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决意北迁

档案室里泛着樟脑丸的气味,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辞职信,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已经十七分钟。窗外北京CBD的霓虹透过百叶窗,在人事档案柜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

“真要放弃副教授职称?“主任老张把保温杯重重搁在桌上,“就为了去内蒙学唱戏?“

我转动手机给他看屏保——去年在呼伦贝尔拍的照片:巴特尔老人跨着黑马立于山脊,身后是熔金般的落日,他的蒙古袍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一面战旗。

“是史诗,不是戏。“我按下发送键,“《江格尔》有七十二部,现存只剩二十六部了。“

......

(省略3000字详细描写辞职交接、同事送别、火车北上的场景,哈哈,其实就是作者嫌这块儿麻烦)

当出租车在暴雪中抛锚时,距离养老院还有八公里。司机指着计价器说:“四百六,微信还是支付宝?“而我正惊恐地发现手机早已冻关机。最后是掏空了所有口袋,用现金、口香糖和一支万宝龙钢笔抵了车费。

拖着行李箱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跋涉,羽绒服很快被寒风打透。远处传来狼嚎,我忽然想起老人说过的话,赶紧摘下眼镜——金属镜框会粘掉眼皮。果然不久后,右眼睫毛已经开始结冰。

“汉人的眼镜会长冰溜子!“突然亮起的车灯刺破雪幕,巴特尔老人骑着摩托雪橇出现,车斗里还蹲着两只冲我龇牙的牧羊犬。他扔来一件带着羊膻味的皮袄:″走吧,今天长生天心情不好″

养老院仓库的铁皮门在风中啪啪作响,像有人不停在扇耳光。老人帮我钉塑料布挡风时,说起他年轻时见过的汉族知青:“那小子第一天就被马踢断了肋骨,但后来成了最好的兽医。

老人掀开毡帘走出来,白胡子在风中飘扬,眼睛眯成两道月牙:“怎么,城里住腻了?“

“我来学艺。“我把辞职信复印件递给他,“已经和旗文化局联系过了,他们同意我作为您的非遗传承学员。“

老人的笑容凝固了。他转身走进蒙古包,我听见铜壶重重放在炉子上的声响。跟进去时,热腾腾的奶茶已经斟好,混着炒米的香气在包内弥漫。

壶里马奶酒的灼热一路烧进胃里,混着炒米和草原盐的咸香。半夜被冻醒时,发现老人不知何时又来过了——我身上多了层牦牛毛毯,门口放着燃尽的炭盆,灰烬里埋着几个烤得焦香的土豆。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你要学的话,恐怕要学很久“三年背会《江格尔》十八章,五年掌握十三种长调唱法,十年才能独立主持祭敖包。“

我从好奇这项传统到来到这里向这位老者学习。我下了很大的决心,自然不会被他一两句话就赶走,相反我对他说道:″没关系,我倒是不怕什么累,活了这么久,还没有一手拿出手的手艺。″他像是打定我待不了多久一样,暂时应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