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安全之要:暗潮涌动的风险

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环节复杂、数据流动频繁,过程中存在诸多数据泄露的风险,政务数据安全防护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内外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数据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更是底线,高效运转的数字政府离不开坚实的数据安全“堤坝”。

一方面,随着政务数据进行大规模整合存储,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重要数据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高度汇聚,这在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大批量数据泄露的风险[11],一旦数据泄露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具体而言,数据高度汇聚将增加来自系统外部和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12]。一是外部攻击风险,不法分子攻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城市大数据中心等大量政务数据汇聚的节点,将导致大规模的政务数据泄露;二是内部泄露风险,政务数据汇聚后,一旦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将引发大规模的数据泄露,这会对政府调控、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有序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数据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层级共享共用[13]。然而数据开放共享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在政务数据融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同应用场景需要收集多方数据并进行加工处理和使用,大量分散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汇集,但各地、各部门政务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不一致,难以进行有效的统一管控,容易造成非授权访问数据行为的发生。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使政务数据从有限且可控的安全区域向不确定、不可控的风险空间延伸,边界安全机制无法有效防止数据在流动过程中被非法复制、传播和泄露等,基于安全边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或将彻底失效[14]。同时,鉴于海量的数据具有还原事实的能力,随着政务数据在开放平台上汇聚,不法分子通过对数据的归纳、总结、推理和关联分析,挖掘数据集间的关系,其依靠数据还原事实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最终脱敏后的数据也将被再次识别,进而威胁到个人隐私、企业商机和国家机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