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长的阵痛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间小夏已经在急诊科实习了三个月。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节奏,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变得越来越沉稳。腕表上的时间指向凌晨三点,急诊大厅里难得有片刻宁静,小夏正在整理药品柜。远处传来脚步声,抬头看到张敏老师端着两杯热茶走来。“喝点茶,暖暖身子。“张敏微笑着将茶杯递给她。小夏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她看到老师眼里的关切和赞许。张敏轻声说:“小夏,这三个月你进步很快。从一开始紧张得手发抖,到现在能独立处理大部分常见问题,你已经有几分急诊护士的样子了。“小夏感激地笑了,心里暖洋洋的。她知道,能得到严格的张敏老师这样的评价不容易。然而,成长的道路上总难免遇到挫折。

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几辆救护车几乎同时呼啸而至,急诊科瞬间变得人满为患。强风夹着大雨打在窗户上,像是某种不祥的征兆。小夏像往常一样在分诊台忙碌,突然接到通知:“有位高处坠落的患者马上送到!“她立刻奔向抢救室,迅速和同事们准备好抢救设备。张敏老师因家中突发事情请了假,今晚她需要跟着资深医生独立应对这个危重病例。秦医生——一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拍了拍她的肩膀:“小夏,今晚你来主力配合我,行吗?“小夏咽了口唾沫,坚定地点头:“没问题,秦医生。“

患者是一名建筑工人,从五层楼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浑身是血,意识模糊。脉搏微弱、呼吸急促,情况危急。初步检查发现他多处骨折,可能有内脏出血。秦医生迅速做出一系列判断,下达了一连串医嘱。小夏的大脑飞速运转,争分夺秒地执行着: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化验、准备心电监护、协助医生诊断检查内脏出血情况……她的手稳稳的,脑海中回想着每一个操作步骤,动作行云流水。“血压继续下降!“另一位护士紧急提醒。小夏立即准备好血管活性药物,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然而,就在准备为患者插入气管插管时,意外发生了——患者突然出现了室颤!

“快!除颤仪!“秦医生的声音急促而有力。小夏迅速推来除颤仪,打开电源,心中默念操作流程:“充电至200焦耳,应用耦合剂,安放电极板……“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拉长,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电极板放好了!“她高声汇报,同时保持着专业的冷静:“大家离开!“环视四周确认所有人员已撤离安全距离后,她按下放电按钮。患者的身体随着电流猛地一震,却依旧没有恢复正常心律。小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落下,打湿了口罩。“继续心肺复苏!再准备除颤!“秦医生果断指挥,自己已经开始胸外按压。小夏立刻配合着继续给药,并准备第二次除颤。

急救持续了近四十分钟,抢救室里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忙碌。在场的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用尽全力与死神抗争。经过多次电击除颤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跳终于恢复了稳定的节律。“成功了!“小夏听到秦医生这样说时,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双手因为长时间用力而微微发抖,脚下的地面上满是血迹、纱布和医疗废物。抢救室的灯光异常刺眼,窗外电闪雷鸣,而此刻,一条鲜活的生命被拉回了死亡边缘。

患者被紧急送往手术室,小夏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秦医生拍拍她的肩膀:“做得不错,小夏。你的反应很快,配合得很好。“话虽如此,但这次抢救虽然成功,小夏内心却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胜任这份工作。在生死一线间,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病人的血液还残留在她的护士服上,那鲜红的颜色刺痛了她的眼睛。如果刚才她的动作慢了一秒钟,如果她在给药时剂量出错,如果……无数个“如果“在她脑海中盘旋,这种压力让她整夜失眠,脑海中不断重演着抢救时的每一幕。

第二天上班时,她明显不在状态,眼睛红肿,手也不停地颤抖。面对一位需要采血的老年患者,她给患者扎针时连扎了两次都没成功,患者疼得直皱眉,小声抱怨了几句。小夏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慌忙道歉:“对不起大爷,我再试一次。“老人看她神色不对,语气缓和了些:“姑娘,你昨晚是不是没休息好?别着急,慢慢来。“小夏努力稳住手,深呼吸,第三次终于成功了。回到护士站,她默默走到角落,眼泪无声地滑下脸颊。

张敏老师回来上班后,很快看出了小夏的不对劲。午休时间,她把小夏叫到办公室,关上门,递给她一杯热茶:“小秦医生告诉我昨晚的事了。是不是抢救室的经历吓到你了?“小夏抬起头,眼中含着泪:“老师,我可能不适合做护士。如果患者因为我的失误而出现意外,我会愧疚一辈子。昨晚差点……“张敏打断了她:“但患者最终得救了,不是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价值所在。“

