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鬼雾迷踪

“一种叫板蓝根的药材,我们没有。而且如果想要训练这个兵种的话,咱们的城池和科技都得跟上啊,城池建设不够,都没有身强体壮的人愿意投奔我们,怎么能训练出这个兵种,即使有,没有科技也没办法训练呀。”

“而且城池的建设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王宇接着说。

发展成了压在夏无畏心里的一块巨石。

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秋雨连绵时,王宇正为粮仓选址犯愁。他执伞站在城南缓坡,看着测绘用的竹签被雨水冲得东倒西歪。

“眼看秋收将至,王大人在为存粮做打算?”

“是啊,地势太低粮食容易发霉变质,这里地势够高,但土层太松……”

“土层可用夯土,地基结实后仓体也能更加牢固。”华云苓从旁边路过说道。

“可是此处土质松软多碎石,无法夯实。””王宇说道。

“可加将土打碎,加入石灰和干草,做成三合土。再在土里加入糯米灰浆试试。”华云苓提着药锄,裙摆沾满黄泥,“《齐民要术》说三合土掺糯米汁,水浸百日不坏。”说着从药篓掏出袋糯米,“这是阿芷省下的口粮,用这个做个实验。”

王宇拿着粮食,找了个民夫一起去挖土做实验。

三日后,新土成型。坚硬如磐石,且韧性极大,水火不侵。是建筑的最好材料。

粮仓奠基那夜,王宇在油灯下重绘图纸。他蘸着朱砂圈出十二根承重柱:“立柱间嵌防火砖,屋顶铺双层竹篾——既能散热,遇火情拆起来也快。”

三个月后,连绵阴雨验证了粮仓的坚固。栓子设计的翻板粮柜层层叠叠,拉下机关就能让谷物如瀑布倾泻装车。韩冲抓起把麦粒仰头宣泄着心中的抑郁:“有了粮食和军队,黄岛军再来,定叫他们有去无回!“

“我们现在有了粮食,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城池各项基础建设也已经初步完成。王大人,你觉得我们要更好的发展城池,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夏无畏问道。

“粮食只是生计,我们在下一步,应该大力训练军队,然后采集更多的资源。”

“不,我们有了坚固的城防和基础的军队,小股的敌人已经对我们造不成威胁。黄岛军经过连续的征战以后,战线太长,后继乏力,当前肯定处于疲惫期。这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所以,我们现在首先要招贤纳士,发展科技,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在最短的时间发展起来,训练更加强大的军种,应对未来的强大敌人。”

夏无畏一番高瞻远瞩的论断让大家深深折服。

“将军,我们重点需要吸收哪方面人才?”

“得王大人足矣,此事全权交由王大人。”

王宇深深地弯腰合十,他对这位才能卓越的领导人又高看了一眼。

夏无畏知道,自己指明方向以后,王宇肯定会把剩下的事情做好,这是能力的体现,也是对王宇的无上信任。

“那老夫就重点招纳具有科技研究才能的人才,重点发展科技,科技强了做任何事情都能事半功倍。”

“王大人尽管放手去做。”夏无畏说道。

他们一起定好了城池发展计划。

冬至前夜,科技所的铜铃在狂风中叮当作响。腊月初七的晨雾裹着冰碴子拍打窗棂时,科技所的青砖墙正渗出细密水珠。栓子蹲在滴水檐下调试水力鼓风机,铜制齿轮咬合的咔嗒声里,突然掺进道苍老的咳嗽。

“齿轮啮合度差三厘,传动轴要加粗两分。”

栓子猛地回头,见个披蓑衣的老者正用竹杖敲击水轮轴承。那人须发皆白似落满霜雪,褶皱堆叠的眼皮下,却有双亮得惊人的眸子。最奇的是他腰间挂着的青铜罗盘,盘面二十八宿竟用萤石粉末镶嵌,在晦暗天光里幽幽发亮。

“您老懂机关术?”栓子将扳手藏在身后——这陌生人的目光让他想起夏无畏瞄准时的压迫感。

老者却不答话,枯枝般的手指突然戳向水轮底座的青苔:“水位降了半尺,水压不足。”说着从袖中抖出卷泛黄帛书,“按这个改。”

栓子展开帛书倒吸凉气——竟是前朝工部秘藏的《璇玑图谱》,传说能造出日行千里的木牛流马。

他刚要追问,科技所的院门被撞开,王宇挟着寒气冲来,手中捧着赤色矿石标本:“栓子,快瞧瞧这个是什么!”,说完看见院里有一个奇怪的老人。王宇锐利的眼光盯着他,直觉告诉他此人不简单。

老人手中的青铜罗盘突然发出蜂鸣。老者慢慢转身看向,王宇手中的赤色矿石标本,矿石断面闪着诡异的紫红色纹路。

“赤血矿!”老者伸手向前想要接过王宇手中的矿石,手微微发颤,“这纹路……你们找到赤血矿脉了?”

