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探测
- 人在废土,建设超星系塔防领地
- 贰更羹
- 2071字
- 2025-07-09 00:05:18
后面的几个月里,随着行星塔的同化进程持续推进,小行星逐渐从一颗荒凉的岩石星体转变为苏远意识的延伸。
行星塔的能量网络覆盖了整颗星体,粒子对撞机的解析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苏远预估,当小行星完全被同化,他将能够在这颗星体上建造更多的解析塔。
等到彻底将这座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研究透彻,他也将进行一次粒子对撞实验,为源星人类文明迈向二级文明奠定基础。
苏远甚至已经开始设想利用这些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能源系统,甚至是星际飞船的推进装置。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探明第八行星上通往炽焰文明的虫洞。”
幽冥星是一颗位于起源星系边缘的暗色行星,表面被厚重的暗红色云层笼罩,几乎没有自然光照射到地表。
为了确保安全,苏远决定派遣一支由哨兵克隆人控制的无人探测舰队,穿越虫洞进行初步探测。
舰队由五艘小型高速探测舰组成,每艘舰上搭载了高精度的扫描设备、能量屏蔽系统以及微型分析模块。
这些舰船由源星最先进的自动化工厂生产,配备了最新的可控核聚变引擎等技术,能够执行长时间的探测工作。
幽冥星的虫洞位于行星地表一处巨大的陨石坑区域,在这片空间区域周围环绕着不规则的能量波动。
苏远通过意识远程控制,指挥探测舰队缓缓接近虫洞。
当第一艘探测舰进入虫洞时,苏远的意识感受到了一阵强烈的波动,仿佛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被扭曲。
舰队的传感器记录到一股异常的引力场,随后画面陷入短暂的黑暗。
几秒钟后,信号重新恢复,探测舰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星系——炽焰星系。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颗炽热的红巨星,它散发着耀眼的橙红色光芒。
“这是一颗苍老的恒星,难怪引力有异常波动。”
苏远有些微微惊讶,他倒是没想到,炽焰文明的母恒星已经步入暮年。
同时探测舰的扫描显示,虫洞的出口位于星系中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附近,这颗行星便是炽焰文明的母星——炽焰星。
炽焰星的表面被一层浓厚的能量场覆盖,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流光溢彩,像是无数细小的火花在星球表面游走。
行星的地表岩石或土壤上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由一种半液态的金属物质构成,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让我看看你们是否会对源星构成威胁。”
在苏远的控制下探测舰小心翼翼地进入炽焰星的低轨道,避开了能量场的强烈干扰。
通过舰载传感器观察到,炽焰星的地表分布着大量奇特的结构,像是由液态金属与能量流交织形成的城市。
这些城市没有传统建筑的固定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流动的、不断变幻的形态,仿佛整个星球都在缓慢地呼吸。
更令人震撼的是,探测舰捕捉到了炽焰文明个体的活动影像。
这些个体外形类似人形,但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能量光膜,内部隐约可见流动的等离子态光芒。
苏远推测,这些就是炽焰文明的宿主与共生体的结合体。
宿主的肉体结构与人类相似,但明显更强壮,骨骼与肌肉组织似乎经过了某种能量强化的改造。
而共生体,那些等离子态的能量生命则以一种类似光团的形态寄宿在宿主体内,通过神经共振与宿主实现无缝协作。
“茫茫宇宙真是无奇不有,居然还有这种类型的生命体。”
在观测一番后,苏远对炽焰文明的个体存在方式啧啧称奇。
并且在探测舰的分析模块进一步确认后,他还发现炽焰文明的个体之间通过一种无形的能量场相互连接。
这种能量场覆盖了整个炽焰星,宛如一个巨大的意识网络。
当一艘探测舰不小心释放了一束低强度的扫描波时,附近的炽焰个体立刻转向舰船的方向,身体表面的能量光膜骤然亮起,像是进入了一种警戒状态。
几秒钟后,整个地表城市的能量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仿佛整个星球的意识都在注视探测舰。
“集体意识的反应速度竟然这么快……”苏远心中一凛,立即下令舰队降低所有能量输出,进入隐匿模式,以避免进一步刺激炽焰文明。
通过谨慎的扫描与数据分析,苏远对炽焰文明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炽焰文明的个体数量并不多,估计仅有数亿左右,但每个个体的能量操控能力极强。
他们能够通过共生体的等离子能量直接操控地表的金属物质,构建临时的建筑、武器甚至交通工具。
这种能力让他们在炽焰星上几乎无敌,任何外部入侵者都难以在他们的集体意识与能量场面前占到便宜。
并且炽焰文明的决策机制完全依赖于集体意志的共振频率。
探测舰捕捉到了一种特殊的能量波动,频率极为复杂,像是无数意识在同一时间进行交流与决策。
这种机制让炽焰文明在母星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协调性,但也限制了他们的扩张能力。
由于共生体的能量场无法脱离炽焰星的特殊环境,炽焰文明至今未能发展出星际航行的技术。
他们的文明似乎被困在了这颗行星上,停滞在一级文明的门槛。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苏远命令探测舰队悄无声息地撤回虫洞,返回起源星系。
炽焰文明虽然强大,但在母星之外的威胁有限。
他们的集体意识与能量操控能力虽然令人敬畏,但缺乏星际扩张的手段,暂时不会对源星人类文明构成直接威胁。
不过,炽焰文明这种天然的等离子能量技术与神经共振机制却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若能解析并应用于源星的科技体系,或许能大幅提升文明的能源与武器水平。
“真是有意思的文明形式。”
回到小行星基地,苏远将炽焰文明的探测数据一一记录下来,着手制定下一步计划。
目前他决定暂时不对炽焰文明采取任何直接行动,而是继续加强小行星的同化与粒子对撞机的解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