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条
贝加尔雅罗鱼体小,且浑身布满细小的白鳞,故得名“小白条”。
其别名有蓝刀鱼、游刁子、浮鲢、餐条、餐子等,但叫的人不多,唯有小白条一名人人皆知,叫起来顺口。
常钓小白条的人,都会说它们是浮在水面上的鱼。说鱼浮在水面上有些夸张,但真正的事实是,小白条是水域的上层鱼类,也就是说它们喜欢在水中高处游动,不管是在水库、湖泊还是鱼塘,撒一点糠饼便会招来大群小白条抢食。有时候人们追着它们用网捞捕,它们也不会潜入深水中去。捕鱼者看出了它们的固执习性,遂将网伸到水底向上一捞,便捕到好几条。小白条在最后才会显出拼搏精神,在网中猛烈蹦跳,但无论它们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很快就会窒息而亡。
小白条之所以喜欢在水中高处游动,是因为它们好动。接近水面后搅出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复又聚拢来,它们随之欢快翻转,显得颇为幸福。一位常年在额尔齐斯河上打鱼的人,说过一句话:大红鱼不热闹,小白条不孤独。经由这句话可得知,大红鱼喜欢独自游动,而小白条一出现便是一大群,像一团在水中飞翔的幻影。人们但凡发现有小白条出现,便耐心等待,它们一定会游到接近水面的地方,到时候再捕捞不迟。
小白条的小,在鱼类中可以说是极致,它们中最长的也就三四寸,有人在河中摸小白条,一把抓上来,手里有三条。小白条虽小,却多得出奇,据说新疆三分之一的鱼是小白条。我最初听到这一说法时不信,后来在布尔津和福海,见所有的鱼摊上都在卖小白条,便信了。那两个地方的鱼分别来自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湖,想必小白条在那两地大量繁殖,让阔大的水域变成了它们的集群生存地。
十余年前的一天,我和朋友在额尔齐斯河边玩,看见离岸很近的水中有一两寸的小白条,想伸手去抓,但又觉得抓到也吃不成,便决定逗它们玩耍一番。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位是蒙古族,他提出唱歌,并断定小白条一定喜欢听歌,只要我们在岸上放声唱歌,定会引出大一点的小白条。他的提议引起大家的兴致,于是便鼓励他唱了《乌兰巴托的夜》:
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
那里有风有古老的草原
骄傲的母亲目光深远
温柔的塔娜话语缠绵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歌儿轻轻唱 风儿轻轻吹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
那里有一生最重的思念
草原的子民无忧无虑
大地的儿女把酒当歌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你远在天边却近在我眼前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歌儿轻轻唱 风儿轻轻吹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这首歌的歌词很感人,加之朋友用低缓的嗓音唱出,所以大家都沉浸于他的歌声中,直到他唱完,才想起唱歌是为了吸引水中的小白条,于是便赶紧往水中看,果然有不少小白条浮于水面下,像是刚才也像我们一样凝神倾听了一曲天籁似的。小白条会听歌,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连我也不会相信。但大自然中的万物皆是精灵,只要有耐心与它们交流,或者静心倾听,就会听出它们的声音,感知到它们内心的诉说。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阿勒泰有牧民能听懂羊语,他们亦对羊发出接近于咩咩的叫声,羊就会顺应他们的意思走动或停留。再譬如有的牧民从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可听出天气在未来一两天的变化。那天,虽然我们用歌声引来了小白条,但却没有把手伸进水中去抓它们,都是会为歌声痴迷的生命,我们怎能置它们于死地呢!
后来听说一事,有人欲用唱歌诱惑小白条到岸边捕之,但那人不好好唱歌,只是南腔北调地哼了一首歌,哼完后去看水中,却不见一条小白条。看来歌唱得不好,连小白条这样的鱼也不爱听,亦不会受诱惑游到岸边。
虽然小白条是水中的快乐精灵,但除了被人果腹,其他时间不会被人关注。新疆人吃小白条偏爱一种方法,即煎炸后干吃。也难怪,那么小的鱼,用别的做法几乎无法下刀,亦做不出花样,而煎炸则可使其保持完整,是最好的办法。
煎炸有两种,一种是将小白条直接放入烧好的热油中,哗的一声,小白条便被热油吞没。在炸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翻动,以免一面被炸焦,而另一面仍白色一片。炸到鱼身略变黄,便可出锅。裸炸出的小白条,可蘸盐和花椒粉吃,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至于盐和花椒粉,则起到提味作用,根据自己的口味可蘸多,亦可蘸少。
另一种做法是事先把蜂蜜、鸡蛋和淀粉和成稀释的面糊,放盐进去,然后将小白条放进去裹上面糊,放入热油中煎炸。炸的办法与前一种相同,但时间要略短一些,否则容易炸焦。这样炸出的小白条可直接吃,蜂蜜和鸡蛋的甜味弥漫其间,可吃出甜酥、爽脆和柔嫩的口感,是难得的享受。
两种炸小白条,都是很受欢迎的下酒菜,人们到饭馆吃饭,但凡见到菜单上有小白条,便马上会点一份。吃小白条要和酒搭配好,喝一杯酒后,夹一根小白条一口一口慢慢吃,吃完了再喝一杯,滋味分外不同。
小白条食之有趣,捕捞则更有趣。那么小的鱼是钓不成的,人们于是想出诸多方法,譬如发现小白条喜欢吃水面的蚊虫,便将长柄网兜悄悄伸到水底,然后用树枝在水面轻轻划动,小白条以为有蚊虫落到了水面,便蜂拥成一团游过来,人们只须把网兜提起,便可捞出一堆蹦跳的小白条。
另有一种办法,人们发现小白条在天热时喜欢游至浅水处,便在小溪上游断流,等溪水流干,便可大量捡拾小白条。
太小的小白条是不能吃的,因为无法开膛破肚去掉内脏。人们于是便把太小的小白条放归河中或湖中,心想让它们先长几年,再捕捞也不迟。
人们还发现小白条性情活泼,好在流水中游动。人们便选择适合下网的地方布好网,然后在上游撒下蚂蚱、蚯蚓、玉米粒和馒头末,流水将这些东西带往下游,小白条遂向下游追逐,都进了网中。等到上当后,它们便在网中蹦跳,做垂死挣扎。也许鱼的语言要用动作才能表现出来,但无论它们怎样挣扎,那网已变成它们的死亡深渊,它们一头栽进去,便再也无望生还。
捕捞小白条时,出现过很多趣事。有一个小孩去给他父亲送盆子装小白条,在河中不慎滑倒,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等他哭够了一低头,发现掉在水中的盆子里,居然钻进好多条小白条。
那小孩破涕为笑,遂端起盆子跑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