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男生宿舍5栋。
405宿舍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王磊刚把收书的帆布包往床底一塞,老大江大河就叼着冰棍凑过来:
“老三,你那旧书库真要搞?我今天在澡堂听经管系的说,每年毕业季扔的教材能堆成山。”
王磊正往笔记本上记收书台账,闻言笔尖一顿:“咋个弄?几个?要不要参与一下?赚点生活费也行啊,还有,收书当然是上街一家一家的问了,总不能去垃圾桶里翻吧?”
“参不参与的事?等会再说,等几个回来了再商量,真笨,你都读到大学三年级了,还是像新生一样单纯。”
江大河往搪瓷缸里吐了口冰棍水。
“你恶不恶心啊?那是我的杯子啊!”
“这些小事情你先别管,我们说正事!”
赶紧把那个杯子里面的水倒进了隔壁5米外的水房,水池里,清洗干净,又返回了宿舍。
“呀,你干什么呀?我这样说话呢,你又跑出去赶紧坐着听我说。
找学生会劳动部借辆板车,在宿舍楼下支个摊,
写‘爱心捐赠,支持学弟’,再标行小字‘急需教材,可换泡泡糖’
——李天宇家超市那草莓味的,女生小孩都爱抢。”
“啊,到时候学生会来找麻烦怎么办?”
“等会!他敢找麻烦?到下一届,我们就不选他,不支持他!”
老四徐光裕推了推眼镜,算盘打得噼啪响:
“我算过账,废品站收书一毛五一斤,按每本半斤算,100本才七块五。
咱们翻修下封面,标两块一本,卖20本就回本。”
他突然压低声音,“上周我在省图书馆后门看见个收书的,人家专挑外文期刊,五毛一本收,转头卖给考研的翻十倍,那才叫会做生意呀。”
“挣钱不是目的。”
老五王承突然插嘴,他正用浆糊补一本掉页的《高等数学》。
“我老家村小连字典都凑不齐,咱们搞个捐书箱,让老师学生把闲置的书送过来,登记名字贴墙上。
光荣榜谁不想上?上小学幼儿园咱们就知道那个心理了。”
“小时候得到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红花,都要乐半天,啊,小红花还是老师自己画的!
年底挑一批适合小孩的,找辆货车送过去——,在大学生里面先拔一批志愿者,在那边干点活,当然了,我们还得通知一些报纸的记者,报纸一登,蜂鸟科技不就出名了?”
王磊猛地拍了下大腿:
“对!还能跟计算机系合作搞发明大赛!”
他拽过徐光裕的草稿纸画起来,“一等奖奖台组装电脑,二等奖单放机,三等奖计算器。
学生参赛得用咱们的零件,老师当评委还能帮着宣传,一举三得!”
“奖品钱谁出?这可是现实问题呀,这没人出钱,那就是空头支票了,到时候会出问题的!”
老八啃着馒头含糊道,“咱们收书才挣几个钱?”
“找李天宇啊,俗话说的好,万事不决找李天宇,他来想办法,他不是有能耐吗?”
“俗话说?有这种俗话吗?”
“那你别扣字眼了,我就是那个意思!”
江大河把冰棍棍往窗台上一扔。
“他那超市刚搬新地方,正缺名气。就说大赛冠名权归蜂鸟,参赛学生凭学生证买东西打九折——他稳赚不赔。”
“咳咳咳!!!太讨厌了!”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密,王磊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计划,突然觉得那2万册书不再是遥远的数字。
他摸出皱巴巴的借书证,上面还沾着收书时蹭的灰:“明天我再去翠湖转转,说不定能碰上杨教授。”
“啊,那个杨教授很怪的,小心啊,被人家骂呀!”
次日清晨,翠湖的柳荫里还飘着薄雾。
王磊推着载满旧书的单车刚到门球场,就见杨宝林教授正蹲在石桌上翻外文期刊,晨光透过他的银丝眼镜,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杨教授!”王磊支好单车,手心直冒汗。
杨教授抬头时,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小伙子还真敢来?你那三个问题想明白了?”
