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生的意义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长大似乎是一场接一场的告别。幼时最疼我曾祖母去世了,年少时母亲因病离世,紧接着我的爷爷也因病离世。

近日,小区里有位老太太不幸离世了,引起我无限感慨,即便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也总会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像是悬在深渊之上的石头,人人都知道它很重,却很少有人正视他的重量。

我所居住的房子是个老小区,里面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居多,每每下班回家,我总会看到有位老太太坐在树下乘凉然后望向远处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许是因为女生天生的感性,总觉得她佝偻着的背影很是孤寂。我总忍不住的去想,她会害怕吗,害怕死神的到来吗。看着自己周围所熟悉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有好几次我都想冲过去与她说说话,但无奈我是一个极其内向且不善言辞的人,每每话到嘴边,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我想总归是会害怕的吧,尤其是这样的孤寡老人。

记忆里,我的母亲,个子很高,但有点驼背,她被那长年的劳动和丈夫的折磨坏了的身体,走起路来轻盈且小心翼翼,她那干枯的脸庞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皮肤并不白皙,眼神中带着一种深深忧虑和不易察觉的哀伤。她很温柔,她很喜欢在我耳边细声细语。小时候我特别调皮,有次,我的手因为贪玩被玻璃砸伤了,血止不住的往下流,滴在地板上,也滴在我母亲的心上。我母亲将我带到医院,大概缝了七八针,深夜麻药劲过去后,手上传来的痛意让我久久不能入睡。她总会把我抱在怀里,一边拍着我的背一边在我耳边轻声说:“童童,不疼不疼,马上就好了”。

年少时觉得母亲的离世是不幸的,尽管现在也如此但却又多了一份思考。“死亡”并不是终点,它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开始呢。世间万物本没有终点,大多是我们主观性地赋予它意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把一颗种子种在地下,会等待它开花结果,出于功利主义的角度,我们会赋予它终点,可你再观察一会,我们会发现会有许多的蜜蜂闻着花香而来,当花的价值已逝,我们便又会习惯性的赋予它终点,可若你在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花落在土地里,成为了土地的养分,为这苍茫的大地点缀了一抹色彩,到这里我们又会习惯性的赋予它终点。

我想说的是生与死的意义就在它本没有意义,是世间万物都要遵循的一种规律,仅此而已。就现代社会而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成功的定义就在于买房买车且不负债,多追求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往往是通过“人”来满足。这里就要说明一个问题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性是复杂的,但是在一件事情面前我们可能会背叛自己,那就是利益。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碰瓷”“拐卖儿童”“家暴”等事情层出不穷的原因。

明代有个非常著名的人,名叫于谦,是明朝的杰出人物之一,以其忠诚、正直和非凡的勇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为大明王朝续命200余年,可他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我读完他的故事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可同时我又为他感到高兴,为他为他名垂青史感到高兴,为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的意义而感到高兴,这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却死了。

死亡只是生命长河必经的隘口,然而决定灵魂重量从来不都是呼吸的长短,而是燃烧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