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红楼梦(全四册)
- 蔡丹君
- 2070字
- 2025-06-10 10:57:42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常有人问,为什么贾宝玉爱林黛玉,不爱薛宝钗呢?难道他是受虐体质,偏喜欢被小性儿的女孩折磨?这是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草木之人”的相同本质之上,在互相试探中逐渐升温的;而贾宝玉与薛宝钗在思想上有着根本性的分歧,而且宝钗对礼法的在意也不会允许贾宝玉与她之间产生这样炽热的感情。
从现实层面上看,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有着时间的积淀,他们的感情是以长期的陪伴和亲密相处作为基础的。他们从小就在贾母身边同吃同住,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写二人躺在一张床上聊天是何等的亲密无间,而后来宝玉一次次向黛玉吐露自己的心意时,也是“亲不间疏,先不僭后”这样的道理。这些亲密的相处时刻,在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是很少存在的,而且这些行为在端肃的宝钗那里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一开始,出于对美丽的人与事物的天生喜爱,宝玉也时常被宝钗吸引。贾宝玉对薛宝钗的喜爱,主要在于她丰腴的容貌、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华,但这仅仅是一个人的表层,与其说是“爱慕”,不如说是“敬慕”。比如在“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中,贾宝玉看着薛宝钗“雪白一段酥臂”“动了羡慕之心”,心想“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这种在旁人看来带着一丝淫邪色彩的形容,在宝玉心中却只是单纯的“恨没福得摸”。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感情是很简单的,这和他喜欢吃胭脂膏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还没有涉及“情”的层面,只是出于他对美好的人与事物本能的喜爱而已。宝玉的这些举动都在无知无觉之中,他从未将这种“羡慕”当作爱情,反而对宝钗愈发尊重,认为不可亲近、不可唐突。
再进一步说,宝黛二人与薛宝钗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观。贾宝玉与林黛玉作为“草木之人”,都非常在意自我天性的真纯,并不拘泥于外界礼法,面对人生的风雨,他们宁愿“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种精神上的惺惺相惜,让宝黛二人视彼此为“知己”,以相知为基础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感情。第二十八回,黛玉葬花时吟诵的《葬花吟》让宝玉“恸倒山坡之上”。听到宝玉的悲声,林黛玉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宝玉这番恸哭,正是两人心性相合的明证。宝黛心底真正能够相通的,是这种天性中的真。他们对世界,对情感,对生命的敏感、颖悟和体察,有着极为强烈的共鸣。这种本真意义上的“惺惺相惜”才是他们爱情的基础。他们看到的世界,和大观园里其他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薛宝钗的心中原本也有这样一份炽热的感情,但她坚定地选择了儒者式的“务实”,用冷酷而不近人情的礼法制度来克制几乎每个正常少女都会萌发的感情。自父亲去世之后,她便将那些“移人性情”的杂书丢开,秉持着“不自弃”的人生信条,追求“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高昂人生境界。宝黛钗三人对自己的选择都有着极其坚定的态度。在第三十二回中,我们通过袭人的转述得知,当贾宝玉听到薛宝钗劝他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时候,“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将薛宝钗晾在一边尴尬得面色通红。而且贾宝玉还当着史湘云的面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样的“混帐(9)话”。在读书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心灵层面产生真正的爱情。
林黛玉的风流气质与灵慧性情、薛宝钗的丰腴容貌与高士品格确实都曾深深吸引贾宝玉,进而围绕这两段关系形成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冲突。但从性质上看,“木石前盟”是神话性的,是前世的宿因;而“金玉良缘”则是一段俗缘,是人为的偶合。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神话世界中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澄明之爱的投影,早在他们降生人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木”与“石”分别代表着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本质:“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的绛珠仙草,与自经锻炼、灵性已通的顽石,是自然木石的对应;“饥则食蜜青(谐音:“觅情”或“秘情”)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的绛珠仙子,与“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又是仙灵的对应。神话前情中的映照关系,决定了宝黛二人天生就有精神本质上的契合与认同。
而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完全出于人为的解释。贾宝玉是“假”的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不过是石头伪装而成,却被众人视作珍宝,而薛宝钗的金锁则是源于癞头和尚赠的两句吉利话,那和尚让他们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錾(10)在金器上,等日后她遇到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因此薛家的人便照做,这才有了“金玉良缘”的说法。这段缘分完全是今世的、后天的,联系着它的也并非精神上的契合,而是外物的匹配和人为的撮合。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是不掺杂任何人间尘渣的,因此它在污浊的尘世中无法生根、发芽、结果,注定是悲剧一场。贾宝玉经历过如此刻骨铭心、超凡脱俗的爱以后,如何还能接受“举案齐眉”的世俗之爱?因此,等待宝黛钗三人的结局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黛的爱情最终落空,林黛玉未婚而亡,薛宝钗在婚后也始终过着寂寞的生活。贾宝玉最终选择出离红尘,重归青埂峰无稽崖与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因为他的爱情是“世外”的,在人间没有真正永久的存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