张敏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最近压力大。其实每个急诊护士都有过这样的阶段。还记得我告诉过你,我第一次独立值夜班的经历吗?那天同时来了三个危重病人,其中一个是车祸造成的多发伤,一个是急性心梗,还有一个是农药中毒。我当时急得直哭,手忙脚乱的,差点在静脉输液时把药物打错了。后来还是老护士长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我的错误。那晚下班后,我一个人在更衣室哭了整整一小时,觉得自己太没用了,甚至想过要辞职。“小夏惊讶地看着老师,没想到现在这么沉着冷静的张敏也有过这样脆弱的时刻。

“但哭完之后,我告诉自己必须坚强,因为患者需要我。于是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渐渐地,我学会了在最紧急的时刻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一个护士必经的成长过程。“张敏拍了拍小夏的肩膀,眼中闪烁着鼓励的光芒,“小夏,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年轻护士之一。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打倒。“小夏抬起头,眼中含着泪:“老师,我是不是很没用?“张敏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傻丫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护士也是人,也会害怕、会犯错,但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变得更强大。我相信你能做到。“

老师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小夏重新振作起来。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足。从那天起,她利用业余时间恶补急救知识,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各种操作技巧。她买来医学书籍,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和治疗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医生和老师请教,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午休时间也不休息,而是跑去观摩资深护士的操作。李护士有时会笑她:“小夏,你也太拼了吧?这么学下去会累垮的。“小夏只是笑笑:“多学一点,就能多救一个人。“

渐渐地,小夏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心态也平和了许多。她学会了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节奏。一次,急诊室来了一位出车祸的孕妇,情况十分危急。小夏冷静地协助医生进行急救,熟练地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药品,同时安抚患者的情绪。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孕妇和胎儿都转危为安。事后,秦医生特意找到小夏:“看来你找到状态了。今天的表现非常专业。“小夏微笑着点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明白,护士的职责不仅是治疗,更是关怀。

在一次护理一位孤寡老人时,小夏发现他因为无人陪伴而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这位王爷爷是退休教师,妻子早逝,独生子女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小夏每天都会抽时间和老人聊天,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就特意找来棋盘陪他对弈;发现他爱吃家乡菜,就在休息日专门做了些带到医院;老人睡前喜欢听评书,她便下载了一些老版评书到手机里,放给他听。她利用休息时间陪老人聊天,给他削苹果,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照顾他。王爷爷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治疗效果也明显提升。老人出院时拉着小夏的手久久不放,感激地说:“姑娘,你比我亲闺女还亲。我这辈子做了七十多年的老师,最欣赏的就是你这样有爱心的年轻人。“老人颤巍巍地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本书——是他珍藏多年的《红楼梦》线装版,坚持要送给小夏。那一刻,小夏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护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用心与爱。

这一天,陈默医生来急诊科会诊一位疑似心肌炎的患者。他路过护士站时,注意到小夏正在耐心地教一位年轻妈妈如何给婴儿测量体温和喂药。这位妈妈是个未婚单亲妈妈,看起来不过二十岁出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小夏一边演示一边温柔地讲解:“先把温度计轻轻放在宝宝的腋下,然后把宝宝的小胳膊轻轻压住,对,就是这样。要等五分钟才能取出来看温度。“她又教妈妈如何用注射器准确量取药液:“您看,吸药时要这样,注意气泡要排出去。喂药时宝宝可能会抵抗,您可以这样轻轻按住他的小手...“整个过程中,小夏脸上的笑容温暖而真诚,言语间充满了耐心和关怀。陈默站在一旁看了很久,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等小夏忙完,他走上前去:“看来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了。“小夏抬头,有些惊讶地看到陈默站在那里,眼中带着欣赏和赞许。她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都是老师和同事们教得好。“她谦虚地说,低头整理着手中的药品,掩饰着自己的紧张。陈默笑着摇摇头:“不,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刚才听那位母亲说,多亏了你耐心的指导,否则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他顿了顿,声音柔和下来,“能把专业知识用简单的语言传达给患者,这是很多医护人员都做不到的。你很有天分,小夏。“小夏的脸微微泛红,被陈默的夸奖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微妙的温馨。李护士从旁边走过,向小夏挤了挤眼睛,小夏赶紧低下头,但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小夏感觉自己仿佛破茧成蝶。她不再是那个遇事只会紧张的实习生,而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白衣战士。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举手投足间也多了几分专业的沉稳。她深深爱上了护士这份职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用爱心和专业守护每一位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而在她心底深处,那份对陈默的悸动也在日渐增长,如同春天里悄然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