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两个堂妹

婶婶王红芳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江成的两个堂妹。大女儿江文英十五岁,刚上中专,学的是卫生护理类专业。

在江成这个年代,教育资源有限,要考上中专是很难的。中专生毕业是包分配的,而且读书的时候就有助学金。

不同的城市助学金也不同,江文英的助学金是每个九块钱。这助学金其实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按照初届初中生入学人数的百分之五十来分配的。

江文英的父亲成为了烈士,自然是能拿到这助学金的。

王红芳的小女儿叫江文秀,虚岁十三,读初二。

六周岁为上小学的年纪,小学五年制,十岁左右小学毕业。江文秀按照月份来说是十二周岁多几个月,读初二是很正常的年龄。

以前是江成的婶婶和叔叔住一间大房间,小房间是给他们两个女儿住的。现在因为江成住到这边来了,婶婶跟两个女儿一起住大房间了,小房间腾出来给江成住了。

在婶婶房子旁边有两样好东西,一口水井和一颗枣树。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这边附近很多人都到这水井边来洗衣服。

这枣树虽然不是很大,但夏天也可以乘凉。

“红芳,你家来人,那不会就是你家侄子吧。”

在水井边,王红芳弄了一个木盆在洗着红薯。现在两个女儿都放寒假了,特别是江文英读的中专学校是在昌城市郊区那边,一个月可能才回一趟家,吃住都在学校。

江文英刚放寒假的时候,王红芳又是买肉又是煮大米饭的。但那日子也就坚持了三天,家里就恢复了清汤寡水的日子。

今天中午王红芳都是准备弄个稀饭,一人再吃一个红薯,最多再烧一个大白菜。

为什么叫烧一个大白菜呢,或者说是煮一个菜什么的。因为平时大家做菜不放油,大多数时候是菜烧好或者煮好后,再滴一点油在上面。

在昌城市区里,城市居民食用油定量是每人四两。但那是市区的定量,县城居民的定量只有三两。

江成因为参加工作了,户口转到了市区,现在是独立的户口。跟过不过继到叔叔家这边都扯不上关系了,他的定量也是按照市区居民来算的。

所有婶婶家现在一家三口,一个月是九两油。这一点油,自然不可能天天炒菜了。只能一个星期偶尔炒一两次炒,还要考虑到这个月有没有什么节日。

因此只有去下馆子的时候,大家才说去吃炒菜。平时都是说烧菜烧饭,或者煮菜煮饭。

“吖,真是我家侄子回来了。”

王红芳听到邻居的提醒,抬头一看,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说道。手上在刷红薯的刷子都直接放在了木盆里,起身就往家门口走去。

这个年代的人,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重男轻女。昌城是一个内陆城市,市区里的人都大部分重男轻女,更别说县城里,甚至下面的乡镇了。

王红芳就是重男轻女的,以前对江成看不上眼,那是因为江成只是她的侄子之一。侄子没有对叔叔婶婶养老义务。

现在的江成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侄子,但他听从了江长锋在去世前的安排。在王红芳眼里,只是叫法不一样,江成现在跟是她儿子没有区别。

而且王红芳如此看重江成,跟她自己的身体也有关系。她身体有点问题,要是没有问题也不会只生了两个女儿就不生了。

“婶婶~。”江成刚来到家门口,就看见婶婶朝他走过来了,哪怕他现在的处境有点微妙的尴尬,但也得立刻喊人。

“成子,你这是回来过年了嘛,放假啦。”王红芳在自己身上擦了擦手,再上前立刻帮江成卸下肩膀上挑东西的木棍招呼着。等江成把东西放在地上,立刻扯着嗓门对着大房间门口喊道:“文英文秀,赶紧出来帮你哥拿东西,你们哥哥回来了。”

房间里,江文英在煤炉子边缝补着鞋垫子,江文秀在糊火柴盒。这都是县里街道办照顾烈士家属安排的一些手工活计。

这糊火柴盒,0.04分钱一个,糊一百个火柴盒也就四分钱。一天糊一千个火柴盒也就挣四毛钱。

但王红芳平时在家,还要干家务,煮饭之类的。一天平均下来也就弄几百个,一个月下来也就挣七八块钱贴补家用。

江文秀放假的时候,或者上学期间放学写完功课的时候能帮忙糊点火柴盒。

江文英听到妈妈在屋外的喊话,皱了一下眉头,就算不情愿也得立刻起身出门。她是知道妈妈打算让江成这个堂哥以后给她养老的。

但哪怕江文英现在上了中专,毕业后会包分配,也不敢叫板说以后她这个女儿给妈妈养老。

人的思想跟生活环境有关,很多人重男轻女的观念,都是身边的人言传身教造成的。

所以江文英哪怕十五岁,她的思想倒是有点理解她妈妈的想法。她自己都认为以后自己是要嫁出去的,以后可以帮衬娘家。但给妈妈养老,这跟当女儿的关系不大。

就算是帮衬娘家,还得有分寸,帮衬多了,可能夫家还会有意见。

“江成回来就回来呗,又不是我们亲哥哥。”江文秀跟着起了身子嘴巴念叨了一下,她思考的问题没姐姐那么长远,只是单纯的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对堂哥江成这样好。

江文英和江文秀出门后,就听从王红芳的安排,立刻帮江成拿东西进屋。

而在帮江成拿东西进屋之前,还被王红芳逼着喊了江成一句哥哥。

这一句哥哥,喊得江成也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是地方风俗问题,还是他这个时代都这样。兄弟姐妹之间都喊名字或者小名,堂的兄弟姐妹还是表的兄弟姐妹之间也都是如此。

反正江成从小到大,就没喊过什么哥哥姐姐妹妹什么的。他喊他哥江全,也是喊小名‘全子’。喊弟弟江强,是喊强子,不是喊弟弟。

而且很多家庭兄弟姐妹多的,你真喊一句哥哥弟弟什么的,人家还不知道喊说。比如江成有两个妹妹,他要是在自己家大声喊一句妹妹,两个妹妹哪里知道他是喊的谁。

所以江成不是因为两个堂妹喊他哥哥不好意思,哪怕是他亲妹妹喊他哥哥,可能都会不习惯的别扭。

关键是堂妹喊他哥哥,让江成在婶婶家这边,有被重视的感觉,让他觉得很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