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回到408病房,靠坐在病床上。
小茹护士拿来营养液,连接到陈启左手的留置针。
因为陈启拒绝进食,又不愿插胃管,只能通过输液来补充营养。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陈启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即便他不同意,也只能接受鼻饲,也就是通过插胃管来摄入肠内营养剂和流食。
在输液的时候,小茹护士将陈启的手机还给了他。
陈启入住的是精神科的开放式病房,可以携带手机,不过要交给医护人员统一管理,每天只有下午可以使用手机。
能住在开放式病房的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对他人无害。
但想要出去,也要主治医师签字,或者有家人、医护人员陪同。
陈启打开手机微信,发现几条未读消息,都是来自“老妈”。
老妈:乖儿子,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吃饭吗?
老妈:妈明天去看你,有没有什么缺的,妈给你带过去。
老妈:本来说好了等你爸出差回来,和他一起去看你,结果他那边事情还没处理完,暂时回不来。
陈启表情舒缓,回复道:我感觉好多了,今天还吃了半个苹果,张女士,你明天要不把我一起带回去吧。
老妈:微笑表情
老妈:想家了?是不是在医院住的不舒服?
老妈:妈明天问问医生,医生说可以,妈就带你回家。
“那看来是没戏了。”陈启叹了口气。
陈启家里还算殷实,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在本地一家大厂当售后工程师,待遇不错,就是常年出差。
他自己刚大学毕业不久,正在找工作,也面试了几家企业。
按照正常发展,他现在应该已经找到工作,开始当牛做马了。
但一个月前,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世界变了样。
那天他刚起床不久,就见老妈端着果盘走到他跟前。
“妈早上刚从菜市场买的葡萄,可新鲜了,你尝尝。”
说完,老妈从果盘里提起一串“葡萄”悬在他眼前。
一根粗壮的紫红色血管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球状物,每颗“葡萄”都是布满血丝的眼球,半凝固的瞳孔透过浑浊的晶状体,死死盯着他。
陈启当时就被吓傻了。
而老妈看他没反应,就自顾自摘了一颗眼球塞进嘴里。
听到嘎吱嘎吱的咀嚼声,陈启脑子里控制不住想象出眼球在口腔内爆浆的画面。
时至今日,这一幕仍是他心头的梦魇。
他一度以为自己是深陷噩梦之中,可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不仅是“葡萄”,在他眼中,所有食物都变得诡异可怖!
餐馆、外卖,包括家里做的饭菜,找不到看起来正常的食物。
但在其他人眼中,这些食物却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是手机拍出的食物也看起来一切正常,与陈启看到的完全不同。
陈启不会中二到认为“错的不是我,而是全世界”,打从一开始,他就觉得是自己出了问题。
可让他无视眼睛看到的画面和鼻子闻到的异味,将各种恶心恐怖的食物送进嘴里,他也做不到。
他开始拒绝进食,但饥饿不断折磨着他,让他的身体变得虚弱。
他没有硬撑,及时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了父母。
父母带他去医院看病,辗转几家医院,见了数位医生,检查、吃药、输液,一系列的治疗手段下来,并没有任何好转。
不过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医院里竟然会偶尔出现“野生的食物”!
在垃圾桶里,在绿化带中,在公共座椅上,甚至是长在树上……任何合理的,不合理的地方,都有小概率出现野生的食物。
食物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水果、有零食,也有各种肉类。
而且这些食物在陈启的眼中是正常的,对饥饿的他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但陈启眼中的正常食物,在他人眼中却是腐烂变质的食物。
起初陈启也对这些野生食物敬而远之,不过有一次饿的不行了,他偷偷吃了一块野生巧克力。
结果不仅极大缓解了他的饥饿,也令他虚弱的身体恢复了不少。
从那之后,他对于这些别人眼中的变质食物不再那么排斥。
可野生食物刚开始出现的概率极低,加上陈启心中仍有疑虑,也不敢肆无忌惮去吃那些野生食物。
所以偶尔进食野生食物,也是在他饿得不行了的情况下。
正是这些野生食物的帮助,让他不用鼻饲,只靠输液活到了今天。
但靠着少量野生食物并不能让他恢复健康。
他还是日渐消瘦,身体越来越虚弱。
一周前,经人介绍,他从其他医院转到静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据说这里的精神科是静海市最权威的。
选择住院治疗,不仅是陈启父母的意思,也是陈启自己做出的决定。
他也想治好自己的病,想恢复健康。
可到了如今,陈启心中的想法渐渐发生转变。
他有点想放弃治疗了。
不光是因为住院治疗没有起到效果,还因为他发现,最近医院里的野生食物越来越多了。
过去十分稀缺的野生食物,现在他在这住院楼内基本每天都能发现一些。
比如今天吃的苹果,就是他在楼道捡到的,昨天他甚至在护士台附近发现了一只卤鸡腿。
这还是他被困在住院楼内,行动受限。
要是能自由在医院内活动,捡到的野生食物只会更多。
说不定能够满足他的身体所需,能让他重新恢复健康!
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陈启开始怀疑了。
在这之前,他对自己患病的事实深信不疑。
但当他回顾过去一个月的种种经历,当他沉下心来思考,心中未尝没有一个声音偶尔浮现……
“万一错的真不是我,而是整个世界。”
“万一,我没病呢?”
这个念头不算强烈,但最近一直在陈启脑海中时隐时现。
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毫无根据。
食物的异变,陈启可以归为自己产生了幻觉。
但有一点没法解释,他吃了那么多野生食物,也就是其他人眼中腐烂发霉的变质食物,他为什么一点事都没有?
