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向西撤退,路过梁地到达虞县。现在的形势对刘邦很不利,如果项羽继续追来,以汉军现在的残兵败将,很可能被楚军一路赶回关东甚至是消灭。
刘邦心灰意冷的对左右说:“你们这样的人啊,真是不足与之共谋大事!”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官职)随何说:“大王这是何意?”刘邦说:“谁若能说服九江王英布举兵叛楚,项羽肯定会留下来攻击他。如果能以此牵制项军几个月,我定能夺取天下。”
随何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带着二十人前往淮南国。随何一行人在淮南国三日未得见到英布,于是对太宰(主管酒食的官职)说:“大王不见我,必然是认为楚强汉弱,这正是我来的原因。我若言之有理,则可请大王听之,若言之无理,我等二十人引颈待戮,以表大王之背汉亲楚。”英布于是同意接见随何。
随何对英布说:“汉王派我来递交国书与您交好,但我很奇怪您为何与楚国走的很近。”
英布说:“寡人不过是面北而事之。”古代帝王一般坐北朝南,英布此言意味以臣子的身份对待项羽。
随何说:“大王与项王同为诸侯,能屈尊面北而事,必然是因为楚国强大,可以依靠。然而楚军深陷齐国战争,您只派出了四千人马支援;楚汉对战于彭城时,您更是没援助一兵一卒,而是作壁上观,这样是面北而事吗?您不过是以这样的名义,保全自己,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大王不背叛楚国,是您认为汉还不够强大。然而楚国身负背约和杀义帝的不义之名,它的强大不过是被军事实力衬托出来的而已。汉王联合天下诸侯,固守成皋、荥阳,背靠蜀汉之地的粮草,坚守要塞。若楚军来攻,不但要劳师远征穿越梁地,而且供给线长达千里。只要汉军坚守,则楚军必然进退两难。即使楚军获胜,天下诸侯马上就会人人自危而相互联合,这样的话楚军如何抵抗呢?所以,局势已变,楚不如汉。大王为何不联和蒸蒸日上的汉军,而是要依靠江河日下的楚军呢?我认为大王糊涂啊!虽然目前淮南之兵力不足以抵抗楚国,但大王只要发兵叛楚,就必然会牵制项王。如此只要数月,汉王即可夺取天下。彼时,若大王仗剑归汉,汉王必然给您分封一大块土地,淮南也肯定是大王您的。汉王派我来向大王进献上述愚计,请您定夺。”随何口吐莲花,说的英布连连称是,于是秘密答应了随何的计策。
当时楚国使者也在淮南国,催促着英布快快发兵支援。随何直接闯进来说道:“九江王已归汉,楚是得不到援兵的!”这当时就把英布吓了一跳。楚国使者起身想离开,随何对英布说:“我们既已经达成盟约,就必须要杀掉这个人,不能让他回楚国,同时还要马上发兵攻楚。”英布立刻全部照办。
项羽派出项声、龙且抵御英布军,自己攻打下邑。两方对峙果然持续了数月,最后英布败给了龙且,与随何从小路返回汉军。随何连哄带逼的说服英布叛楚归汉,使得刘邦的战略得以实现,极大的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汉军。
汉二年五月,刘邦屯兵荥阳,萧何将关中五十六岁以上和二十三岁以下的老弱都派来前线参军。韩信也收拢兵马到荥阳与刘邦会师,汉军又恢复了元气。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荥阳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临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关中,地势险要。秦始皇很早利用这里的漕运资源,设置了大规模粮仓敖仓,解决了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在冷兵器时代,荥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邦要想守住关中,就必须首先在荥阳设防,而项羽要想攻入关中,也只能从荥阳进入函谷关或通过南边的武关-崤关进入咸阳。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以南的京县和索县大战,取得大胜。随后修筑运粮的甬道通向河边,便于获取敖仓的军粮。
