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次能赢!

益州,蜀郡。

刘禅茫然的站在后花园凉亭里。

看着手上空空如也,差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怎么回事?

明明仙君两次都给准备了吃食和浆汤,为什么带不回来呢?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响动。

刘禅抬头看去,原来是他爹和先生来了。

刘备本来在前面衙署办公,突然有奴婢前来报告说殿下不见了。

他立刻明白是仙君又召唤了儿子。

所以马上严令不得惊扰,然后带着诸葛亮一起向后花园走去。

走到跟前,刘备见自己儿子一脸沮丧,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连忙问:“我儿可是惹恼了仙君?”

要真是这样,那可大事不妙了。

结果等知道儿子是因为没能带回吃食而忧伤后,他差点没抬手给刘禅一巴掌。

这逆子!

刘禅讪讪一笑,然后说起刚才在仙君那里的际遇。

得知这次是仙君主动召唤,刘备心中一喜,看来自己儿子还是很受仙君重视的。

可转耳又听到刘禅忘记把黄金带过去,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这逆子只顾着吃喝,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恨不得抄起家伙揍这逆子一顿。

一旁的诸葛亮好说歹说给拦住了。

可马上刘备就后悔了!

因为刘禅又说没能把仙君特意准备的高产粮种带回来。

“孔明,这次你别拦着,我今日非得教训这逆子不可!”

刘禅一看不好,连忙躲在先生背后,然后探出个脑袋道:“不过仙君给先生的礼物我带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刘备脚步一顿。

算了!

这逆子还是暂时留着吧。

诸葛亮对此很是好奇,那后世人居然给他带了礼物?

他一脸疑惑的接过刘禅递来的一张白纸。

打开一看,似乎是一幅画。

画里是一个模样奇怪的硕大圆柱,圆柱上面刻有神秘的符号。

而圆柱底端是剧烈的火焰与烟尘。

再往下看,发现有一行字。

‘等闲若得东风力,化做丞相万里光!’

落款则写着这次能赢!

诸葛亮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后世人会送他这么一幅画。

又再次细读那行文字,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悲怆与遗憾。

他心有所悟,似乎明白了什么。

然后默不作声将画递给了一旁的刘备。

刘备接过画,沉默半晌后神情坚毅道:“孔明,这次我等定能成功!”

刘禅有些不明所以,不就是一幅画吗?

为什么爹爹和先生看了后都不作声?

不过他也不敢多问,免得又被爹爹问起在仙君那的经历。

难道他能说自己当时只顾着品尝各类吃食吗?

可怕什么来什么。

刘备转头又问:“你在仙君那还看到了什么?”

仙君那有满屋子的吃食,各式的浆汤。

但这个答案刘禅是万万不敢说的。

好在先生替他解了围,“殿下,那仙君可曾提及是什么样的高产粮种?”

刘禅连忙答道:“是两样圆滚滚的粮食,比梨大的叫红薯,比梨小的是土豆。”

“仙君说红薯每年一季,六月便成熟,一亩能收获两三千斤。”

“土豆每年一到两季,三月能成熟,一亩可得三四千斤。”

“但仙君说了那是按后世的算法和种法,我们得自己试过后才知晓。”

刘备和诸葛亮虽然不知道什么粮食是圆滚滚的,但在听到产量后陷入狂喜!

这样的产量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即便只按后世一成的收获来算,那也足以让人疯狂了。

有了这等高产的良种,那足以让所有百姓吃饱饭,让局面迅速安定下来。

如此才有足够的力量来成就大业!

刘备欣慰的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这逆子还是有点用的。

可旋即又想起良种还得下次才能带回来,脸又黑了下去,马上严厉道:

“从今日起,你不准再踏出后花园半步,否则打断你腿!”

“另外,那些装有黄金和珠宝的玉盒必须随身带着。”

刘禅闻言一脸苦涩,却又不敢说不,只得诺诺应下。

……

垂拱殿。

距离上次君臣相聚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眼见又快到穿越的时间了,赵祯便让召来几人汇报情况。

内侍押班张茂则先说了他这几日测试的情况。

那头盔防护能力确实了得。

若是用刀剑用力劈砍,能挡三五下才开裂。

虽然听起来好像也不怎么样,可真要是在战场上,能挡一下便已足矣!

而那螺纹钢做矛头的长枪同样不俗,连续戳刺上百次也不见变钝。

只是有一点不足,那就是沾水极易生锈。

但好在只需稍加打磨便可继续使用。

此外就是哨棍容易折断,需得经常更换哨棍重新绑定螺纹钢矛。

最后张茂则总结道:“臣这几日操练下来,认为这两样东西对于我大宋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不过那头盔中有一种是黄色,这是否不妥?还请官家定夺。”

黄色在北宋不能乱用,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赵祯想了想,“那朕就请先生多准备其他的颜色,将来五军中最强的一支,朕将赐予佩戴的权利。”

随即又看向吕夷简和晏殊。

二人均是躬身告了一声罪,暂时还没理出头绪。

这不是他们找不到需要后世高人帮助的地方,而是需要帮助的地方太多了,而且每一样都非常急。

赵祯对此很是理解,此事确实需要多加思量。

大宋积弊良多,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现在即便有机会,也得徐徐图之。

晏殊迟疑了一会才开口问道:“官家,不知那后世高人喜欢什么?”

先生喜欢什么?

赵祯脱口而出:“黄金和诗词。”

晏殊想起不久前官家曾给他下手诏所要诗作,结果被他给怼了回去。

“莫非前一阵官家找臣要诗作,就是为了供奉高人?臣险些误了官家大事,乞恕罪。”

吕夷简也想起之前官家曾让他给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索要诗作。

他以诗词乃小道尔给驳回了,连忙也跟着乞恕罪。

赵祯出声宽慰二人,表示现在要君臣一心,齐心协力让大宋强盛起来。

几人又闲聊起其他事务。

这时晏殊又问道:“不知后世高人喜欢何人诗词?”

“晏先生的那首浣溪沙,先生就颇为喜欢。”赵祯笑着道。“还有范卿的。”

“有个叫苏大胡子的,我听先生的语气好像极为推崇。但朕想遍了朝堂诸臣,也没发现此人。”

苏大胡子?

吕夷简和晏殊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同僚中有谁既姓苏又善诗词的。

民间也没这号人,否则汴京早该传遍他的诗词了。

没能得到答案,赵祯也不气恼。

反正后日就要去先生那,大不了问问先生便是!

……

(东汉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250克,一石粟米大约20公斤,大亩面积450平方,小亩20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