没有食物中毒,没有上吐下泻,也没有因此生病。
相反每次吃完一样野生食物,他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虚弱的身体有所恢复。
所以,他吃的真的是变质食物吗?
当然仅凭这点,也不足以证明陈启就是对的,其他人就是错的。
陈启周围的所有人,赵医生、小茹护士以及陈父陈母,他们吃的都是陈启眼中恐怖诡异的食物,但他们也没有任何不适。
“我和这个世界,总有一方是错的。”
“错的到底是谁?”
陈启倒宁愿是自己错了,若他是对的,那这个世界……他有些不敢想象。
陈启有些烦躁地挠了挠头,枯燥的住院生活,每天还要思考这样沉重的问题,让他倍感压力。
他打算明天和老妈见面之后,开诚布公的好好聊聊,争取让老妈尽快帮他办理出院。
他到底有没有病暂且不提,但既然医院治不好他,他就要自己想办法活下去。
目前来看,多进食野生食物,才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而现在的处境,限制了他去寻找和进食野生食物。
陈启和自己老妈又闲聊了几句,随后打开一个名为“过客”的社交软件,发布了一条动态:对抗厌食症的第二十八天,今天吃了半个苹果。
这款软件是他生病之后才下载的,可以发布动态,同城的人都可能刷到,可以给他点赞和评论,但没有加好友和私聊的功能。
他需要一个倾诉的渠道,但又不想发朋友圈,不想让朋友和同学知道他的情况。
这软件就像个树洞,既保护了他的隐私,又满足了他的倾诉欲。
就像软件的名字一样,每个用户都是过客,可以做到互相关心的同时又互不打扰。
陈启看到软件提示有一条未读评论,点开一看,是昨天发的动态收到了一条评论。
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加油!
评论来自一位名叫momo的网友。
自从下载了这个软件,陈启每天都会发至少一条动态,像写日记一样,记录自己的病情进展。
但显然这不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刚开始点赞者寥寥,评论更是一个没有。
直到有一天,这个名叫momo的网友出现,给他点赞并留下一句“加油”。
从那之后,陈启每一条新的动态下,都会出现momo的评论,内容永远是简单的“加油”二字。
那句加油说不上多有力量,但有时候人就是因为有了第一个观众才坚持了下去。
陈启每天坚持发布动态,momo每天给他评论点赞,两人仿佛达成了某种约定,形成了某种默契。
陈启像以往许多次一样,在momo的评论下回复了一句“谢谢”。
然后习惯性点开momo的个人主页。
和这个平台上的许多用户一样,连最基本的性别和年龄信息都没有。
甚至就连“momo”这个网名,在平台上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momo也不发动态,整个主页只有一条签名:孤独的美食家。
陈启笑了笑,感觉这签名莫名的也很适合自己。
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输完液之后没多久,小茹护士按时来收走了陈启的手机。
上交手机之前,陈启最后给自己老妈发了条信息:
“爱你老妈,明天见!”
-----------------
在度过一个辗转难眠的夜之后,陈启一大早就在盼着自己老妈到来。
以往每次老妈来医院看他,都会在早上八点钟左右。
这样既能早点看到他,又不会因为来的太早打扰到他休息。
可今天陈启一直等到八点半,也没见到母亲张琴的身影。
“可能是有事耽搁了。”
陈启起身来到窗边,他病房的窗户正对着医院的停车场,来探病的人都会将车子停在那。
“那辆车和老妈的小polo好像。”
陈启注意到停车场内一辆红色polo,和母亲张琴的车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因为其他车的遮挡,让他无法看清车牌。
“也许真是老妈的车,没准她现在正在上楼。”
不过又等了十多分钟,还是没等到母亲的到来。
陈启看了看挂钟,马上就到九点了。
他走出病房,来到护士台,要求暂时拿回自己的手机,来联系母亲。
不过竟然被拒绝了,理由是要到下午固定时间才能使用手机。
陈启未免觉得太不近人情,但也没和护士们多争执,只能回到病房继续等候。
以往这个时间点,是他觅食的时候,他会在住院楼内到处转悠,寻找今天的野生食物。
但今天母亲的反常迟到,让他没了心思。
毕竟在陈启的计划中,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探望,他还打算当面说服母亲来为他办理出院。
陈启再一次来到窗户旁,忽然瞪大了眼睛。
他恰好目睹一道无比熟悉的身影打开车门,钻进了他之前看到的红色polo车内!
“妈!”
陈启张了张嘴,想大喊出声,却发现自己喉咙干涩无比,喊出的声音嘶哑低沉,像是重症者气若游丝的呓语。
其实纵然他喊出声,喊得再大声,母亲也大概率是听不到的。
随着车门一关,车内车外仿佛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陈启急忙咽了口唾沫,让自己喉咙湿润一些,可还没等他再喊出声,就见红色的polo迅速驶出停车场,转眼进入了他的视野盲区。
陈启嘴唇翕动,本就没有血色的双唇似乎更加苍白了。
“老妈她明明来了,却没来看我,直接走了,为什么?”
陈启不能理解。
他宁愿母亲根本没来医院,那可能是被什么事耽搁了。
但据他观察,早在八点半之前,红色polo车就停在了停车场内,直到九点之后才驶离。
这中间起码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母亲都没有上四楼来看他一眼。
陈启想不通缘由,但能感觉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苦苦等待中,时间来到了下午。
陈启第一时间要来了自己的手机,发现有一条来自“老妈”的未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