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出版社来信
- 重生1997,从煤老板开始崛起
- 我是二当家
- 2343字
- 2025-05-02 10:48:00
陈好闷哼一声,气呼呼地离开了。
自己明明是好意关心,这家伙竟然还在笑?
气死了!
到时候看是谁丢人!
见陈好离开后,陈渊这才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尽管大家都是戏剧学院新生,但因为专业不同,除了近代史或思修这种公共大课之外,其他时候差不多都分开上课。
有些课程需要去教学楼,有些课程则安排在专业教室里,而编剧班开学第一课不是别的,正是编剧概论。
上课的老师是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穿着西装带着鸭舌帽,派头十足。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曲艺,戏剧文化也传承了上千年,可是真正把编剧当成一门艺术推广开来的,还是西方这一众大学和机构,因此编剧概论这门课算得上“西学东渐”。
但作为编剧理论来说,这又是一门相当无聊的课,整个听上去就跟和尚念经差不多,上辈子陈渊可是没被少折磨。
好在因为开会的缘故,这节课已经错过大半,自己只需要忍耐一会就行。
推开门,陈渊悄悄潜入教室,一屁股就坐在宋金泽身边。
今天的宋金泽明显状态不好,黑眼圈很重,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老宋你怎么了,老师都讲到第五页了,你还在第三页磨洋工。”
见状连陈渊这种学渣都看不下去了,自己可是才刚来啊。
宋金泽顿了顿,看着前方不远处柴琳的背影,难免忧伤地说道,
“陈哥,时间真能冲淡一切么?”
“你说的是柴琳?”
“她现在都不看我了,就像从来没爱过一样。”
陈渊一听差点没噎死,这小子倒是挺会给自己加戏。
人家柴琳从头到尾没往心里去,倒是这家伙还认真起来,还一副受了情伤的样子?
见状陈渊叹息一声道:“大不了带你洗脚。”
听到“洗脚”两个字,宋金泽脸上总算恢复了些许血色。
“陈哥你可一定要说话算话啊!”
虽然说97年的时候足浴业还没有后世那么完备,但是已经在大江南北全面开花,成为土豪们日常休闲的必备项目之一。
陈渊以前跟陈锦荣去过几次,对这一行大致还算了解,总之跟后世大差不差。
不过陈锦荣对儿子要求严格,这些东西看看可以,但决不让陈渊碰,为此陈渊没少埋怨老陈。
就在这时,老头儿说到动情处,整个人的声音也不由得大了起来,
“各位同学实不相瞒,其实我跟芦苇既是同学,又是老乡,当年他写《霸王别姬》的时候还征求过我的意见。”
“而后来的事也证明我的看法是多么独到,陈导几乎就是按照我想法拍的,这部电影后来得了大奖,还捧红了一个叫张国荣的小伙子。”
“他能从一个歌手转型演员,能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得这么好,我马怀荣也是有功劳的~”
“只是这个年代不比过去啊,我捧红了他,他好几次来京都不来看我一眼,港人薄情呐~~”
再次听到这些话,陈渊终究还是没忍住,低头笑了起来。
老马啊老马,你还是跟以前一样啊~~
小老头名叫马怀荣,早年当兵,自学成才,硬是靠着一股子蛮力写了两卷大长篇。
不过他的书根本卖不出去,最后只能自掏腰包印了1000册,老马连赠带送还剩了几百本。
无奈之下,小老头只好在学校里摆地摊,专门推销自己的书,这都快成央戏的一道风景了。
老头子摆摊也很有特色,遇到说不好看的就破口大骂,那些夸他的书好看的则直接送人,主打一个随性。
他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谈自己当年在电影厂当顾问的往事,尤其是关于霸王别姬这一段。
“好了。”老头子收起课本,目光扫过,最后落在陈渊身上,
“刚才我一直在观察,发现你来得最晚,趁这节课还有些时间,那就由你给大家读一段小说吧,大家仔细听,好好感受其中的文笔和修辞,这对提升你们文学素养很有好处。”
说完小老头拿出自己的大作,递给陈渊道,
“就从98页读到120页吧~”
陈渊一听就不干了,整个人眼皮直跳,一般的小说也就算了,但是老马的小说可不行,于是连忙站起来解释道,
“马老师我看过你的小说!还买了一本放在枕头下!”
“这样啊~”小老头又是一笑,随即将目光瞄准宋金泽,“那这位同学,你来读吧~”
宋金泽:“........”
他幽怨地看了陈渊一眼。
陈哥,你绝对是故意的!
....................
中午时分,301天团准时出现在食堂。
宋金泽整个人心情坏透了,就连柴琳从眼前过去都没发现。
打好饭后,宋金泽含了一片黄瓜,忍不住抱起来,
“就一个马蹄!他整整写了21页!!”
闻言其余三人笑个不停,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位舍友。
其实小老头水平是有的,但是从来不听劝,上辈子陈渊就领教过不止一次。
一般来说小说卖不出去就很能说明问题,可是马老头偏偏认死理,谁的话都不好使。
吃过午饭后众人回到宿舍,刚坐下没多久,宿管阿姨就上来敲门,
“哪个是陈渊?”
“我是。”
阿姨看了一眼,随即挥挥手,“过来有电话找。”
这个年代电话还是比较稀罕的,除了赵师夷这种另类外,大学生们一般都用公共电话。
正当陈渊纳闷的时候,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刚接通那头就响起一阵轻柔的口音,这是标准的湾湾腔调。
“请问,是陈渊陈先生吗?”
“我是,你是哪位?”
“是这样的,我是皇冠出版社的经理,我的名字叫杨新凯,这次打电话来是特地跟您商量《鬼吹灯》出版的事。”
闻言陈渊总算松了一口气,那边总算是有消息了。
一开始他还担心鬼吹灯这种书会不会太超前,或者因为自己写的简体字影响观感,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看来好的就是好的,任何时候都会受欢迎。
“你们已经准备出版了么?”
“是的,您的作品我们已经开过几次会,老板觉得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也非常适合拍成电影,因此公司这边也决定出版,您看能约个时间我们谈谈么?”
面对陈渊的提问,杨新凯也没有隐瞒,直言皇冠这边很看好这本书的前景,不但这样,老板生怕服务不好这位作家,还专门派杨新凯跟进。
一般来说,第一次投稿就有这种待遇,这属实是十分难得。
要知道这年头拒稿还是大多数,就连余华路遥这种大佬都经常被拒稿。
“可是我在京都,恐怕来不了你那边。”
97那会虽然国内跟湾湾可以写信寄邮件,但是互相来往却需要经过香港或澳门,手续麻烦得要死。
眼下陈渊才刚刚开学,各种事情一大堆,他显然没这个功夫。
别的不说,光是通行手续自己就办不下来。
不料电话那头杨新凯却淡淡一笑,
“没事,我就在京都。”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追读,感谢各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