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们有必要把唐同突厥的斗争与妥协再回顾一下。在前面我们说过,李渊从太原南下到长安,是得到突厥支持的,李渊在长安称帝后也给了突厥很大的面子,在同薛举作战到最困难时期,李渊为了拉拢始毕可汗,派侄子襄武公李琛、太常卿郑元寿带了一批歌女送给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高兴之余,还以骨咄禄特勒为特使到长安,李渊更是请骨咄禄坐上自己的宝座。这段时期,唐对突厥是妥协、拉拢的,因为突厥当时很强大,中原各个割据的政权都不是其对手,双方可以讲是一段蜜月期。但双方不是没有矛盾,前面说过,突厥的莫贺咄设多次企图联合薛举、梁师都对唐政权下手,好在都被及时化解。就此位莫贺咄设有必要多讲几句,他后来成为继始毕可汗、处罗可汗之后的**汗位继承者,史称“颉利可汗”。
当然唐政权也不是省油的灯。**的仇家西突厥的曷婆那可汗从宇文化及处逃出投奔李渊,李渊非常高兴,封曷婆那可汗为“归义王”,曷婆那很聪明,送给李渊一个大珠子,李渊更知趣,说:“珠子是宝贝,但你对我的一片赤诚,更为宝贵,珠子相比之下就没有用了。”又派人把大珠送了回去。曷婆那可汗安稳日子也就过了一年左右,始毕可汗派人到长安要杀掉曷婆那可汗。这个要求太过分,李渊拒绝了,但大臣们很清楚唐同突厥的实力对比,纷纷劝李渊交出曷婆那:如果不把人交出去,那就是为了一个人的生命而丢失一个国家,以后会很麻烦的!李世民坚决反对交人:“人家混不下去了来投奔我们,我们杀了他实在是不道义。”李渊经过反复权衡,自己实力有限,还不能和突厥翻脸,只能忍了再忍。619年11月2日,李渊请曷婆那可汗到自己住的内殿来饮酒,把曷婆那喝的是酩酊大醉,然后把曷婆那送到中书省,等在中书省的始毕可汗的杀手将曷婆那可汗杀死。可以说,唐政权当时不得不屈服于突厥的淫威,连一个政治难民都保护不了,可谓耻辱。后来李世民登基,下令对曷婆那可汗以礼改葬。
可以讲唐对突厥是表面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618年9月(武德元年八月),也就是李琛、郑元寿送美女那个档口,始毕可汗的牙帐突然无故破裂,此事传到李渊的耳朵里,李渊就问内史令萧瑀:“这预示什么?”在谶纬说流行的隋唐时期,李渊问这个问题太正常不过,萧瑀说:“当年魏文帝曹丕到许昌,城门好好的坏了,曹丕很不高兴,掉头离开。曹丕当年驾崩了。始毕的牙帐坏了,也是类似的情况。”李渊听了很开心:“嗯,说得好!”这时双方还是蜜月期,李渊就在背后咒人家死了。第二年,也就是619年4月(武德二年二月),始毕可汗率兵渡过黄河到夏州(今宁夏银川一带),同梁师都汇合,同时分兵给刘武周,准备入侵太原,可是战还没有正式打,始毕就死了。当时唐朝派出的右武侯骠骑将军高静正带着钱去送给始毕。李渊一听始毕死了,就通知还在丰州(今内蒙古临河市一带)的高静,把钱留在当地的国库里,不送了。李渊这一手倒不是小气,送给突厥的礼也的确挺贵的,何况送钱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呢?突厥继任的处罗可汗可就不干了,大怒,下令准备南下作战。五原太守张长逊得知此事,连忙让高静把钱再送去。7月28日,突厥前来报丧的使者来了,李渊表面工作做的好得很,在长乐门举办哀悼仪式,又送布匹3万段。处罗可汗这才没有南下入侵。为此,李渊特地封张长逊的父亲张晖为遂安郡公。
行文至此,不禁又要废话几句,在读突厥史时,笔者真不知道突厥南下的战略意图、战术目的,感觉突厥就像一群劫匪一样。有一段记载,说619年12月26日,有一个叫“徐善才”的人从京师长安回老家醴泉县(今陕西省礼泉县),在路上被突厥抓到豳州(今陕西省彬县一带)南界,同时被抓的有数千人,被抓的人被反绑双手,一个一个拉到悬崖边砍头,头颅就顺着山坡滚到崖下。徐善才在被拉到悬崖边时,反正是死,纵身跳下悬崖,侥幸被深涧中的树枝挂住,当场昏了过去。那天是农历十五,夜晚醒来的徐善才看到的是月空晴朗,他爬回山上,看看突厥军营灯火通明,还能听到人声鼎沸,牲畜嘶叫,真是一片热闹。
此文说明不少问题,如:一、突厥和唐的关系是复杂的,有斗争有妥协,有时妥协第一,有时斗争第一,妥协中包含斗争,斗争中包含妥协;二、突厥势力经常成群南下,十分靠近长安,突厥出现并不是来要和唐政权全面开战,可能就是某一批人来打劫的,不然突厥也不会在长安旁边大群出现;三、突厥武装南下就是冲着钱财、女人来的,抢一票是一票,唐政权初期对突厥政策是拉拢,一旦发现突厥要南下抢掠,就送钱,送美女,突厥也就算了。甚至于突厥想要钱了,就放出风来,说要南下了,唐政权只好送钱来。郑元寿等人说服始毕可汗等突厥首领不要南侵,常有一套理论:兴师南下,抄掠来的东西都归将士所有,同可汗您可是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你们不来打,我们自己送财物上门,不但不要您烦神,还送来的都是您可汗自己的,何乐不为?也就这一套对于双方都挺混账的理论,也的确就有可行性,确保唐政权把兵力放在国内统一的战场上。很难想象,如唐王朝初期同突厥对立,唐王朝连自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哪来兵力去中原、河北?哪来精力去经营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