甬道是秦始皇发明的,就是左右两侧封闭的道路,可用于天子通行,外人无法看到里边。这里筑甬道是为了保障军粮运输的安全。敖仓也是秦始皇在敖山上设立的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汉军夺得敖仓并打通粮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六月,刘邦回到栎(yuè)阳,六月初六,立太子,赦罪人。当时的立储制度基本还遵循着“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且刘邦仅有嫡子一人,所以刘盈当之不让的成为了太子。储君为国之根本,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暗喻过太子的重要性,并把未立太子视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秦始皇没有明确太子,才导致他死后扶苏、蒙恬被奸相赵高矫诏赐死,而后赵高扶持胡亥即位,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刘邦又命诸侯之子在关中的都集中到栎阳为守卫。这是常见的政治手段,以子为质来牵制诸侯们。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刘邦要排除所有不安定因素,全身心的投入到夺取天下的斗争中。
随后,汉军以水攻废丘,迫使废丘投降,章邯自杀,雍地八十余县就此平定。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已投降项羽,此番章邯又自杀,关中三秦之地彻底被汉军控制。刘邦令官员组织对天地山川等进行祭祀,并安排定期举行。同时还组织关中士卒驻守边塞。
但经此战乱后,关中发生了大饥荒,粮价暴涨,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此时,萧何苦心经营的蜀地、汉中大后方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关中百姓的粮仓。
在刘邦屯兵荥阳之际,已投降刘邦的魏王魏豹谎称亲人有疾病需回去探望,但回到魏国后就立刻封锁了黄河渡口,倒戈投降了项羽。
楚怀王曾授兵于魏豹数千人,魏豹用这些军队平定了魏地二十余城,被项羽立为魏王。项羽入关后,改封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刘邦还定三秦,魏豹投降汉军,并跟随刘邦一起向东攻楚。这次彭城一战刘邦惨败,魏豹又倒向项羽一方。所以魏豹是不折不扣的墙头草,为图自保,谁实力强就投降谁。
魏豹叛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理由。魏豹有一名妃子叫薄姬,相面先生许负说她是能够生天子的,魏豹大喜,认为自己是帝王命,于是就想要脱离刘邦寻求自立。事实证明,许负说的没错,薄姬确实生了天子,不过是为刘邦生的刘恒,即大名鼎鼎的汉文帝。魏豹只是自命不凡的空欢喜了一场,后面还因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八月,刘邦处理好太子和章邯的事后,从栎阳回到荥阳。对于魏豹这样的人,刘邦本不想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于是对郦食其说:“你若能说服魏王豹投降,就以魏地万户封与先生。”
郦食其到魏豹处转达了刘邦的意思,魏豹推辞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如今汉王待人轻慢,对待诸侯就像对待自己的臣子一样,说骂就骂。十分无礼,我不想再见到他了。”这是十分幼稚的理由,魏豹再次降楚只是简单的因为他觉得跟着刘邦没有前途罢了。
这当然骗不了郦食其。因为郦食其本人是亲自体会过刘邦的轻慢辱人,但马上又被刘邦的魅力征服。郦食其回报后,刘邦立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共同攻魏。得知对方的大将、骑将、步卒将分别是柏直、冯敬和项它,刘邦放心的说,这三个人不是韩信、灌婴和曹参的对手,不足为虑。
魏在蒲坂屯兵设防,同时阻塞黄河渡口临晋。韩信故布疑兵,佯装要从临晋渡过黄河,而主力部队用木翁、木盆等简易工具从北边的夏阳渡过黄河,袭击安邑。魏豹大为震惊,马上带兵向东迎击韩信。韩信大败魏军,俘虏了魏豹。面对这个昔日叛将,刘邦并没治他死罪,而是再次接纳了他。
韩信派人向刘邦说:“请大王再为我增兵三万,臣便可北定燕赵,东击齐国,南断楚军粮道,再向西与大王会师于荥阳。”刘邦立刻为韩信增兵,并派张耳前来帮助。
在韩信的指挥下,代地很快也被平定了,丞相夏说被擒。这时,刘邦调回了派给韩信的军队,以增强荥阳守备。
刘邦虽然在彭城惨败于项羽,损失巨大,但由于英布的叛楚投汉,减缓了项羽西进的速度,给汉军创造了缓冲的时间。再加上后有萧何筹集兵源,前有韩信攻城略地,刘邦的实力又重新恢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