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首获的喜悦与冷静复盘

两人七拐八绕,离开了喧嚣的二道街,钻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秋日的阳光透过巷子上方稀疏的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四周安静得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几声鸽哨。

“扬哥,快,快拿出来看看!”王磊一屁股坐在路边的水泥台阶上,搓着手,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陆扬手中的布袋,那模样,活像一只等着投喂的小狗,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刚才在摊主面前,他大气不敢出,生怕搅了陆扬的好事,此刻终于能一探究竟了。

陆扬哑然失笑,这小子,还是这副急性子。他找了个相对干净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将布袋里的东西一件件取出来,平摊在台阶上——三本略显陈旧的《儿童故事画报》合订本,还有那本纸张泛黄、封面斑驳的《国民新字典》。

“乖乖!”王磊凑上前,瞪大了眼睛,拿起一本连环画翻了翻,又拿起那本字典掂了掂,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扬哥,就这么几本破……呃,旧书,那老板真就两块五卖给你了?我听得真真儿的,启智不是说,光那连环画就值三五块,那字典也值个两三块吗?”

陆扬微微颔首,拿起那本《国民新字典》,指腹轻轻摩挲着封面上“中华书局印行”的字样,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他轻声道:“启智评估的是它们的潜在市场价值,或者说,是遇到对的人时它们能卖出的价格。我们从摊主手里买,那是收购价,自然不可能那么高。而且,磊子,这第一次出手,利润多少是次要的。”

“啊?次要的?”王磊一愣,有些不解地挠了挠头,“那……那什么是主要的?咱们费这么大劲,不就是为了赚钱吗?”在他朴素的认知里,做买卖,自然是利润越高越好。

陆扬看着王磊困惑的表情,耐心地解释道:“赚钱当然是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你想想,我们对那个摊主了解多少?对他摊位上的东西又真正了解多少?这次交易,更像是一次试探。”

“试探?”王磊似懂非懂。

“对,试探。”陆扬肯定道,“首先,是试探摊主的底细。你看他开价三块,这个价格不高不低,有点讲究。如果他狮子大开口,说明他贪。如果他开价极低,说明他可能真不识货,或者另有图谋。三块钱,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带有试探性的价格。”

王磊眨了眨眼,努力消化着陆扬的话:“扬哥,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老板当时说‘你要是真心喜欢,就给个三块钱’,听着挺随意的。”

“越是随意,里面可能越有文章。”陆扬笑了笑,“其次,是试探我们自己。通过这次交易,我们可以积累和这类人打交道的经验。比如,怎么开口,怎么观察,怎么判断对方的心理,怎么砍价。”

“砍价!”王磊一拍大腿,激动起来,“扬哥,你这砍价的本事也太神了!从三块砍到两块五,我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那老板一甩手不卖了!你是怎么敢开口的?而且,你怎么就知道他会同意呢?”

陆扬将那本字典轻轻放下,目光深邃:“磊子,你注意到我从头到尾的姿态了吗?”

王磊回忆了一下,有些不确定地说:“姿态?就……就挺客气的,像个好学生?”

“对,就是‘学生气’。”陆扬打了个响指,“我表现得越像一个对旧书充满好奇、但又囊中羞涩的学生,他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我问他民国课本,老画报,都是在引导他,让他觉得我确实对这些‘老东西’有兴趣,而不是个纯粹来捡便宜的贩子。”

“至于砍价,”陆扬继续道,“他开价三块,我已经通过启智知道这批东西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我砍掉五毛,不多不少,既表达了我的‘诚意’——学生钱少,能省则省——也留给了他足够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反应。”

“如果他非常坚决,一分不让,那说明他对这些东西的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或者他看出了我的某些意图。但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算了算了,两块五就两块五吧’,这说明什么?”陆扬循循善诱。

王磊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试探着说:“说明……他觉得这两块五也赚了?或者,他真觉得咱们是穷学生,可怜咱们?”

“都有可能。”陆扬点头,“但更深一层,他可能也在通过我的砍价来判断我。如果我砍得太狠,或者表现得太懂行,反而会引起他的警觉。我这五毛钱,砍掉的是他的戒心,换来的是他对我‘人畜无害’的初步印象。这个印象,比多赚几块钱重要得多。”

“你想想,我们以后可能还要经常去他那里‘淘宝’,第一次就把人得罪了,或者让人家把我们当成了精明的对手,以后的路还怎么走?”

王磊恍然大悟,用力地点头:“我明白了,扬哥!你这是放长线钓大鱼啊!先让他觉得咱们是小绵羊,以后才好薅羊毛……不对,是才好继续寻宝!”他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陆扬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孺子可教。所以啊,这次交易,我们不仅拿到了实物,更重要的是,获取了关于摊主行为模式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后续的行动铺了路。这五十块启动资金,花得值。”

“启智,”陆扬在意识中沟通,“你对摊主此次交易行为的最终分析结论是什么?他是否有察觉到我的真实意图?”

启智冷静的声音在陆扬脑海中响起:“根据对目标人物在交易过程中的面部微表情、肢体语言及语言逻辑分析,其对旧书刊普遍具有一定市场价值认知,但对民国时期文献资料、特定年代及出版社的连环画等细分领域的价值敏感度可能存在认知盲区,或因其个人知识结构及经营偏好,并未将此类物品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其开价三元,符合其对该批次物品价值的模糊估算,并预留了部分议价空间。在您提出两块五的还价后,其决策时间极短,表情松弛,未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或算计神态,表明该价格在其可接受的盈利范围内,或认为与‘学生’进行小额交易无需过度计较。”

“综合判断,目标人物目前对您的认知停留在‘一个对旧书感兴趣、略懂皮毛但经济不宽裕的学生’层面,尚未察觉您的深层意图或对‘启智’的辅助能力有所感知。其对旧物价值的判断体系存在不均衡性,这为您后续的‘捡漏’策略提供了可利用空间。”

陆扬听完启智的汇报,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启智的分析与他的判断基本一致,这让他对后续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扬哥,你笑什么呢?是不是想到怎么把这些宝贝卖大钱了?”王磊见陆扬露出笑容,好奇地问道。

“呵呵,算是吧。”陆扬收回思绪,看着眼前这几本不起眼的旧书,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磊子,这两块五买来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可远不止两块五。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能让它们体现出真正价值的途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神情也变得严肃了几分:“不过,那个摊主,虽然这次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甚至有些‘好骗’,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这个人,依然不简单。我们今天只是掀开了他神秘面纱的一角,绝不能因为这次的顺利就掉以轻心。下一次去,我们的策略可能还需要根据新的观察进行调整。”

王磊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信服与期待:“扬哥,我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跟着你,我感觉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他现在对陆扬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前只觉得扬哥变聪明了,现在看来,这何止是聪明,简直是神机妙算!

陆扬微微一笑,将台阶上的旧书重新收回布袋,站起身来:“好了,今天的初步试探算是成功了。这些东西,我们先带回去妥善保管。至于怎么让它们变成我们真正的‘第一桶金’,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布袋里那几本旧书,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也预示着一条充满未知与机遇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