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数据与传统相遇,烟花在冰封里绽放
- 重生后,她带家人走向辉煌
- 有点呆的阿玥
- 1157字
- 2025-04-18 00:05:41
听到他说的话后,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激动起来,大家纷纷说道:
“有了这个崭新的定位,系统我们就可以做出更好更有价值的纪录片,而且在安全方面也有了极大的保障。”
李宁远紧紧拧起的眉心也终于有了舒缓的兆头,手中不停地计算着,不一会儿戛然而止,这一次他抬起头,嘴角略带笑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成本也会节省很多。”
会议室的氛围在这一刻好似被点燃的爆竹,一下便热烈了起来。在一阵哄吵中渐渐平息,回归正题
“下周去大巴山,我们先拜访张婆婆。”江月转头对林薇说,“把王爷爷给的胶片修复版带上,特别是战士唱《茉莉花》的那段。”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或许张婆婆能听出,当年唱曲的战士是不是她父亲——账本里写着,1952年换胶片的张排长,老家就在大巴山。”
会议室的气氛突然变得柔软。李宁远摘下眼镜,用袖口擦拭镜片:“我父亲当年也是志愿军,退伍后总说战场上最珍贵的不是枪炮,是老乡塞给他们的竹筒饭。”
他敲了敲藤编笔架,“这个项目要是成了,说不定能让更多老兵的故事被听见。”
暮色漫进玻璃窗时,老周抱着改良后的“时光竹筒”样品进来。银白色的设备被藤编外壳包裹,竹节处的红绳结里嵌着米粒大小的LED灯,轻轻一晃,就会映出奶奶账本里的手绘补给图。
江月接过竹筒,指尖触到内壁刻着的小字——是爷爷用军用匕首刻的“光来处”,与镜头盖内侧的字迹如出一辙。
手机再次震动,母亲发来段视频:书房里,父亲正对着老放映机调试胶片,镜头扫过墙面,1998年的资产负债表复印件旁,贴着她最新的“战地账本2.0”方案,草莓图案旁边多了行小字:“小月亮的第一个商业计划书,比爸爸当年的漂亮多了。”
江月忽然笑了,举起竹筒对着镜头,红绳结在夕阳下泛着金芒。她知道,当大巴山的老篾匠们开始编织这些承载数据与故事的竹筒时,奶奶当年在战地用绷带换胶片的勇气,父亲在资产负债表上画草莓的温柔,都将化作新时代的光,照亮那些曾被遗忘的手艺与时光。
“收工前把启动仪式流程过一遍。”江月打开摄像机,镜头掠过白板上的双螺旋结构,
“第一环节,用奶奶的胶片转动声作为倒计时音效;第二环节,让张婆婆和王爷爷接通视频,他们或许该聊聊1952年的那个雪夜——当张排长用家乡戏换胶片时,他不知道,七十年后,他的女儿会用同样的手艺守护这些故事。”
创意工坊的灯渐次亮起,年轻编导们围过来抚摸竹筒样品,有人轻轻摇晃,铜铃声混着模拟的胶片转动声,在深秋的暮色里织成细密的光网。
江月翻开奶奶的账本,指尖停在1953年3月的最后一行:“竹筒里的胶片终于寄出,不知道小月亮能不能看懂这些光的故事。”
起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江月并不知道它内涵的深意,现在她知道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它们会像竹筒里的NFC芯片,在时光的长河里等待被唤醒。
当数字与竹编相遇,当账本与镜头重逢,所有的传承都不再是单向的怀念,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过去的光,照亮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