,剩下一年的时间里定要干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才不辜负母亲的教导与恩师的栽培,眼下人生地疏举目无亲,还是去找阿纪,助他成家立业,倒是一桩美事,欲是直奔泉州而来。泉州临海,环城通植刺桐树,遂以刺桐港闻名于世。北宋时期,泉州的经济已经十分繁荣,全国丝织中心之一,绫罗绸缎、绢伞绢扇、青白瓷器、生铁铜鼎、铁针铜瓦以及糖、酒、茶叶、桂圆乾、纸张等出口外销商品频繁出入刺桐港;尤其是造船业最是辉煌,能造出远洋大海舶。南宋时期,更是再上一层楼,技术精良,设备齐全,乘航平稳,舟师水手善于识天象、辨水道,指南针导航,海航一直称雄于水上,成为南宋海上交通要地和朝廷重要的经济补给来源。承辉领略了泉州城的盛景,遂到刺桐港口打听海路赴澎湖之行的舟船情况,港口非常繁忙,大小船只无数,分货运与客运,刺桐港到澎湖马公港有太平船局的定期班船,三百六十里水路一昼夜到达,统舱三两纹银客舱十两,第二天一早登船,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霍华二家人均在陆上寻找,自然八辈子也遇不上的。“太平三号”大海舶上船楼就有三层,承辉的客舱在舱面上一层,临水有窗,船驶出港口不远,风浪渐大,窗就得关了。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茫茫东海之中,水连天、天连水,波涛汹涌,比起家乡太湖又有一番超凡入圣的情景,承辉在顶层观景,思潮滚滚,总是自己急于求成,误中蛇甲毒落得只有一年寿命,真是造化弄人,愧对寡母、恩师,还有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华姑娘,不免英雄气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想惊动了邻座的一位先生,先生五十开外,净白脸膛三缕长须,英气勃勃、神采奕奕,端详他一阵:“足下好像貌!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前途无限,不是常人,为何长吁短叹?”“先生谬赞了,想起自身短寿,心中感慨,惊扰先生观景,多有失礼!”说罢长长一揖。“谬哉谬哉,足下哪是短命之相,不过印堂发暗,近日有灾难临头,躲过去便云开日出、前程似锦,无需惆怅的。”“多谢先生夸奖!”说着又是一揖,回舱休息。白天航行无事,晚上起风了,浪头像小山般地打来,夜深了,风力渐强,船身摇摆不能入睡。忽然海上传来断断续续的呼救声,不少人跑到甲板、船楼观望,月色朦胧中只见大船左舷七八丈远外,一艘渔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船身一半已经入水,三个渔民盘在桅杆上,伸手求救,风急浪大,两船无法靠近,眼看渔船就要没顶,承辉疾回客舱取了飞抓,一头系在缆绳上,对准桅杆顶端奋力一抓,抓个正着,众人一齐用力把渔船拽了过来救了难民,承辉正靠在船弦,小半个身子在外解飞抓,突然一阵狂风,一个横浪侧面袭来,船身倾斜,渔船倾翻,承辉猝不及防被抛入海中,客船上一阵喧哗,落水人不见踪影,月色无光,四周一片漆黑,海风凌厉,波浪滚滚,大船也不敢停留,径自走了。
客船天亮准点到达澎湖,检查了承辉所住的船舱,找到一柄宝剑和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里面只有几件替换衣裳及几十辆银子,还有一块腰牌,上写“少掌门高承辉”六个字,带回泉州船局,在码头醒目处张榜寻人,大意就是高英雄仗义救人,不幸落水而亡,寻找家属云云。等到华霍二家得知消息认领遗物时已是十天之后了,姑娘在家属栏里填了“未亡人华音”,正式自认他为夫君。承辉一死青竹党大党头死因无从查找,只得择日落葬,霍明珠休书收回,大小一对寡妇母女相依为命。从此霍夫人性格大改,人前背后都说自己害了女儿。
承辉落水登觉身子哆嗦,十月里的水温已经很低了,忙运功抗寒,手中飞抓链子还在,用力一抓竟然把船体板正,游到船上,再看大船顺风逆水,行走甚快,从小在太湖边长大,水性没有问题,但是海中逆水游泳,无论如何追不上大船的,时下大约是寅时,海上日出早,至多再有一个时辰就能见亮,不能盲目行动要保存体力,好在还有一条半沉船落脚,死死抱住桅杆,任其漂流,苟延残喘。果然飘飘荡荡一个时辰左右,“砰”地一声,船身撞到了什麽,隐隐约约地看清原来是一座荒岛,喜出望外,跳下桅杆,落到岛上,只觉得脚下软绵绵的,似乎踩到什麽东西,随即腿上被叮了一口,换一脚走动又是踩到一堆软物,又遭一口,终于明白脚下是蛇,幸喜不是毒蛇,被咬后丝毫没有中毒的感觉,不敢继续迈步,稍等片刻等天亮再走,一柱香的功夫,天色大亮,这才看清周围全是蛇,承辉识得是一种名叫“蝮蛇”的毒蛇,家乡也有,难得一见,岛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大树小树上成堆成团的盘在一块,有的卷曲在树杈上等待鸟儿落脚,有的盘在石头上晒太阳,有的躺在草上歇息,有的在乾沟里找水,凡是他走近,蝮蛇均退避三舍,咬过他的蛇一会儿就死去,承辉想起琴棋书画四护法说过,他已是百毒不侵,他不怕蛇蛇却怕他了。岛上走了一圈,除了蛇还是蛇,只有迎着太阳的崖边有一片果林,树山上结满了不知名的绛红色果子,拳头大小,树枝上挂着无数蝮蛇,纷纷用蛇舌添果实却不咬它,真是奇哉怪也。折腾了一夜,肚子早就饿了,不管有毒无毒,就以它果腹,尝了一口又香又甜,口感甚好,索性敞开肚子吃了个饱,精神抖擞浑身有使不完得劲儿,不知其名不打紧,既然蛇添果实,就取名叫蛇果(注)吧!走着走着,登觉肚子里一阵绞痛,似要大解,赶紧采了几片树叶花瓣当手纸,蹲在一块石头上解大便,解完顿觉肚子里舒服多了,回头一看,排出的粪便竟然是红色的,其臭无比,擦过的树叶花瓣立时枯萎;落在草地上,青草都像火烧过一般,成了漆黑一团。再运气一周,真气流畅,功力似乎深厚了许多,原本锁在丹田之内的毒素少了一半,难道它就是解毒的天然良方?如果是的倒是因祸得福了!
(注)现代水果中也有叫蛇果的,是否由那时而来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