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进视野中的希腊左翼政党与社会主义运动
- 于海青
- 1852字
- 2025-04-25 19:34:07
希腊激进左翼运动百年发展主线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一个拥有悠久而深厚左翼政治传统的国度。如果以希腊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Greece,KKE)的诞生为起点,希腊左翼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与西欧多数国家中共产党与社民党几乎并行发展不同,在半个多世纪里(直到1974年军事独裁终结后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共产党一直是希腊国内唯一主要的左翼力量。以至于时至今日,人们思想观念中仍然残留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希腊左翼就是指希腊共产党。[2]
纵观希腊激进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既有高潮中的坚守,也有低潮中的奋进;既有辉煌的胜利,也有失败的辛酸。整体上看,以下四个关键事件或节点,对其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1968年希腊共产党分裂。1968年分裂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希共反抗国内资产阶级政府镇压斗争的失败。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希共被宣布为非法,大批党员和领导人流亡苏联或东欧国家,党的中央机构也被迫迁往国外。而在国内的希共成员则公开组建了一个新党,并在这一合法政治形式下继续进行反抗斗争。希共的国内与国外成员在党的政治发展方向和组织战略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这被西方学者称为“欧洲共产主义者”与“斯大林主义者”的分歧[3],并进一步升级为党的分裂危机,直接导致了希腊共产党(国内派)的建立。
在此之后,希腊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分化为两条不同的发展线索。其中一条分支以支持苏联的所谓“正统派”共产党为主体,它继承了希腊共产党的称谓,坚持共产主义传统原则;另一分支则以所谓“改良派”共产党,即希腊共产党(国内派)为核心。在1974年希腊终结军事独裁统治后的十几年间,希腊两支共产主义力量并存对立。希腊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赢得绝对优势,而希腊共产党(国内派)逐渐被边缘化,并最终放弃了“共产党”的名称。
在这一时期,希腊左翼光谱中加入了一支新的力量,即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PASOK,以下简称泛希社运)。尽管泛希社运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右转,最终彻底新自由主义化,但在成立之初却是极度彰显“民粹主义”的左翼激进派。泛希社运很快成为希腊政治体系中的主流政党,并在此后30多年时间里与另一主要政党——中右翼新民主党(New Democracy,ND)轮流执政。
二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希腊两支共产主义力量一度短暂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左翼联盟组织——“左翼与进步力量联盟”(Synaspismos,SYN)。但如同欧洲其他的左翼力量一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在希腊激进左翼内部引发了巨大危机。其中,希共内部主张去斯大林化以及修正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改革派”,与坚持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硬派”间的对立进一步激化,并导致党的再次分裂。而希共的党内危机也蔓延至“左翼与进步力量联盟”,导致其解散,并重新组建为一个统一的政党。至此,希腊激进左翼运动彻底走向分化。
三是2015年1月希腊全国议会选举。20世纪90年代,在两大主要激进左翼政党议会内外的政治博弈中,希腊共产党长期占据绝对优势。进入21世纪后,以“左翼与进步力量联盟”为核心力量的激进左翼联盟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激进左翼联盟借助危机后的有利形势异军突起,一举跃升为议会第二大党,从而不仅将自1977年议会选举以来长期稳居头两把交椅的泛希社运排除在两强之外,而且也把希共远远甩在身后,并在2015年决定希腊激进左翼命运的关键选举中,不出所料地胜选上台执政。至此,希腊激进左翼的传统政治版图被颠覆,希共与激进左翼联盟的主从地位被改写,长期被边缘化的希腊激进左翼运动的格局与命运也因而发生了巨大改变。
四是2019年希腊全国议会选举。此次大选后,执政四年多的激进左翼联盟走下执政舞台,希腊激进左翼政党的命运再次被改写。尽管激进左翼联盟仍然是希腊新两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整体来看,希腊激进左翼运动已经从迅速的上升态势转入守势,进入深刻反思和适应性调整期。
除希共和激进左翼联盟外,在希腊激进左翼政治发展光谱中还曾经出现过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从温和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众多政党。比如,初期带有明显激进左翼色彩的泛希社运,欧债危机以来陆续从激进左翼联盟中分裂出来的民主左派党(DIMAR)、“人民团结”党(LAE)、“欧洲现实不服从阵线党”(MeRA25)等。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毛派、托派小党,如毛主义的希腊共产党(马列主义)(KKE-ML)、希腊马列主义共产党(ML-KKE)和重建希腊共产党(OAKKE),托派的工人革命党(EEK)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倾向构建的左翼激进力量联盟——“反资本主义左翼阵线”(ANTARSYA)等。这些党获得数千至数万张选票不等,支持率大都不超过1%,在希腊政治发展中基本没有多少影响力。