他往旁边挪了挪,露出石桌上摊开的《舰船知识》,“先别急着答,看看这个——我大儿子从苏俄寄来的,说他们的破冰船用了新钢材。”
王磊凑过去,只见照片里的破冰船正撞向冰层,船身却连条裂缝都没有。
周围晨练的老头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这钢咱们能炼出来不?”
“听说德国的数控机床精度更高……”
杨教授突然合上杂志:“第一个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王磊刚要张口,就被李天宇的声音打断——他不知何时站在柳树下,手里还攥着个煮玉米。
“从进化论说,蛋里的基因变异才孵出第一只鸡,所以先有蛋。
但从哲学角度讲,没人见过第一只鸡或第一个蛋,争论这个不如想想怎么让鸡多下蛋。”
杨教授挑眉:“你这娃娃倒会偷换概念,好吧第一个问题勉强算你说明白了。
第二个问题,女朋友和妈掉水里先救谁?”
“救妈。”
李天宇啃了口玉米,“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义务,女朋友可以再找。
“那你这么说,那女朋友当时就直接揍你了!”
“当然知道后果了,所以但真到那时候,肯定是喊人一起救,如果女朋友偏偏让我单独选一个的话,非选一个的都是抬杠,问我也会问她,你和你母亲同时掉水里面,你说我该救谁?
所以母亲和女朋友是不能做选择题的!不就是家人么,家人是一体的!
女朋友通情达理,她会说,如果你要救你妈的话,你就扔一个救生圈给我!”
“哈哈哈,这个小伙子还挺聪明!”
周围的老头们哄笑起来,杨教授的嘴角也松了松:
“第三个问题,化石能源会成夕阳产业吗?何时?”
李天宇把玉米棒扔进垃圾桶,从口袋里掏出张太阳能板草图:
“肯定会,去年海湾战争,美国用的精确制导武器靠卫星定位,将来打仗拼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
您看这太阳能板,现在一平方米要两百块,十年后成本降一半,家家户户都能装。
再过三十年,电动汽车比燃油车便宜,煤矿油田自然就冷清了,所谓的环保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他指着远处的教学楼:“就像算盘被计算器取代,不是因为算盘不好,是时代变了。
您三个儿子学的船舶、机床、互联网,不都是在追这个变字,也是你替你儿子设计的道路吧?”
杨教授盯着草图看了半晌,突然起身:“跟我回家搬书。”
杨教授家在翠湖边的老单元楼,三楼的防盗门一打开,王磊倒吸一口凉气
——从客厅到阳台,书架顶天立地,连沙发缝里都塞着外文期刊。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书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杨教授啊,你说这么多,难道你的家里人你的老爸没有意见吗?
“我的老爸?我的老爸,二十年前就去世了!”
“不是啊,杨教授,我说的是你的夫人。”
“我的夫人啊,我的夫人住在这里,他住在楼上,我女儿家!学习我的书,只是觉得住在辽面不方便,这里已经成为我的书房了!”
“你们做饭吃饭都是跟楼上的,你的女儿和女婿一起咯?”
“当然,那我才那么清闲,天天在翠湖这边晃荡!”
一边说话一边介绍屋里面的藏书。
“这些是苏俄的《船舶工程》,”
杨教授指着最左边的书架,“大儿子每月寄一本,你看这页,他们的航母甲板钢配方都标着呢,即便是知道配方,但咱们国家的航母啊,短时期内啊,真是造不出来啊。”
他又抽出本德国的《机械制造》,“二儿子说,德国工人磨刀具能精确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如果是头发丝级别了,那就是毫米以下的微米尺寸了,将来电子产品的芯片也会达到微米以下的纳米尺寸!”
“哦,小伙子啊,你懂的还挺多,把书给你们看来是没有交错主人,啊,我看了几十年书,还是挺有感情的,以前好多收旧货的,收废纸的要来收我的书,我都没给!”
