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选

明兰闻言一怔,低头一看,她因为胳膊杵在桌案上,衣袖下落,露出了手腕上的玉镯。

“这是祖母给的。”明兰连忙收回手,捋着衣袖盖住了手腕。

“祖母还真是大方,我看那玉镯成色不错,应该不便宜吧?”

墨兰眼中带着嫉妒道:“都是祖母的孙女,可六妹妹有的,我和五妹妹却没有,祖母还真是偏心啊。”

“祖母的东西愿意给谁就给谁。”

如兰撇嘴道:“六妹妹你可得小心了,某些人呐,最爱惦记…”

“五姐姐!”明兰连忙拉了拉如兰,冲她微微摇头。

这个镯子并不是盛老太太给的,而是齐衡年前来盛家送礼时悄悄塞给她的。

明兰自然不愿意收,可齐衡却说是为了感谢她上次亲自下厨,然后不给她拒绝的机会,就直接离开了。

这件事明兰连盛老太太都没说,把玉镯给藏起来了。

今天却鬼使神差的将玉镯拿出来带在了手上。

面对墨兰的询问,她说是祖母给的,墨兰也不敢去找盛老太太确认。

可若是如兰和墨兰争吵起来,把事情给闹大了,盛老太太那边肯定能猜出来。

“哼!”

墨兰因为齐衡不在,根本没心情和墨兰斗嘴,冷哼一声直接离开了。

她原本以为是大房那边年前来送礼时给的,那样她求求父亲,没准能弄到手。

可盛老太太给的东西,她还不敢惦记。

因为盛纮那边都不会帮她。

“略~”

如兰对着墨兰的背影做个鬼脸,转过身没好气道:“你刚刚干嘛拦着我?”

“这是今年第一天上课,我这不是怕五姐姐和四姐姐吵起来,被爹爹知道了又要挨罚。”明兰说道。

“爹爹就是偏心!”

如兰撇了撇嘴,提醒道:“你自己当心点,被她看上的东西,她想方设法都会弄到手的。”

“嗯,我知道了。”明兰点了点头。

…………

赵佑第一天读书,官家自然会格外注意。

不仅赵佑在学堂的表现,会有人汇报给官家,就连那些伴读的表现,包括说过的话,都有人原原本本的禀报给官家。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官家听完后,沉默许久,自嘲一笑,喃喃道:“当年是朕退缩了啊。”

宋夏之战后,让官家意识到了大宋积弊的严重性。

于是官家便动了解决积弊的念头,于朝中选拔了一些能臣,命他们制定新政,来解决朝廷所存在的积弊问题。

可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很大的阻力,还有关于推行新政的那些官员借着新政培植党羽,排除异己的谣言。

最终他动摇了,叫停了新政。

事后他也后悔过,甚至动过再次推行新政的念头。

可接连几个皇子夭折,让官家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一心忙着在后宫耕耘,能有个子嗣继承皇位。

周淑妃怀上赵佑前,官家其实已经近乎绝望了。

可最终上天垂怜,他还是有了子嗣。

有了子嗣后,官家的心思慢慢的又回到朝政上。

作为父亲,他自然想把一个欣欣向荣的天下交给儿子,而不是给儿子留一个烂摊子。

于是官家又有了解决积弊的念头,这也是官家调韩章入朝,升其为大相公的原因。

新政叫停后,负责新政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了,韩章当时官职不高,并非主要负责人,并不会被贬。

可韩章却自己主动请求外放。

如今那些当年负责新政的有的老死,有的病死,还有的郁郁而终。

官家一番选择后,最终选择了韩章。

“很多事做不成,并非事情本身有问题,而是方法有问题。”

官家微微一笑道:“朕居然还没有一个黄口小儿看的明白。”

边上侍立的李公公将官家的话听的一清二楚,可他神色并没有任何波澜,也没有插话。

“你说齐家那哥儿,是为了讨好佑儿才这么说的么?”官家问道。

面对官家的询问,李公公躬身道:“回陛下,老奴见过几次齐家小公爷,观其并非那种人。之前老奴曾听闻,齐小公爷陪殿下玩耍的时候,并没有一味的顺着殿下,反而对殿下多有劝诫。”

作为官家身边的内侍总管,李公公跟在官家身边已经近二十年了,对于官家的了解,甚至超过对他自己的了解了。

官家要不是认可齐衡,早就限制齐衡入宫了。

他和齐家也没仇,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使坏,因此完全顺着官家的心意去说。

“到底年前了些,难免有些年轻气盛。”

官家微微一笑道:“不过这也是好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在他看来,齐衡完全是年纪小,过于自信了。

才说出想要改良识字之法的话来。

若是一个成年人说出这种话来,官家肯定不会把这种人留在赵佑身边。

可齐衡的年纪摆在那,不知天高地厚能够理解。

而从周荣和齐衡争执中的表现来看,周荣反而要差上很多。

周荣表现的太明显了,官家多少能够猜到他的想法。

官家沉吟了一会,说道:“派人去周淑妃宫里通知一声,就说朕今晚要去她那边歇息。”

“是!”

李公公应了一声,行礼退了出去。

周淑妃得知官家晚上要来她这边歇息,很是高兴。

下午早早的便让人准备热水,沐浴一番,换上颜色鲜艳的衣裳,打扮的花枝招展,等待官家的到来。

然而左等又等,直到夜深了都始终不见官家到来。

派人前去打听了一下,才得知官家一个时辰前就去了荣贵妃宫里,此时已经歇下来。

周淑妃并不蠢,很快就明白官家是故意这么做的。

否则在官家已经去别的妃嫔那里歇下后,李公公不可能不派人过来告知一声。

至于里公公那边有没有可能忘了,周淑妃根本没有想过。

要是李公公连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也不可能留在官家身边这么多年了。

官家这么做,显然是想敲打她。

周淑妃眉头紧皱,她自问这几天并没有做什么会惹官家生气的事。

思来想去,她觉得问题应该出在周家那边。

她也听闻,周家来汴京后,仗着是她的兄长,对于汴京的一些官宦勋爵之家都不放在眼里,得罪了不少人。

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官家才敲打他的。

想到这里,周淑妃脸色十分难看,若不是此时天色已黑,她都想申请出宫,去趟周家了。

…………

入宫伴读了几日,齐衡也大致把那些伴读的官宦子弟脾气性格都了解了个大概。

官家为赵佑挑选的伴读,还真是精挑细选的。

虽说这些人中有一些身上有点纨绔之气,可不是那种没脑子的纨绔子弟。

齐衡从这些人中,仔细筛选了一下,选择了三个人。

一个是海兆广,另外两个分别是韩治中和申跃。

这两人一个是韩大相公的嫡长孙,一个则是礼部尚书申益的嫡三子。

剧中齐衡后来娶的那个申氏,应该就是申益之女。

之所以选择他们三人,一方面是因为三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三人的品行。

另外齐衡还准备拉上盛长柏,反正是送人情,盛长柏前途不错,在盛家借读时,两人关系也不错。

就当提前投资了。

人选是定下了,不过还得齐衡一个一个说服才是,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没谱还浪费时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