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眼见夕阳之将颓,两人读书已过一下午,双眼酸涩,肩颈僵硬,也不改其色,乐在其中也。
窗外,山水木草都在向后驶去,林清扬知道每一寸前进都是他的机遇,他的挑战。
书放毕,林清扬又从袋子中掏出干粮,就着白开又是一顿佳肴,细细品尝,慢慢回味。
用着车餐,江逸康又与清扬攀谈起来,递过啤酒。清扬指着窗外说:“如今真真真是背井离乡矣,世界与我背道而驰,不过那又如何呢?干了干了。”
江逸康哈哈大笑,说:“您这人可真有趣。”
林清扬酒后变了一副样子。他敞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据说,我族是林登万之后,逃难四处,遁逃八方,终落脚兴城——兴城是个好地方——太偏僻了,当时偏僻是好的,现在却不好了。我族人度过了那段艰难乱世,又去找联系外界的路,大概就是如今我们走的路线吧。家族始终躬读传家,却不曾出半个秀才。”
“居然是这样。”
“到了我祖父那一代,周没落了,受到异族的侵袭,文化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大家奋力赶跑了异族,兴城又经几轮洗劫,最终匪军被赶到了海上。和平以降,百废待兴,欣欣向荣之际,我的祖父开设了兴城的学校,希望兴城能够以此一兴。当时许多知识青年都来到兴城,这所学校初十年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赢得了不少荣誉。
“但后来大家都走了,都离开兴城,都想要闯一闯,这是一个以金为命的时代。
“我的祖父非常痛心,不仅是他的学生离开了,他的儿子也离开了,悄悄的别离,再也没有回来。他后来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孩,后来是我的叔父。”
“那您怎么?”
“至于我的来历,祖父给我看过一封信:
父母在上,孩儿不孝。
对不起,我离开一年了才给你们写信。现在我已安顿下来,你们可以认识一下小玉,她很好。我们在一座山上踏青相遇,相爱,距今十月矣。我们的孩子刚刚出生了,还请父亲和母亲起名。冀见面长谈。”
林清扬笑了笑:“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现,祖父回信也没有收到任何音讯。几个月后,一个神秘的孩子被放在祖父门前,篮子上只写着‘林思光之子’,别无信息。就这样,我做了祖父家的新客了。”
“你的父母想必有什么苦衷。”
林清扬抿了一点啤酒说道:“不知道呀,十几年了,那时我还没开始记事呢,我也不讨厌他们,我只是好奇真相。”
两人相谈甚欢,直到疲乏入睡。
慢慢驶过说不出名字的大小山岗,列车待东方既白就抵达鸽州了。
……早些时候
初秋时分,一个普通的晴天,谁也没想到会令多年以后的他们如此难忘。
兴城电车站当年还是小站,并没有很多车马,也没有什么客流,所见只是一片萧条。全站只有一个老人,几只黄狗,两间平房。
在这一天,寂静的小城迎来了一趟轰鸣的火车,半个月才一列。撕破天际的火车声惊醒了这片沉睡的古老小城。站台上只有两个黑点,一个穿长衫的戴眼镜的男人,扛着一根扁担,人不比扁担高;一个身着黑布衣裳的青年,提着几个快撑破又不破的大布袋子。
火车不等人。呢喃几句,青年上了火车,向叔父挥手相别。这一别是欣慰的,叔父非常自豪,他的侄子踏上了新征途。望着火车远去,消失在那绿色的大山中,林思辉背着手,离开了车站,兴城也又一次回归平静。
青年上了车,乘务员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青年名曰林清扬,车票从兴城开往鸽州,行李也没发现什么违禁品。随即清扬走向属于他的位子,掏出笔记,开始用铅笔写了起来。
邻座也是一位青年,比起略显黝黑的林清扬,江逸康白白净净,双手细嫩,不似干粗活的。逸康起初并未注意那后上车的邻座,有人要过来他只是撇开大腿让路。直到他看书累了,活动颈椎,休息片刻时,他瞄到这位邻座在写诗,顿时产生兴趣。而清扬非常专心,并没有注意到逸康的视线。先打破沉默的是逸康,他不禁赞叹清扬的创作,尽管甚至不严格押韵,但执笔写诗的人也并不多呢。
“Amazing!靓仔,可以交个朋友吗?”逸康递去名片说。
“嗯?”清扬似乎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您是……?”
接过名片,清扬了解到他是自己的未来学长,就读于鸽轮大学二年级商学院的江逸康。
“原来是学长,失敬。我正要去新生报到……等等,通讯地址复关公司,莫非是复关家族……您怎么会坐这种火车呢?”
“OrRight.家父历来教训我们脚踏实地,坐这趟火车也是视察我们企业员工服务是否到位,不过从我的视角……闲话休题。”
“我是林清扬,幸会幸会。”
“Nice to meet you.您写的诗非常有意思,我希望能与您一同探讨创作。”
“滑稽尔,望君莫见笑。”
“哎呀,我从小掌握了数学,物理,历史,钢琴,小提琴……却没有学到诗词的艺术啊。”
“我这有一本书,家里人说是祖辈流传,我们可以先从这页开始……”
略黄的古籍抄本上,只见封面漆印着几个金字:诗中自有颜如玉。
林清扬小心翼翼地翻开宝书,眉头一皱,跳过了几页,翻到第十几页。江逸康出于好奇,目不转睛地留意着那书。
“也许您可以先了解了解诗歌的体裁分类,演变方向。”
“OK.”
“最初诞生的是著名的《诗经》,收录了三百多首诗。诗经分风、雅、颂云云,其中风即民风民歌,常常是描写男女恋爱,游子闺怨,自然日常的。”
“嗯,只在课本上学过几句。”
“接着是雅和颂,均为贵族所著。雅又有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宴会乐歌,小雅多是个人抒情的。颂类似史诗,顾名思义,歌颂祖业功德……”
鉴于后文行文,此处省略,不再过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