李天宇翻着美国的《计算机评论》,突然指着1990年的一期。
“杨老师,你看,这里说互联网会连接千万台电脑,就像电话网一样。”
“小儿子信里说,美国已经有公司在网上卖书了。”
也许说的就是那个,亚马逊公司?
杨教授叹了口气,“可咱们的学生还在为一本旧教材省钱,我去过高寒山区的一些小学校,有些连教材都不齐,三个人看一本书,老师也是临时代办初中毕业……”
王磊突然指着角落里的纸箱,花花绿绿的:“这些是少儿读物?”
“都是孙子看过的。”
杨教授蹲下去翻,“《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学画报》,《三毛流浪记》《齐天大圣孙悟空》,你们不是要送山村小学?这些都带上。”
搬书时,李天宇发现每本书里都夹着便签,有的标着“此处公式有误”,有的写着“可借鉴到农机改造”。
杨教授解释:“看书不光是记知识,得琢磨怎么用,读书之余还是要参加劳动啊,当年我们是知青,我老家是上海的,来云南这边上山下乡,最后就留在这里了。”
“老师啊,你们那一代真的很辛苦啊!”
“苦?哪一代不辛苦?你只要习惯就行了,当然了,还是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你受的苦就不再是苦,是你的财富!”
傍晚时分,三轮车在梧桐道上颠簸,车厢里的书堆得像座小山。
王磊突然想起什么:“杨教授,您咋突然愿意捐书了?”
“那三个问题,”
杨教授的声音从书堆后传来,“不是考答案,是考你们眼里有没有事。鸡和蛋的争论,不如养鸡场实在;
救谁的抬杠,不如平时多学游泳;能源的未来,得靠你们这些娃娃动手做。”
李天宇回头望去,只见杨教授站在路口挥手,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枚书签插在时代的书页里。
车厢里的《机械制造》杂志被风吹开,正好翻到数控机床的图纸,月光照在上面,仿佛预示着一个精密而崭新的未来。
李天宇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于是他转身又走了回去!
“小伙子,干什么啊?难道这些书还不够吗?”
“杨教授,不是书的问题,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你们这些退休的老教授,老工程师,这些老人家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聊?”
“怎么会无聊呢,我们看书,我们钓鱼,我们打门球,我们写书法,我们还排演话剧呢,怎么会无聊?”
天宇摇摇头。
“嗯,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当然是过的很充实,可能儿女满堂吧,也不用你们操心,可是你们是不是有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的?”
“你到底想干什么啊?说清楚点!”
“我的意思是我想搞一个智库,你们这些老人家全部加入这个智库里面来,之后我们再搞一个游戏,游戏里面作为一个角色,可以回到过去,可以回到未来,可以穿梭时空,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也可以建立你的国家,你的文化,你的梦想!
这个游戏搞成了,我们还可以在线下交流,你们这些老人家难道就不想告诉年轻人,你们的一些经验,你们的一些思想吗?
现在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了,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很复杂,难道所有外来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吗?
如果有一天金钱和资本…………杨教授,接下来的话我也不说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你们想设计一个游戏?我们这些老头子,当你们的顾问,然后游戏里面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是想将来用到现实当中吗?”
“教授,你应该听懂我的意思,未来,中国该如何走?我们可以在游戏里面试验一遍!
将来有机会,反正杨先生你们认识的人多,可以提供你们自己的独到见解,说不定,到时候我们国家可以弯道超车!”
“小李呀,你的野心可真大呀,不过你难道不觉得我们这些老头很保守吗?”
“不,你们不是保守,还是你们有自己的信仰,我很佩服你们,还有,还有我们嘛,8~9点钟的太阳啊!!!
理工大学那8000多学子,整个云南好几十万大学生呢!”
“云南肯定没有几十万大学生吧,不过也许将来会有!你这个游戏想叫什么名字啊?”
“飞龙在天怎么样?”
“太俗了!”
“龙的纪元之帝国战纪?”
“嗯,这个听起来就稍微好点咯!”
“怎么?只是稍微好一点呢?好吧,我再说一个名字:热血英豪之我的理想国!”
“还行!”
还行?看来杨教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