王宇双眼眯起:“先生识得此物?”

“赤血纹每百年生一环,这矿少说埋了五百年。”

王宇将赤血矿递给老者,老者接过矿石轻轻摩挲,像抚摸自己的孩子。“是赤血矿,有大用,但矿脉深处必伴生噬魂雾,寻常人靠近十丈必死无疑。”

此时夏无畏从外面走进来,听到他们的谈话问道:“敢问先生,赤血矿有什么作用?”

“赤血矿,能溶于钢铁,增加钢铁硬度,同时让等量的钢铁变得更轻。”老人娓娓道来。

夏无畏听到眼前一亮,若真是如此,那无论是对城池的建设还是军队的战斗力都有巨大的提升。他解下随身箭囊,箭镞挑起块湿柴扔进火盆:“此雾有何特点?”

老者眼里闪过一丝惊悚,“传说此雾有进无回。”

房间里一片吸气声。老人幽幽地说:“据记载,此雾常态下呈灰白色棉絮状,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惊人变化;雷暴中翻涌紫灰色涡流,如同浸透毒血的绢帛;月光穿透时泛着尸骨般的磷光,雾团边缘游离着萤火虫大小的幽绿光点;遭遇火焰灼烧时,瞬间蜕变为半透明的靛蓝,仿佛整片雾海化为液态琉璃。”

落针可闻。

老人接着说:“传说当初西蛮商队带着精炼炉回西域的途中,就遇见了噬魂雾,从此精炼炉不知所终。”

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传说此炉不是遗失在逐鹿平原尽头的地方吗?”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听说后来在逐鹿平原里的一个黑市出现了,西蛮商队强抢后准备带回西域,后来不知所踪。”

华云苓的药罐“当啷”落地声打断了大家的对话,她刚进来就听到这个重要的消息。精炼炉对华家非常重要,已经成为华家的精神支柱,追回精炼炉一直是根深于华家心里的执念。

听到这里,所有人的心里都冒出一个既可怕又希冀的想法。

“这种雾经常出现吗?”夏无畏问出了问题的关键

“不,相反,这种雾只存在于传说中,少有人真的见过,因为生成条件太过特殊了,但是一旦生成了就很难消失。而且见过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出来。”

大家几乎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半月前探矿队失踪,最后传回的密信就写着看见一种神秘的雾。”夏无畏的箭尖在地面画出等高线。

“他们的描述,和这位先生描述的不谋而合。按照他们的行进路线和当地的地形特点,发现位置应该就在这里,西南方向八十里,龙断悬崖。”

老者从怀中掏出块焦黑的齿轮:“这是从噬魂雾里带出来的。”齿轮内侧刻着华氏徽记,被高温熔化的铜水重新凝结,形成狰狞的鬼面纹。

听到这话,夏无畏皱了皱眉头,王宇的眼里也闪过一丝疑惑。如果传说是真的,噬魂雾有进无出,那么这个齿轮是怎么从噬魂雾里带出来的。即使真的是从噬魂雾里带出来的,怎么会出现在他手里,而且刚好是在他们发现赤血矿的时机。这里面肯定还有更多的故事。他转头看向王宇,王宇也看着他点了点头,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心中的想法。

华云苓扑上来抢过齿轮,指尖抚过徽记旁的小字——“华元鼎制”,正是她们世代寻找的精炼炉残片。

“精炼炉真的在龙断崖!”少女的声音发颤。

“华小姐,这个是什么?”王宇指着她手里的齿轮问道。

“这是精炼炉上的一个残片,我虽然没见过精炼炉,但是家族志里有记载,精炼炉上有一千八百六十二个零件,每个零件上都刻有‘华元鼎制’的铭文。这是华家的特有铭文,是华家的象征。”华云苓解释道。

“那应该是了,我们的探矿队失踪,也应该是误入了噬魂雾里。而且据记载,以前的时候,我们这片区域就是西域通商要道。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现在龙断崖的雾就是传说中的噬魂雾。”夏无畏断言道。

老者激动的双手颤抖,急促的呼吸刺激下,突然剧烈咳嗽,指缝渗出的血丝竟泛着青灰色。华云苓搭脉后面色骤变:“您中过噬魂雾的毒?”

“三十年前我随商队进山,二十三人只我逃出。”老者扯开衣襟,心口处拳头大的肉瘤正缓缓蠕动,“这毒蛊靠吞噬记忆生长,如今我已忘了妻儿样貌。这三十年,我是每天都生不如死,伴随记忆丧失的还有无尽的精神折磨,到后来,形成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本能,可能我以前记得,但是却忘记了。”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就能解释大部分的问题,但是,他是怎么出来的?夏无畏思索到。

“此毒何解?”夏无畏没有问出心中的疑惑,而是问了一个关于解毒的问题。王宇略带疑惑地转头和夏无畏交换了一个眼神,夏无畏向他轻轻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