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的不太好,将就看看吧(委屈))
(感谢支持和纠错)
朔风卷着砂砾拍在木制点兵牌上,“魏国犯境,十日内连破三城”的朱砂字迹被磨得模糊。楚晚晴挤在涌动的人潮里,粗布绑腿沾满泥浆,腰间佩刀随着步伐磕在她尚未发育完全的胯骨上,生疼。
“都排好了!”一名独眼校尉抡着皮鞭抽向半空,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楚晚晴抬头望去,校场东侧的旗杆上,原本鲜亮的赤色军旗染满黑褐色血迹,“云州沦陷”的噩耗像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新兵报数!”校尉的吼声惊飞了檐下的寒鸦。楚晚晴攥紧腰间令牌,报出“德妃”二字时,前排的老兵突然爆发出哄笑。为首的虬髯汉子斜睨着她:“哪家戏班子跑错片场了?这名字该配红妆,不是沾血的刀!”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令兵翻身下马,甲胄缝隙渗出的鲜血在青石板上洇出暗红痕迹:“魏军绕道突袭苍梧关,总兵殉国!”校场瞬间死寂,唯有风声呜咽。
楚晚晴感觉后颈发凉,这消息比她预想的更糟。苍梧关若失,魏军铁骑将直逼京城。她下意识摸向怀中母亲绣的锦囊,却被人猛地撞了肩膀。回头时,一张布满雀斑的年轻面孔闯入视线——正是那日在营帐分她桂花糕的陆昭。
“德兄!”陆昭塞来半块硬得硌牙的干粮,“刚从炊事营抢的,听说咱们这批新兵今夜就要开拔。”他眼底血丝密布,指了指校场西侧堆积如山的白幡,“看见没?那是昨日战死的兄弟,连全尸都没留下……”
号角声骤然响起,撕裂凝滞的空气。校尉挥舞令旗,嘶哑的声音裹着血腥气:“三日内必须赶到苍梧关!敢后退者,立斩!”楚晚晴跟着人流挪动脚步,靴底碾过不知谁遗落的家书,泛黄的信纸上“盼君早归”的字迹被踩成碎末。
暮色四合时,她回望逐渐缩小的军营,漫天晚霞如同泼洒的鲜血。陆昭突然凑近,压低声音道:“听说魏军这次带来了攻城巨弩,射程能穿透三层城墙。”他的呼吸扫过楚晚晴耳畔,惊得她险些拔刀,“不过别怕,咱们兄弟并肩,总能杀出条活路!”
夜风卷起楚晚晴束发的布条,几缕青丝散落额前。她迅速别到耳后,握紧腰间刀柄。远处,苍梧关方向腾起冲天火光,那是军情险恶的嘶吼,也是她以女儿身征战沙场的起点。
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击碎了所有人的希望。主将王弘文刚愎自用,不听从楚晚晴、陆昭等将领的建议,执意采用冒险的主动出击策略。他认为魏军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此时出击定能大获全胜,却全然不顾苍梧关守军本就处于劣势,且情报显示魏军早已设下埋伏。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楚晚晴就察觉到了不对劲。魏军的阵型严整,丝毫不见疲惫之态,反而像是蓄势待发的猛兽。她挥舞着长剑,在敌阵中奋力拼杀,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满是悲戚与愤怒。陆昭在不远处与她呼应,两人背靠背,试图杀出一条生路。
但魏军的攻势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王弘文所制定的战术很快就被魏军瓦解。当发现中计之时,已经来不及撤退,苍梧关的守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楚晚晴看着王弘文在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窜,心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
战场上硝烟弥漫,鲜血染红了雪地。楚晚晴的盔甲上布满了伤口,体力也渐渐不支。陆昭为了保护她,替她挡下了致命的一击,倒在了她的怀里。“德兄……活下去……”陆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闭上了眼睛。
楚晚晴抱着陆昭的尸体,泪水夺眶而出。她想起了校场里那份生死状,想起了大家立下的誓言,可如今,一切都化为了泡影。随着魏军的最后一波冲锋,苍梧关失守了,楚晚晴在昏迷前,看着魏军的旗帜插上城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为死去的战友们讨回公道。
(番外)(人物角色介绍卡)
陆昭,24岁
身形矫健挺拔,眉眼间透着一股不羁与豪爽,常年征战使得他皮肤黝黑,眼角布满因风沙与岁月留下的细纹,唯有那双眼睛,始终闪烁着炽热而坚定的光芒,似藏着燎原烈火。
出身于云州普通农户家庭的他,自幼目睹边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立志投身军旅保家卫国。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入伍前便承担起家中重担,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军营中,陆昭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武艺,从一名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领。他为人仗义,对待战友如同手足,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深受同袍信赖。平日里爱说爱笑,常以幽默言语缓解军中紧张氛围,但面对战事时却无比严肃认真,观察敏锐,战术执行果断。
与楚晚晴相识后,两人因相似的经历与抱负结下深厚情谊,战场上默契配合,彼此信任,成为过命的伙伴。陆昭对未来怀有朴素的期许,盼着有朝一日战争结束,能回到云州为父亲扫墓,让母亲安享晚年,然而残酷的战争却无情碾碎了他的愿望,其悲壮牺牲也成为楚晚晴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与复仇的动力。
(番外)
王弘文,30岁
生得面容白净,眉眼间透着几分书卷气,一袭玄色战甲穿在身上却难掩骨子里的骄矜。出身于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自幼在家族庇荫下饱读兵书,虽不乏理论知识,却因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火淬炼,养成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
凭借家族势力和对兵法的侃侃而谈,王弘文年纪轻轻便谋得主将之位。他极度自负,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坚信自己熟读的兵书战策足以应对一切战事,对麾下将领基于实战经验提出的建议嗤之以鼻,认为是“粗鄙之见”。在他眼中,战争不过是一场彰显自己谋略的棋局,士兵的性命如同棋子般可以随意摆布。
面对苍梧关之战,王弘文无视魏军设伏的情报,固执地认为只要主动出击便能一战成名。战败之际,他全然不顾同袍生死,只想着保全自己,在亲兵护卫下仓皇逃离战场,尽显怯懦与自私。他的错误决策不仅葬送了无数将士的生命,更致使苍梧关失守,成为楚晚晴等幸存者心中难以饶恕的罪人,也在朝廷与边疆守军之间埋下了深深的矛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